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約旦設計師在上海的家:400㎡,擺滿頂級藝術品

一條 發佈 2024-03-24T23:20:59.165837+00:00

珠寶設計師Lama Hourani是約旦人,她和先生以及一對6歲的龍鳳胎,一起住在上海市區一套400平米、。

珠寶設計師Lama Hourani是約旦人,

她和先生以及一對6歲的龍鳳胎,

一起住在上海市區一套400平米、

放滿藝術品的複式公寓裡。

Lama來自一個「將每一分錢都花在藝術上的家庭」,

母親經營著約旦第一家私人畫廊,

在家庭的影響下,

Lama也成為了一名藝術深度愛好者。

連家都特地選了層高6米的,

只為安放心愛的雕塑作品。


3月初,我們拜訪了Lama的家和工作室,

她告訴我們,之前無論搬到哪座城市,

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將藝術品們帶在身邊,

這是她在新環境中快速產生親密感的小秘訣:

「當我們選擇一個房子的時候,

我們就在選擇一張畫布。

不受局限、敢於進行實驗是很重要的,

調整作品和家具的布局,

會給家裡帶來全新的感覺。」

編輯:駱紫妍

責編:鄧凱蕾

Lama在家中的客廳

這是珠寶設計師Lama在上海居住的第7年,她和先生尚銳風(Ramon Ros)、兩個孩子一起,安家在長寧區的一套複式公寓內。

選房時,他們一度希望找一棟具有上海特色的老洋房。然而,老房子格局上的硬傷「勸退」了她:「這些房子往往有著非常有限的層高,以及半層結構,這讓藝術品陳列變得十分困難。我們希望有一個真正開放的空間,可以感到舒暢、通透。」

玄關一角,左側的木雕作品來自藝術家毛冠帥

牆上的塗鴉作品來自藝術家D´face

從20歲在約旦收藏了第一件作品開始,Lama的收藏之路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如今,她的藏品數目已經超過上百件,除了放在家裡和工作室,她還有一個小倉庫。她笑稱:「這是一位藏家陷入麻煩的標誌——它正式地標誌著你對於收藏作品熱情過剩。」

如今,Lama家中的作品來自全世界,她喜歡關注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媒介不限。在她收藏的藝術家名單中,既可以看見來自墨西哥女藝術家米萊娜·穆茲奎茲(Milena Muzquiz),也可以看到中國雕塑家毛冠帥,和英國的塗鴉先生(Mr. Doodle)。

最終,夫妻兩人選擇了這套有著超高挑高的公寓。房子一共2層,單層面積超過200平米,為的就是在家中完美地陳列自己喜歡的藝術品。

房子的入口在一樓,首層是客廳、餐廳、廚房;二樓則是幾間臥室和小朋友的活動室。

一樓的客廳與一個小院子相連,院內的樹木籠罩著房子,房子雖然地處鬧市,卻自帶一種寧靜的氛圍。

客廳處的中空設計高達到6米,這讓Lama感到很滿意:「我需要至少三米的層高,因為我要放《影子先生》。我們在結婚不久後就收藏了這件作品,』他』跟著我們從巴塞隆納來了上海,又去了巴黎,然後再次回到上海。可以說』他』是我們的一位重要家庭成員。」

家中的照片牆,記載了一家人在世界各地的足跡

這並不是Lama第一次來上海生活。十年前,她和先生一起從巴塞隆納搬來了上海,住在烏魯木齊路上的一套敞亮的公寓內。幾年後,他們又搬去了巴黎。2020年初,兩人決定重回上海,這次一起來的家庭新成員,還有一對龍鳳胎。

「我們搬回來的主要原因,是想讓孩子們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來中國生活,感受這裡的文化之美。同時,上海也給我家的感覺,10年前我們在上海結交的一些朋友,到現在依然關係很好。」

書櫃右側的彩色雕塑來自藝術家米萊娜·穆茲奎茲

左側懸掛的裝置來自藝術家

洛朗·馬丁(Laurent Martin)

每次搬家,Lama都會不惜成本,將一部分藝術品,甚至家具,一起帶到新的城市,這一次也不例外。

她認為,這是在新環境中立刻產生親密感的小秘訣:「無論去哪裡,我們都會帶上這些家庭的小物件,它們承載了我們的回憶,能輕鬆營造一個熟悉的』巢窩』。」

塞繆爾·薩勒塞多的作品《影子先生》

西班牙藝術家塞繆爾·薩勒塞多(Samuel Salcedo)的雕塑《影子先生》(Mr. Shadow),便是跟著一家人旅行最多的作品之一。

《影子先生》通體純白,有著一顆圓圓的腦袋,它的五官皺在一起,仿佛正在憋氣一般;而腦袋下的長脖子將整張臉高高抬起,也讓現實主義的頭顱多了一絲超現實的意味。

「它是純白色的,能融入各種環境中,若有似無地存在著,」Lama說,「『他』看上去是那麼有趣,在家時我總是想要看到它。」

兒童房的塗鴉木版畫來自藝術家Monsta

還在巴黎生活時,Lama在一個展會中發現了藝術家Monsta Julien的作品。Monsta筆觸中的簡單、童真、明快打動了Lama,於是她收藏了Monsta的一件木板畫,並將作品從巴黎運到上海,放在了孩子們的房間裡。

玄關一角

作為設計師,Lama總是喜歡各種視覺挑戰。其中,最讓她樂此不疲的莫過於調整家中的布局,大到書架、沙發、條案的位置,小到一張作品,甚至一束鮮花。

比起大動干戈地變換位置,Lama更喜歡小規模地調整格局。在我們的兩次拍攝之間,她就將客廳的地毯和書櫃下的地毯進行了對調,沙發的組合也進行了細微的調整。

樓梯旁的動態裝置來自藝術家

曼努埃爾·馬林(Manuel Marin)

「當我們選擇一個房子的時候,我們就在選擇一張畫布。不被某種格式所局限、敢於進行實驗是很重要的。調整作品和家具的布局,也會給家裡注入一股嶄新的能量,帶來全新的感覺。這是一種很有趣的日常練習。」

牆上作品來自藝術家黃淵青

比如在客廳主牆面上,藝術家黃淵青的作品就是去年剛剛掛上去的。在此之前,這面牆上並沒有一個視覺中心,而是一些黑白色作品的組合,有繪畫、攝影,也有紙本素描。Lama的先生十分喜歡黃淵青的作品,於是他們嘗試將這幅彩色抽象繪畫,替換成為客廳的視覺核心。

「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在視覺上如此平衡,也是第一次如此色彩繽紛,充滿歡快的氛圍,但我也期待有一天我們會打破這個平衡,或許下次你們拜訪時,這面牆又會換了個樣子。」

上:Lama和母親

下:Lama家中保留著來自約旦的古董頭像石雕

Lama出生在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約旦首府安曼,母親經營著約旦第一家私人畫廊,特殊的成長環境,讓她有條件在藝術的包圍下長大。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觀看、學習甚至收藏藝術,對Lama而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來自一個會將每一分錢都花在藝術上的家庭。在我家,我們收藏的作品以阿拉伯地區的藝術為主,至今大約已經有上千件藏品。」

書架左上角的作品來自藝術家Mr.Brainwash

父母親對與藝術的狂熱並不總是感染著Lama。曾經一度,Lama看著對藝術極為投入的父母暗下決心,自己以後千萬不能變得像他們一樣。

「然而許多年過去,我自己開始逐漸收藏藝術作品,也遇到了我的先生,他也是一名藝術愛好者,」Lama補充,「我徹底變得和我父母一樣,』不要成為父母』這個原則證明是完全錯誤的。」

Lama和家人

Lama的先生尚銳風來自西班牙,兩人結婚已有11年。儘管文化背景不同,藝術卻是共同的興趣。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餘,兩人時常會去美術館度過一天。

「我的先生似乎更喜歡拍賣會的形式,他喜歡那種刺激的氛圍,但那讓我感到緊張。我更喜歡逛展會,這裡的氣氛熱烈得剛剛好。兩人一起逛展會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們會一直詢問對方的看法,有時還會比一比誰先發現一件好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Vhils利用巴黎街頭常見的紙質海報

製作了這幅拼貼作品

Lama的兩個孩子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她的收藏。在家裡門廳處,有一張拼貼而成的作品,這是來自街頭藝術家Vhils創作的作品。

葡萄牙藝術家Vhils的本名為Alexandre Farto,是一名出生於1987年的年輕藝術家。不同於許多街頭藝術家在建築外牆做加法,用噴漆、海報創作,Vhils「反其道而行之」。他用錘子、電鑽等工具,將建築的表面進行雕刻出一張張人臉,創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壁畫。

而Vhils的作品與Lama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相關——2016年,在巴黎的一家醫院裡,Lama生下了一對龍鳳胎。而從她所在的醫院窗外看去,外側建築的牆上,剛好能窺見兩個塗鴉作品。

「那是兩張美麗的人臉,」Lama回憶,「創作者正是藝術家Vhils。我覺得擁有一件他的作品象徵了這個時刻:當我從醫院出來,我成為了一名母親。它也象徵著我成為母親後獲得的新能量、學到的新技能——它遠遠不只是一件藝術作品。」

靠牆擺放的是藝術家唐子良的作品

如今,Lama的兩個小朋友已經6歲了,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在家裡的客廳,Lama收藏了香港藝術家唐子良(Joseph Tong)的平面作品。

唐子良將一層薄布,壓在了帶有鐳射效果的有機玻璃之下,布料的起伏透過玻璃的炫彩,讓Lama聯想起家鄉的沙漠、沙丘。左右移動,作品的表面在光線的折射下,還會產生萬花筒般不斷變化的效果。

「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件作品,他們喜歡觀察作品從不同角度折射出的顏色。他們會告訴我:媽媽,你知道它有很多紫色嗎?或者是:你知道她會變成黃色嗎?在家裡總是有關於這件作品的對話。」

工作室中的Lama

如果說家裡的藝術品與Lama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身份高度相關的話,那麼她在工作室的收藏則更貼近「自我」。

Lama的工作室在一個老弄堂內

Lama喜歡在敞亮的天窗下辦公

作為一名珠寶設計師,Lama在上海靜安區的一個老弄堂內,有一間工作室。這裡離繁忙的商圈、寫字樓只有幾條街之隔,但卻格外安靜。

「當你穿過這些小徑,會看到晾著的衣服,聞到空中飄著食物的味道。然而當你推開我工作室的大門以後,會發現進入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接地氣的社區環境和精緻的工作室,這種有趣的衝突,在Lama看來正是上海讓她著迷的地方。

從展櫃到吊燈,都是Lama親自設計

本科時,Lama選擇了去義大利學習藝術;研究生時期,她進修了寶石學和產品設計專業。這些專業技能,在Lama超強的動手能力加持下,讓小小的工作室充滿了有趣的細節。

工作室中,幾乎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Lama親自設計,甚至上手製作的。與這些手作相呼應的,是以女性藝術家作品為主導的14件藝術品。

展柜上方的作品來自藝術家林芳璐

藝術家林芳璐的編織裝置作品《她正在吸引著 三》,是Lama最喜歡的作品之一,她特意將它陳列在了一件自己製作的「椅子展櫃」之上——她找到了兩把太師椅,並把它們刷成深綠色,再一分為二,上下堆疊,一同環抱玻璃展櫃。

Lama在一次畫廊展覽中發現了藝術家林芳璐的作品,當時她被提名了羅意威基金會手工藝術大獎(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我一直在等待她的一件作品,能夠平衡抽象和繁複的細節。」

《她正在吸引著 三》作品細節

在《她正在吸引著 三》中,米白色的布料,通過特殊的編織技法,被密集地壓縮成了一個凹凸起伏的平面。長條狀的布條不規則地從畫面上向外延伸,如生物的觸手一般。

林芳璐向少數民族學習的工作方式打動了Lama,她欣賞藝術家通過傳統手工藝,進行的當代藝術表達。

牆上的作品來自藝術家鞠婷

鞠婷是Lama喜愛的另一位女性藝術家。當時,Lama正在為自己的工作室空間物色一件作品。她留意到了藝術家鞠婷的創作。

「和我相熟的一家畫廊聽說了我的意向以後,曾經給我發過一系列鞠婷的作品。然而,其中仍然沒有我想要的作品。我甚至考慮過委託藝術家進行創作——直到她開始創作『凜冬將至』這個系列。」

鞠婷作品細節

「凜冬將至」是藝術家鞠婷2021年開始創作的一個系列,她用丙烯做了許多層「色彩皮」。接著,這些層層的色彩被附著在木板上,形成一堵厚實的「牆」。最後,鞠婷會用一把錘子,直接敲擊顏料「牆」的表面,將其擊穿,讓底下各種的色彩顯露出來。

「看到這件作品時,我的反應是『就是它了』。鞠婷的作品使我聯想起了我的創作過程——關於完美和不完美。有時候自然產生的錯誤,卻能創造出美麗的藝術結果。」

牆上的作品來自藝術家付小桐

付小桐可以說是Lama最早發現的中國女性藝術家之一。「大概在十年前,我們就收藏了她用針孔描繪的山巒。又過了一兩年,我們才在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展中,看到了她的作品。」

付小桐通過調整入針的角度

營造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付小桐的創作緩慢而細膩,她用針在手工製作的厚宣紙上,一針一針戳出孔洞。這些洞的排列、方向、疏密不同,最終在紙張上組合成了山川、水流和風,又或是女性的身體,隱隱約約,十分微妙。

在Lama看來,付小桐的創作既關乎傳統,又關乎耐心。「她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風格,非常具有辨識度,當我看到年輕藝術家找到自己的定位時,我感到很驕傲。」

Lama在和助理討論設計細節

付小桐和鞠婷身上顯明的個性,以及在藝術表達上的持續探索,都是打動Lama且令她尊敬的特點。這種女性創作者之間的惺惺相惜,讓她能夠在女藝術家們職業生涯的早期就關注到她們。

「我總是在關注女性藝術家,因為我覺得她們和男性同行相比,需要更多支持。作為一個主要吸引女性前來的工作室,我覺得理應去展示女性的創造力。」

儘管如此,Lama卻不太喜歡自己被稱作一名「收藏家」。因為對她而言,學習藝術、支持藝術家的發展,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我並不痴迷於收藏,我也很確定我們買藝術並不是為了再賣出去,或是拿出來炫耀。藝術真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是我們的熱情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