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遠比《黑暗榮耀》來的隱蔽、殘酷、可怕

成都兒童團 發佈 2024-03-24T23:16:00.379941+00:00

《黑暗榮耀》第二季一開播,就頻頻霸占熱搜。這部復仇爽劇的內核,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由校園霸凌引發的悲劇。復仇成功固然大快人心,但受害者的靈魂早已千瘡百孔。因此,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校園霸凌也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

《黑暗榮耀》第二季一開播,就頻頻霸占熱搜。這部復仇爽劇的內核,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由校園霸凌引發的悲劇。復仇成功固然大快人心,但受害者的靈魂早已千瘡百孔。


因此,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校園霸凌也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文東恩所遭受的霸凌,是看得見的直接攻擊,然而電視劇之外,更多的校園霸凌是看不見的隱性霸凌,更談不上爽劇式的復仇,但它的負面影響卻會伴隨受害者終生。


——————————————————


文東恩被學校以朴妍珍為首的霸凌小團體選中,成為被他們欺負的對象。他們霸凌的方式多種多樣,扯頭髮扇耳光只是基本操作,拳打腳踢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他們讓她在課堂上出醜,逼她在大雨里罰站,去到她居住的地方肆意破壞。更甚者,直接拿滾燙的捲髮棒在她的皮膚上留下火紅烙印。



她去警察局報案,被大罵「朋友們之間惡作劇至於報警嗎?她去找班主任,換來一頓毒打。因為霸凌者們知道他們對文東恩再怎麼殘忍都不會得到懲罰,沒有人會來幫她。文東恩失去了所有,但是霸凌者們毫髮未損。



傷害她最深的仇人,也是她活下去的信念。於是,她去餐廳做服務員,去機械工廠做女工,不斷學習最終考上了師範大學,考上了小學教師。通過心思縝密的布局,文東恩以雙手不沾血的方式完成了完美的復仇:朴妍珍入獄,其餘的施暴者也下場悽慘。



令人唏噓的是,這部劇改編自真實事件。2006年,韓國發生了一起青州女中學生暴力事件。年僅14歲的鄭姓女同學,被金姓女同學等人長期霸凌,她所受到的傷害與電視劇里的文東恩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諷刺的是,《黑暗榮耀》的導演安吉浩,在劇集上映後也被人舉報曾是校園暴力的加害者。據韓媒報導,安吉鎬承認曾校園暴力他人,並表達歉意:「我在內心深深地向因為這件事受傷的人請求原諒,如果給我機會我會親自去見面或者是通過電話傳達我的謝罪之心。」


而「校園霸凌」不僅僅存在於韓國,也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直潛藏在青少年身邊的危機,隨時在全球不同的學校內外上演。


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相當於每3名學生就有約1人,曾遭受校園霸凌。——(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校園霸凌至少一次。——(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中國有29%的學生曾在受訪前的30天內受到欺凌。——(世界衛生組織GSHS)

2015-2017年全國法院刑事一審審結案件中,57.5%的校園暴力案件涉及故意傷害、11.59%的案件甚至導致受害人死亡。——(最高人民法院)


以上這些數據,僅僅我們可看到的顯性的校園霸凌。事實上,還有很多細碎的,隱形的霸凌現象並沒有統計在內。


——————————————————


我們在講校園霸凌時,通常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無法準確判定某一行為的性質,到底只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已經構成「校園霸凌」?


「霸凌」一詞用英文翻譯為「Bully」,特指人與人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一般來說,霸凌主要分以下幾類:語言霸凌、肢體霸凌、關係霸凌、性霸凌以及反擊霸凌等。


怎麼區分正常的同學間打鬧與校園霸凌?共青團中央曾提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辨:

1、看是否有力量上的不對等性;

霜凌是絕對強勢者對於無抵抗力的弱勢者的單方面壓迫,正常打鬧的雙方力量常常是基本平衡的。


2、看是否存在時間上的持續性;

霸凌常有預見性和持續性,可能持續數個月、一年,未加於預時甚至是長期性的;而孩子們的打鬧多非蓄意,且很快結束。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調查協會曾做過一份涵蓋36000名受訪對象的關於「校園霸凌」的公眾認知數據調查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表明:在公眾認知中 「拳打腳踢扇耳光」、「威脅恐嚇」、「下跪扒衣「等典型「硬暴力」行為,被認定為霸凌行為的比例超過85%(「拳打腳踢扇耳光」的認定比例最高,達到91.9%)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孤立排擠」、「諷刺挖苦」、「惡作劇捉弄」、「散布謠言」這四類軟暴力屬性的行為,被認知為霸凌行為的比例就只有50%左右的。通過這份報告,專業人士指出:大眾對於「霸凌」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層。



那孩子跟同學發生衝突、感到委屈了就是受到被霸凌了嗎?給孩子取外號,跟同學說不要跟某某玩,亦或經常性的諷刺挖苦某位同學呢?

孩子較成年人更為好動,也難以預判一些行為的後果。如果簡單把所有玩鬧行為歸類為霸凌,但凡孩子受一點委屈就讓孩子打回去,或者家長親自出馬去學校吵鬧,同樣問題很大。

關鍵在於這個欺負的性質。挪威學者Dan Olweus對霸凌行為下了一個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簡言之,如果一個或一群孩子,針對一個孩子反覆找茬的行為就屬於霸凌。

判斷某種行為是否屬於霸凌,還必須尊重受害者的感受。無數悲劇已經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憑自己的主觀經驗,認為孩子沒有受到傷害,而孩子的心理卻早已不堪重負。


——————————————————


霸凌距離我們的孩子並不遙遠。避免孩子被霸凌,最好的方法是預防。


跟老師保持溝通,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霸凌現象的苗頭。定期向班主任老師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除了能獲取孩子的在校信息外,客觀上還能讓老師多關注孩子的變化。


來自某公立小學的班主任王老師告訴團長,很多孩子遭遇同學霸凌,一開始很有可能因為老師不經意間對他的負面評價。「其他同學以為老師不喜歡他,他們就很可能不跟這個同學玩了」。因此,他和班上的其他老師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在課堂上給學生負面評價。


很多同學不知道什麼是校園霸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王老師從三年級開始,就時不時在班會上給孩子們講一些校園霸凌的案例和知識,同時明告誡班上的同學,不允許有霸凌同學的行為,一旦發現苗頭他也會特別重視。


《中國教育報》指出,如果孩子回到家後,出現了以下5種跡象,家長就要格外留心孩子是否被校園霸凌了:

一、孩子是否無故不想去幼兒園/學校;

二、孩子回家時衣服、物品是否有破損;

三、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淤青、傷痕;

四、孩子是否老是提到不喜歡某位同學;

五、孩子是否情緒變化大且睡眠不好。


雖然孩子有以上現象不等同真的受到霸凌,但了解背後的原因事關重要,及時干預製止,能避免很多負面事情的發生。


如果孩子已經遭遇了霸凌,怎麼辦?


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共情。先做到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情緒或行為,然後才能更好地去疏導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良好的心理認知,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會願意向家長袒露心聲,勇敢說出事情全過程,以便家長做出判斷。

第二件事,即堅定地站在自己孩子這邊。不管欺負孩子的是誰,都應該先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正如孩子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這個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鎧甲。



第三,家長需要跟孩子一起分析這件事。可以爸爸媽媽一起,真誠理性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孩子覺得被重視。如果是孩子的問題,需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如果是對方的問題,下面這位家長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


@陳十八作為一位四年級的孩子母親,當她發現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兩次勒索後,她選擇:家+校+警三方合作,做出了反擊:


一、保留證據,包括錄音、視頻、證物和對方家長的溝通記錄等,還可以找證人(願意作證的同學);

二、跟班主任直接溝通,請求學校方的幫助,一致反對校園暴力;

三、溝通無果就選擇報警,警方會按照程序上學校找到施暴者及施暴者家長進行詢問(這對於施暴者有很大的威懾力,不光同學們會看到,家長圈也會傳開)。


日本學者齋藤環,曾講過對校園暴力受害者來說,心理上恢復要做的3件事:「一是來自加害者的道歉;二是處罰施暴者,不處罰僅僅是口頭教育沒有任何作用;三是處理結果一定要讓被害者滿意。」


我們教育孩子有教養、要謙讓,但任何教養和謙讓,都應該建立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違背了這一基礎,我們就應該教孩子們如何反抗,並幫助孩子討回公道。


重要的是,孩子有了父母撐腰,認識到了反抗的必要性,日後再遇到類似事情,他們才能對陷於類似困境的夥伴出手相助。



文丨照野 排版丨阿喬

部分資料綜合自果殼童學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