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中國IP,韓國影視人既上癮又張狂

影視獨舌 發佈 2024-03-25T07:08:20.639168+00:00

在韓國最大門戶網站NAVER上,《再見,我的靈魂伴侶》已成為本周最受關注影片。不少人在那時意識到:中國電視劇,尤其是中國古裝劇,至少在2019年以前,就已經在韓國流行開來。

韓版《七月與安生》(韓譯名:《再見,我的靈魂伴侶》)今日在韓上映。

雙女主、十三歲的相遇、十四年的青春、熟悉的韓式氛圍感……上個月連續釋出兩版預告片後,中韓網友的期待值早已被拉滿。在韓國最大門戶網站NAVER上,《再見,我的靈魂伴侶》已成為本周最受關注影片。

影片翻拍自周冬雨、馬思純於2017年主演的電影《七月與安生》。2019年就傳出翻拍的消息,現在才與觀眾見面。

今年開始,改編或翻拍自中國IP的韓國影視劇迎來了井噴期。改編自麥家長篇小說《風聲》的韓影《幽靈》1月18日上映;改編自側側輕寒小說《簪中錄》的韓劇《青春月譚》已於2月6日播出。

還有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韓劇《想見你》(韓譯名:《走進你的時間》),均已殺青、待定檔。

不知不覺中,改編或翻拍中國IP的韓國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了。

中國網文早已「闖韓」

韓國男團Super Junior成員金希澈在2019年9月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拉著友人一起津津有味地看新版《倚天屠龍記》。節目片段傳回國內,中國網友倍感新奇。

不少人在那時意識到:中國電視劇,尤其是中國古裝劇,至少在2019年以前,就已經在韓國流行開來。

韓國第一大視頻平台Wavve自2020年起搞了個排名,設了個韓國人最愛看的亞洲電視劇(韓劇除外)榜單。2020年TOP5是《陳情令》《倚天屠龍記》(2019)《延禧攻略》《錦衣之下》《想見你》,中國古裝劇占四席;2021年則是《琉璃》《陳情令》《如意芳菲》《延禧攻略》《山河令》,「亞洲電視劇」被中國古偶劇攻陷。(2022年未公布)

與中國電視劇在韓國同步風靡的,還有中國網文。

雖無法查證中國網文在韓國掀起風浪的準確時間點,但可以明晰的是,中國網文基因早已滲透韓劇創作。無論是去年年末的大熱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還是口碑小眾韓劇《弱小英雄》,劇情都透著一股濃濃的起點網文味兒。

當然這都是後話。相較於改編帶有中國網文基因的韓國本土IP,直接買下中國電視劇版權進行翻拍的現象先行一步。2020年,韓版《太子妃升職記》(《哲仁王后》)和韓版《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致美麗的我們》)陸續播出。

這兩部國產網劇,本也改編自同名網文,可統一視為中國IP。

在兩部韓版翻拍劇播出的2020年12月,還有兩則訊息在中韓網際網路上占據視野:一是側側輕寒發博稱《簪中錄》已授權韓國;二是韓劇《直到天亮》公布籌拍消息,卻被指劇情抄襲紫金陳小說《長夜難明》(劇《沉默的真相》),且涉嫌未購買版權。

韓文網際網路上由此開啟了一場關於中國網文流行度的大討論。韓國業內人士發文,中國的言情小說、耽美小說在韓國大受歡迎,中國熱門電視劇的同名原作《東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亦在韓文網際網路上十分有人氣……

文章指出,改編中國網文已經成為韓國影視劇的新趨勢。

從中國電視劇和中國網文在韓國本土的流行可以發現,韓文網際網路對中國IP的關注由來已久,改編或翻拍的影視劇在今年批量出爐,就不足為怪了。

韓國電視劇的「野心」

那麼這些改編或翻拍的韓國影視劇質量如何?

在中韓兩國均贏得較好口碑的是《哲仁王后》。這部韓劇在保留原劇基本情節的基礎上,融入了純正的韓式搞笑,並增加了「大男子主義視角看女性困境」的角度,引起觀眾共鳴,「同樣的故事,拍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電視劇收視率高達17.4%(僅比《請回答1988》低1%),成為tvN有線檯曆代最高收視率第5名。

但除這部劇之外,其他影視劇幾乎全部撲街。《致美麗的我們》豆瓣評分5.9;《幽靈》4.7分;《青春月譚》僅有400人評分,也低至5.3。

在對韓劇有濾鏡的豆瓣,看到這樣的低分,難以想像其差。翻閱一下評論區可以看出,選角失誤只是小事,故事邏輯有硬傷、本土化變得不倫不類就很難救了。

有趣的是,《青春月譚》導演李鍾宰在劇集播出前曾發表「去原作化」聲明,強調《青春月譚》是與《簪中錄》完全不同的故事——但事實證明,劇情仍然遵循了原著《簪中錄》的情節。

買了版權,還要考慮本土觀眾的心情「去中國化」,什麼心理?

無獨有偶,2022年6月播出的韓國古裝劇《還魂》雖然與任何一家中國IP都不沾邊,卻把中國仙俠劇抄了個遍,從造型到劇情都頗有「東施效顰」的既視感。

這是十分典型的「文化挪用」現象。文化挪用,即某種文化背景的人,使用源於其他文化的事物的行為。這本是個中性詞,但若拒絕承認其來源,就不是挪用了,而是剽竊。

去年韓國本土宮斗劇《王后傘下》裡,女主王后自稱「本宮」。這是「本宮」一詞第一次出現在韓國古裝劇里,甚至韓國國語詞典里也沒有。

這部劇的收視率高達16.8%,但至今主創未對主角為何使用「本宮」一詞作出回應。

儘管去年的韓國古裝劇被中韓兩國網友追著罵,但韓國影視創作者選擇性屏蔽,並悄悄「努力」出了一座城:韓國的「橫店影視城」已全面建造完畢,並投入多部影視劇的拍攝。

對比下二十年前的《大長今》,就能看出現在的韓國古裝劇置景有多離譜。

去年韓國影視界還有三件大事:湯唯主演的韓影《分手的決心》在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日本名導是枝裕和首次執導韓影《掮客》;另外一位日本名導三池崇史首次執導了韓劇《命運連結》。

戴錦華曾評價,「韓國電影人的野心,不是韓國電影自身崛起的訴求,也不是國際得獎的訴求。韓國電影人在十年前已經清晰地看到了好萊塢的頹勢,他們有極大的野心要取而代之。」

這樣的「野心」如今正在韓國電視劇領域延續著。翻拍也好,文化挪用也好,將他國名將「化為己用」也好,他們已經開始為又一場「韓國影視奇蹟」蓄力。

角力已經開始,面對如此「張狂」的對手,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張狂」一點呢?

【文/時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