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有2個「黃金點」!先別嫌噁心,看看憋著的便便到底去了哪

民福康 發佈 2024-03-24T22:29:47.042325+00:00

生活中,不少人會反映自己會有便秘的煩惱,有時候水果吃了、蔬菜也吃了,可便秘的問題一直也沒有得到改善。

生活中,不少人會反映自己會有便秘的煩惱,有時候水果吃了、蔬菜也吃了,可便秘的問題一直也沒有得到改善。而有時候稍微來點排便的感覺,但是卻因為太忙了,結果錯過了排便的時間,之後便便就不知道去了「哪裡」。

事實上,排便應該安排良好的時間點,定時排便對於我們的腸道健康也更有利!民間有所謂的排便「黃金點」:

一是早晨起床之時

夜晚睡覺的時間相對來講最長,而大便除了水分以外,還是由脂肪、蛋白質、沒有消化的食物纖維、腸道脫落的細胞等固體成分所組成,我們攝入的食物一般經過消化吸收,9小時後,食物殘渣便會以大便的形式被輸送至腸道口,所以很多人在早晨起床的時候會感到便意。可以說,這時是一天以來,排出體內糞便、垃圾、毒素的最佳時間。

二是晚上睡覺之前

經調查發現,在晚上睡覺之前排便的人相對較少,但是對維持健康的幫助卻很大。因為在白天攝入的食物到了晚上基本已經被消化吸收,所以在這個時間段排一次大便,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排毒行為。

遇到特殊情況,無法及時排便時,便意和大便往往會被人們憋回去,對此,越來越多的人好奇,那些憋著的便便到底去了哪?

其實它們還存在於腸道中

沒能順利排出體外的大便,最後會被憋會到腸道中,而腸道會重新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使其體積變小,暫時抑制住便意,這可能就是想排便的時候,憋了一會,結果又排不出來的原因,這種情況一般需要等一段時間,待大便再次積攢到一定體積後,才會刺激腸壁感受器,出現便意。

其實憋便和憋尿一樣的道理,偶爾一次可能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影響。但是,從健康角度出發,無論什麼時候出現尿意、便意,都不建議大家主動抑制,應該及時將它們排出體外,以免長期下來不利於身體健康。

例如,經常抑制便意容易導致排便反射減弱,發生便秘,而便秘是增加肛裂、痔瘡等肛腸疾病的重要原因。

其次,經常憋便,不及時排便,除了會導致腸道重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以外,還會再次吸收大便中的毒素。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毒素堆積在體內,即可使人變得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面色灰暗蒼白,嚴重時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風險。

此外,研究發現,長期憋便還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嚴重危害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還是嚴格避免憋便為好,當然,沒有便意的時候,也建議大家有意識的儘量在以上2個「黃金點」培養自己的排便意識,養成並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