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春茶 只此青綠

中國旅遊報 發佈 2024-03-25T16:42:29.248823+00:00

春天,蜀地山水如暈染般變綠,與友人相約到蒙頂山採茶。綠水青山,若隱若現。遠眺,春山如黛,層巒疊嶂;近觀,陌上春茶,吐露嫩芽。春日詩意,奔赴眼前。春季第一抹新綠,吸大地雨露,在深綠色中挺立著淡綠、鵝黃嫩芽。蒙山春茶,須采明前新出的一兩片嫩芽。

春天,蜀地山水如暈染般變綠,與友人相約到蒙頂山採茶。綠水青山,若隱若現。遠眺,春山如黛,層巒疊嶂;近觀,陌上春茶,吐露嫩芽。春日詩意,奔赴眼前。

春季第一抹新綠,吸大地雨露,在深綠色中挺立著淡綠、鵝黃嫩芽。蒙山春茶,須采明前新出的一兩片嫩芽。身著藏青茶衣的農婦,腰上繫著金黃竹簍,素手在繡花針般細密的嫩芽上飛舞,如白蝶跳躍枝頭,如抽絲般飛速捻起細細密密的線頭。指尖輕輕拈起茶葉,向上一提,便將其收入掌心。農婦一再叮囑,嫩芽要向上捻起,如用手指掐,制出的茶葉梗便會發黑,影響成色。

採茶後是制茶。偌大的制茶車間排列著一排排炒茶大鍋,大鍋旁圍著嘰嘰喳喳的各路遊客,將車間擠得水泄不通,人聲鼎沸。鐵鍋微燙,鍋上覆著一層薄薄的白毫。我們正要將白毫掃除,制茶師傅說,這是嫩葉上的芽毫,是上一鍋炒茶剩下的好東西、精華。才早上9時,我們已是第二批制茶人。第一批遊客昨天就已入住,天未亮便和採茶工人一道採茶、制茶了。

茶師將我們採摘的一簍簍嫩芽倒入漸漸發燙的鐵鍋,寬厚的手掌在大鍋里搓揉抓捏、平鋪撒掃。他好像將全身力道都匯入雙掌,在鍋中打起了太極。明前茶芽嬌葉嫩,制茶的火候、時間尤為關鍵。我們試著向他學習,鐵鍋漸燙,手無意間碰到鍋底,燙得跳起老高,於是手下慌亂,忽高忽低,好似貓在刨沙,毫無茶師渾然一體的力度和勁道。

鍋底變得黑里微微透紅,越來越燙。嫩芽由淡綠、碧綠、青翠、深翠、青黛緩緩變深,慢慢捲起,茶香自鍋底升騰,漸漸濃郁,像春天越發熱情的懷抱,散發著春天濃郁的氣息。茶師將茶葉撈起,如揉面般搓揉。幾番搓揉後,一簍簍倒入鍋中的嫩綠便蜷縮成掌中的一坨坨青黛。茶師將茶葉平鋪在茶簍中,開始晾曬,曲卷的茶葉伴著清香舒展、蔓延。

一個高瘦身影穿過人群向我們走來,他是去年接待我們的茶山老闆。春寒料峭,他卻只穿著單衣,袖子擼得老高,額上有點點汗珠。他伸手和我們握手,見手上有一層白茸茸的茶毫,趕緊將手縮回去在身上擦了擦。他說,今年太忙,客人比疫情前翻番,一早他已接待了十幾個團隊。

憶及去年此時,他陪著我們炒茶、聊天。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蒙頂茶有三貴:一貴早,二貴嫩,三貴勤。一到茶季,茶農像打仗一樣,爭分奪秒。茶沒長出來,愁;茶長出來了,采不及,也愁;制好賣不出去,更愁。他嘆了口氣,說茶農不易,作為茶農之子,他兒時常聽父母長吁短嘆,年少便識愁滋味。

他家中光景是這幾年才變的。每到炒茶季,會有大批遊客來到這裡踏青採茶,游茶山、走茶道、賞茶園、吃茶餐、購茶禮、聽茶史、做茶農、學茶識、觀茶藝、品茶香。售茶成了他家茶產業中的最後一環。他和家人再也不急,從立春至龍抬頭、驚蟄,從春分至清明、穀雨,從立夏到芒種、夏至,各時節均有精彩。他開玩笑說,現在愁的是人太多,從春節開始,便忙得停不下來,最近又新招了一些人手,生怕遠來的遊客失望。

「我這茶山上的民宿早預訂滿了,還加了一片帳篷露營地。」順著他的手指望去,只見一排排深綠色的帳篷和茶山融為一體。帳篷搭在茶壟上,拉開帳篷、跳下茶壟就可採茶。夜裡在星空下圍爐煮茶,坐在矮竹椅上,烤土豆、新筍、雞鴨。春筍從封閉一冬的土地中冒出尖頭,竹籃、竹簍、竹篩、竹簸箕、竹籬,皓月當空,人在草木間,伴著蟲鳴,炒茶的干香、茶湯的潤香、茶樹的清香瀰漫在空氣中。三五好友邊品茶邊閒聊,溫暖愜意。研學的孩子們也可全程參與採茶、制茶,觀測茶山生態。

午餐就地取材,以茶為菜,配上當季的春筍、椿芽、鮮胡豆。老闆親手端上一盤菜,大聲地推薦:「這是新菜『東坡圍爐』。」名字響亮。東坡文化撞上流行的圍爐煮茶,碧綠的茶葉點綴在紅彤彤、油亮亮的東坡肉上,如紅絲絨托出的翡翠粒,對比強烈,新鮮有趣,讓人莞爾。

泡上一杯親手炒制的春茶,銀針在氤氳著熱氣的玻璃杯中根根豎立,起起伏伏,將清泉染成青綠。葉片在水中翻滾、舒展,在蟄伏後綻放出勃勃生機,涌動出春的氣息。

一葉知春,只此青綠。(作者:田禾;編輯:楊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