為什麼享受政策紅利很少的廣州能成為與北上深並列的一線城市?

zzj735 發佈 2024-03-24T17:27:37.897124+00:00

廣州沒政策這個還是不太同意的,但相比起北上深政策相對較少這個大家也沒辦法否認。廣州作為中國第一大省的省會,基本其他省會城市有的政策,它基本都有了。

廣州沒政策這個還是不太同意的,但相比起北上深政策相對較少這個大家也沒辦法否認。

廣州作為中國第一大省的省會,基本其他省會城市有的政策,它基本都有了。廣州是中國副省級城市(除深圳,下面我說副省級城市都除去深圳)的天花板,這個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問題可能我需要重新解讀,就是廣州在沒有北上深這麼多政策的情況下,如何能夠躋身北上廣深之列的。


不可否認的是,廣州能達到如今的位置,第一點在於,廣州和深圳是改革開放最成功的雙子星。由於深圳的快速發展,很多人沒看到廣州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實現了多麼迅速的發展。這是廣州和其他副省級城市之間的差距,當廣州開始想著建CBD了,其他城市才開始想著去發展製造業,當廣州全市造新城了,其他城市才跟風發布概念。所以,廣州依靠著改革開放的紅利,可以說已經領先其他城市一步了。

看看北上廣深,哪一個沒吃到改革開放的紅利?北京似乎並沒有直接受益,但耐不住它帝都的優勢;上海的浦東新區直接讓上海增加了1/3的產值;廣深不必多說,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廣州強就強在它的人流疏導的傳統。黃埔港在改革開放前,那在老廣眼裡真的可以說是天邊的存在,之後的白雲機場、南沙港、廣州南站,哪個不是往遠的搬?

1998年建設科學城,2004年提出南沙的規劃,2010提出中新知識城,哪一次不是被人詬病距離存在問題的?但這樣能夠很好的解決大城市病,也相對能舒緩了房價。也奠定了廣州流量大城的基礎。

廣州很無情,老城區說不要就不要了,全在郊區造新城,哪裡有空地我往哪兒造,也導致了CBD和城中村一路之隔這樣的尷尬境地。廣州老城區,可以說基本沒變過,城中村倒是高了些,但也是一點沒變。

廣州的城市拓張速度實在太快了,如今都出現了新城沒開發完,另一座又要出來的感覺,黃埔如是,南沙亦如是,未來番禺亦如是。

廣州另一個特點是產城結合做的很緊密,除了西區、番禺西北,增城部分地區,廣州的很多功能區基本都是產區和住宅區相鄰,或者穿插分布的情況,很少出現大面積的辦公和大面積住宅區,比如科學城、比如白雲新城、比如萬博、比如南沙、比如中新知識城。這也為房價做了比較好的支撐,同時也更好的疏散人流。流量大城,也一定程度讓廣州得以與北上深形成錯位競爭。

人流、物流即硬道理,這一點廣州吃的比誰都透,也從來沒有讓渡出去。


第三,廣州雖然好像沒有什麼優勢產業,但廣州的的確確是一座全產業鏈的城市。說起廣州就說外貿,就說千年商都,但廣州的發展邏輯早就不在這了。

廣州外貿起家,但那時候紅極一時的十三行、高第街,現在都怎麼樣了呢?不說沒發展,也沒啥水花了吧。

再說廣交會,曾經的風光無限,早被上海的進博會搶光風頭了吧?是,廣州還有很多東南亞第一的批發市場,但你看政府有對他們進行比較透徹的引導和調整嗎?還不是讓他們自生自滅?

網際網路大潮,多少做生意的小老闆破產?

所以很多人在那說廣州的貿易額全國都沒進前三,被深圳東莞拉開距離,早就衰落了,殊不知,廣州本身就已經不再聚焦於利用本地作為輕工業商品的疏導地。

回到開頭,說的是廣州沒有什麼優勢產業,但它還是一座全產業鏈的城市。廣州產業覆蓋範圍很廣這是不爭的事實。

說廣州網際網路差,那微信、網易遊戲、唯品會、YY、酷狗這些不說是細分領域巨頭,也是排名前列的大公司,實實在在的為廣州貢獻著產值,遊戲產業廣州在各大城市也排得上號。

再說房地產,恆大雖然搬去深圳、但保利、越秀、富力、合景泰富,廣州房地產說自己排第二可能也沒人能反駁(第一那當然是宇宙中心)。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也有極具代表的公司和企業,達安基因、萬孚生物、金域醫學、海格通信、廣電運通、文遠知行、億航、金髮科技, 不能說數一數二,但起碼沒其他人所說的廣州沒創新沒科技這麼離譜。

至於消費,廣州本身消費品牌就很多,保潔、屈臣氏這些中國總部就在廣州,立白、完美日記、歐派、索菲亞、藍月亮,不說全國第一,也是行業前列。

五家世界500強企業,有四家是靠自己慢慢培育出來的。

廣汽是傳統車企裡面最沒有地位最沒有政策的,也是最晚成立的。雪松是民企自不必多說。廣藥廣建也是附屬於廣州國資委,一筆一筆生意做起來的,極少政策傾斜。

至於廣州的金融,自然不能和北上深比,兩大證券交易所、銀保監,及金融機構總部雲集的這三座城市就是全國的天花板,你要拿廣州和北上深比自己也不好意思吧。

但廣州在除了這三座城市能夠做到金融行業在全國排第一也能表明廣州至少一直都把金融抓的很緊。

廣州可以說沒有短板也沒有長板。國企市場化好,民企層次結構優良,行業分布均勻,市場靈活健康。

廣州和上海很像,都是全產業鏈城市,但幾乎所有方面都被上海狠狠壓制,毫無優勢可言,所以有了上海的存在,在很多人眼裡廣州根本算不上一線城市,畢竟一線是獨一無二的,是要有獨特優勢的,是要比的令人啞口無言的。

有上海這個bug,廣州自然沒有存在在一線的理由。但同時也必須了解到的是,廣州作為一個門戶城市,其城市職能是被閹割掉的,姑且不說香港,深圳的深交所如果當時沒那麼多陰差陽錯,在廣州設立也有一百個理由,那廣州如今是一線這自不必有所懷疑,如果當時大央企都落戶廣州,那如今廣州怕是還能和上海有機會掰一掰手腕。

但當時,這些全拆開了,造就了長達三十年珠三角的內卷,各自在不同的發展優勢上拼命的造,造出了兩座巨無霸城市。所以一個可能本來就是武漢,成都這樣兩級的廣州,在改革開放和緊張競爭的環境中,成為了省會城市的天花板。

而上海,成為了城市職能齊全的門戶城市天花板。 但可惜的是,中國除了北上以外,沒有一個城市職能完全齊全的城市了。

廣州的金融和戰略地位被閹割,深圳的政治和輻射屬性被閹割,香港的製造業被閹割,在這樣的情形下,廣深依然能成為那個卯足了勁發展的城市已實屬不易。至於深圳似乎政策很多,也只是因為它所承載的職能對我國發展更重要,金融地位舉足輕重,所以需要政策的加持和維護罷了。

這讓廣州能夠在城市較量中與北上深並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