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淒涼的唐玄宗:大權旁落後的他,本也是有為之主

人文之光 發佈 2024-03-25T05:32:55.447558+00:00

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可謂一言難盡:少年時候的李隆基可謂意氣風發,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在政局動盪的後武則天時代,挫敗韋後和太平公主的陰謀,並成為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可謂一言難盡:少年時候的李隆基可謂意氣風發,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在政局動盪的後武則天時代,挫敗韋後和太平公主的陰謀,並成為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而大唐的國力也在李隆基時代走上了巔峰。但是,李隆基在位後期,大唐爆發了安史之亂。而這一切的禍根,很大程度就是李隆基親自種下的。安史之亂一度將唐朝推向崩潰滅亡的邊緣,幸虧太子李亨(唐肅宗)在部分文武大臣的擁立下,及時登基,以肅宗朝廷的名義對各路勤王軍隊發號施令,這才扭轉當時危如累卵的局面。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李隆基事實上和亡國之君差不多。畢竟,唐肅宗客觀上重造了大唐。而唐玄宗因為是事實上的亡國之君,所以,晚景也較為淒涼。

其實李隆基的情況,更值得大眾進行一番深思:畢竟,曾幾何時他也是有為之主,而非昏聵之人。

1、李隆基的平衡術

很多人印象中的唐玄宗在位後期處於昏聵狀態。當然這個認知其實較為片面。因為事實上,雖然唐玄宗在位後期較為沉迷聲色犬馬、貪圖享樂,但是在弄權方面,還是較為高超的。比如利用太子李亨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防止朝廷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從這來看,李隆基並沒有失去警惕性。

事實上,唐玄宗也利用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矛盾,互相牽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史之亂的本質,其實是李隆基的平衡術玩砸了而已。

2、安史之亂

唐朝對於武將的態度和後世的宋朝幾乎是兩個極端:唐朝皇帝認為武將的權限可以提高,但只要互相牽制就可以:朝廷可以在武力優勢的情況下,擴大權限給邊將。邊將之間互相牽制,這樣,唐軍的戰鬥力可以最大化釋放。

事實上即便是安史之亂後,中唐時期也是這樣的局面:藩鎮雖然割據一方,但還是要忌憚天子的態度。並且,周邊胡族也沒能在這個時候入關占便宜:畢竟,中晚唐藩鎮軍隊的戰鬥力可不是鬧著玩的。倘若晚明也有晚唐這樣的藩鎮,建州女真指望入關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而安史之亂的本質就在於均衡被打破:一方面,唐玄宗不認為安祿山敢於造反,同時安祿山同時擔任三鎮節度使。並且,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和南詔爆發天寶戰爭。在天寶戰爭的消耗下,唐朝的精銳部隊大量折損,這導致了關中地區防務空虛。

本來就和楊國忠積怨很深的安祿山,趁機以討伐奸相的名義起來造反。而安祿山造反的消息,一度被唐玄宗否定:唐玄宗認為這應該是楊國忠陷害安祿山的結果,不足為信。直到安祿山大軍攻陷洛陽以後,唐玄宗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之後的唐玄宗昏招不斷,最終,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無奈之下,唐玄宗只好逃到了四川,而李亨則出來收拾殘局。

可以說,唐玄宗失敗的平衡術,將大唐一度推向滅亡邊緣。

3、晚景

隨著唐肅宗逐漸穩定了局勢,大唐開始轉危為安。當然,安史之亂的徹底結束,是在唐代宗時代。但是,事實上隨著安祿山被殺,對大唐來說,局勢已經變得可控。但是,大唐最高統治權問題,也隨之產生:李亨登基的時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但是李隆基畢竟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是天下人眼裡的正統天子。而且,李隆基事實上也對失去皇位感到不爽,希望能夠復辟。

唐肅宗當然知道父親的這些心思和小動作,同時,唐肅宗時代的權閹李輔國也知道,如果真讓李隆基復辟,自己還給誰當權閹去?於是在李輔國的操作下,唐玄宗被軟禁在太極宮裡。同時,唐玄宗原本的親信,也都被發配到遠方——這意味著,唐玄宗即便是想搞點小動作,身邊也沒有辦事人員。就這樣,唐玄宗在抑鬱中,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那段時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