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

安安聊史 發佈 2024-03-26T01:47:50.607149+00:00

現在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發現大街上的很多女性都是穿著高跟鞋,這些女性穿著高跟鞋配著絲襪,盡顯自己的的曼妙身姿。高跟鞋不僅僅是體現體現曼妙身姿的方式之一,它更多的也承擔了作為制服套裝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女性服務人員,甚至在櫃檯坐班的人員都要求穿高跟鞋,這也儼然成為了一種標配。

現在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發現大街上的很多女性都是穿著高跟鞋,這些女性穿著高跟鞋配著絲襪,盡顯自己的的曼妙身姿。

高跟鞋不僅僅是體現體現曼妙身姿的方式之一,它更多的也承擔了作為制服套裝的作用,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女性服務人員,甚至在櫃檯坐班的人員都要求穿高跟鞋,這也儼然成為了一種標配。

就在不久前,在北京的明定陵中,挖出來了大量的陪葬品。這些文物都是明朝孝端皇后的陪葬品。在這些陪葬品里,最顯目的就是有十幾雙高跟鞋。同一時期,在另一個墓室里也發現了很多的高跟鞋。

這批高跟鞋深埋地下數百年,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風化,但是依舊可以看到當時鞋匠手藝的精美這鞋子鞋面是有精美的刺繡,鞋底和鞋跟是木製的,木頭上還雕畫了許多的花紋。鞋跟雖然不高,但是他呈方形,這與我們在電視中所看到的有所不同。

這樣的發現讓我們大吃一驚,我們一直以為高跟鞋是到了現在才發明的,但是從這次挖掘我們可以看到高跟鞋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就讓小編帶你了解高跟鞋發展的歷史以及高跟鞋都有什麼作用吧。

高跟鞋的高跟從何而來

很多人以為高跟鞋是西方的舶來品,但是其實不然,我國很早就有了高跟鞋的記錄。根據有關歷史的記載,在兩千兩百多年以前的商周時期,當時的女性參加儀式就要穿專門的鞋子,這種鞋子叫禮靴。

這種鞋子高頭圓底,比正常的鞋子要高很多,我們姑且認為它是高跟鞋的雛形。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一首詩,詩中描繪了女子衣著輕盈,腳著高履,她身上的長裾隨風飄動,仿若天仙下凡,給人以飄飄然的感覺。這首詩寫出了當時的女性穿著高跟鞋一步一姿的情形。

時間到了唐宋時期,女性對於高跟鞋的追求也絲毫沒有降低。在宋代某位書法家的《皇后遺履圖》中,唐朝的長孫皇后的鞋子用「最輕的丹頂鶴的羽毛織成,前後用金葉裝飾,後跟底高有三寸,腳底的部分窄小」裝飾十分華麗。

當時的人們也給這雙鞋起了一個非常好聽名字叫做「晚下」,寓意著這雙鞋底不平,需要慢慢走下來。

在唐宋時期的,類似長孫皇后的這種鞋子受到很多宮廷中人、達官顯貴、大家閨秀的喜愛。但是作為臣子的又不能夠和皇帝一樣,於是他們就稱之為「坡跟鞋」,這種鞋和「晚下」很類似,但是它的底非常的硬,讓人感覺非常的沉重,女子也因為這雙鞋會比原來身高變高了不少。

而當時很多平底的鞋子,適合遠足使用,因此也被稱之為是遠足鞋。

在15世紀的中國明朝,這個時期的女鞋一般會在鞋底處裝有4厘米到5厘米高的圓形底跟,這種鞋跟用綢緞包裹。在北京定陵出土的一雙高跟鞋,製作非常的講究。

這是雙尖腳鳳首高腳鞋,鞋子的底部用一條深紅色的帶金絲的牡丹花綢緞包裹,鞋頭比較粗,略微有些向上,像鳥嘴一般。

這雙鞋根據考古學家的測量,這雙鞋子的鞋跟有12厘米長,鞋子整體的長度為7厘米,高4.5厘米,寬只有5厘米,這種鞋子明顯就是給少女所穿,當然也有可能因為當時有裹腳的習俗,裹腳後的女人所穿也不一定。

時間到了清朝,清朝距離我們也是非常的近,加上清宮劇的影響,人們發現清朝的女性很喜歡穿一個方形底子的鞋子。

這種方形底子的鞋子叫做「花盆底」,它和明朝的高跟鞋有很大不同,畢竟當時的統治者是滿族人,也稱之為旗人。他們的服飾文化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沒有繼承明朝時期高跟鞋的發展。

清朝女性的高跟鞋是他們獨有的一種鞋子,這種鞋子最初設計是滿族女人大多數時間要進山採集,山中的蛇蟲很多,而鞋跟較高可以防止蛇蟲的叮咬,所以才將鞋底升高,後面就慢慢發展成為一種裝飾了。

這種鞋子的底部高度不一致,低的只有5厘米左右,高的可達25厘米。與我們傳統的高跟鞋還不一樣,這種鞋子的底在鞋子的正中間。

當時除了有花盆底類型的,也會有一些倒梯形的跟,有一些馬蹄形的跟,這些跟的名字也有所不同。但是很統一的是,這些高跟鞋只有年輕的女性會穿,等到年紀大了他們也不會再穿了。

看完了國內高跟鞋的發展了我們再來看一看國外的高跟鞋的進化之路。

國外的高跟鞋發端於古埃及人和古波斯人,有兩種具體的傳說,一個是因為古埃及的農夫為了在種植的時候方便在疏鬆的土地上進行耕種,於是將後跟加高,增大受力面積。另一個就是古埃及的肉販子在屠殺牲口的時候為了避免動物的鮮血浸入他們的鞋面而特意設計的鞋子。在中世紀的歐洲,當時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是很高,垃圾遍地,有的地方垃圾已經妨礙到人走路了,於是有人想到平時上街就踩著高跟鞋,這樣就避免直接踩到垃圾。

西方的高跟鞋史書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時候,那時人們會用木屐來墊高鞋底,從而保護穿在裡面的皮鞋,在天氣很熱的時候,人們會用木屐來代替皮鞋。這種木屐的鞋底一般有20厘米至25厘米左右,最高的有30厘米。如果穿木屐的時候當時沒有侍女來扶著,會寸步難行。

在16世紀末的時候,高跟鞋風靡歐洲的貴族圈,其中就包括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為了讓自己的身高與大臣們的身高保持一致,就讓人專門為他的鞋裝上了接近12厘米的鞋跟,並且將鞋跟塗成高貴的赤色以展示其高貴的身份。

很快地,許多大臣們都紛紛效仿,皇帝也不得不將他慢慢升高。後來他們就厭惡了這種操作,廢除了高跟鞋,但是宮廷里的女人卻很喜歡高跟鞋這樣的設計。

到了17世紀,高跟鞋成為很多男女參與重要活動的必備要素,這時候的高跟鞋大都是9厘米左右同時也十分的細長。男子的鞋子普遍是長筒高跟靴,這種鞋子有很大的折邊,並且還帶有馬刺。

直到18世紀,歐洲的男性才認為穿著高跟鞋是一個愚蠢的決定,於是決定不再穿著高跟鞋。而女性的高跟鞋作為裝飾得以保留,鞋跟也向著更高更細發展,後來慢慢流傳至今。

高跟鞋的作用

無論是什麼東西,它的出現與留存都有一定的作用,這種作用或大或小才會讓這種習慣或者風俗得以保留,穿高跟鞋也是如此。

在古代,我們雖然生產力不夠發達,但是我們還是要從事很多工作的,高跟鞋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有他的實用性。就像滿族人的高跟鞋,它最早是為了在山中從事採集活動避免蛇蟲干擾做所成,後來才慢慢發展成後面的花瓶底,早在周朝,高跟鞋更是在各種儀式中使用。

在國外也更是如此國外的高跟鞋最早甚至是為了種地而用的,屠夫也會用他們防止鮮血浸入自己的鞋子。歐洲的男性還會用高跟鞋提高自己的身高,然後顯得更加有自信。

但是更多的例子表明,這種高跟鞋更多是體現在一種貴族的象徵,因為在古代穿上高跟鞋必然無法走快,這就對穿鞋人的家境有很高的要求。高跟鞋在現代社會它的作用會更大一些。

首先穿高跟鞋有利於對身體進行塑形。在穿高跟鞋後,人的腳跟會提高,讓你的腳長期處於跖屈位,這種姿勢有利於讓你的足部肌肉收縮,保持你的足弓的完整性。

穿高跟鞋的時候你的膝蓋和髖關節會做功,使你的大腿、小腿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的情況有利於對你的腿部肌肉進行塑形。同時穿高跟鞋會讓你腹部和腰背部肌肉發力,有助於鍛鍊腰腹肌肉,有利於脂肪的消耗。但是長期穿高跟鞋會對腰椎有很嚴重的影響,所以穿高跟鞋要適度,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

其次,穿高跟鞋會塑造女生的氣質。穿高跟鞋女孩子會讓人提高可視角度,突出女性臀部、腿部、腰部的姿態,高跟鞋會讓這些部位處於緊繃的情況,對於塑形有很大的幫助。會讓男人感覺非常的緊緻沒有贅肉,勾勒出身材曲線,會讓女生在男生的心裡大大加分。

長期穿高跟鞋帶來的危害

美也是有代價的,無論是化妝還是穿高跟鞋,都會對身體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那麼我們看完高跟鞋的作用,我們也來看看他的危害吧。

首先會對我們的腰背部造成損害。我們長時間穿高跟鞋之後會產生腰痛,這種腰痛會導致人體的脊柱產生退行性變化,人們在穿著跟高於5厘米的高跟鞋之後,人體就會不適應。

人體的重心會落在前腳掌上,髖部的盆骨也會前傾,造成屁股上翹的效果。但是這樣腰椎則是會過度前傾,人體對於腰椎的壓迫不斷擴大,背部肌肉行程縮短,從而產生腰酸背痛的現象。

其次會對我們的腿部造成危害。長時間穿著高跟鞋還會對女性半月板以及股骨造成嚴重影響,身體壓力會讓半月板以及股骨磨損擴大,最後會導致關節炎。同時,穿高跟鞋會導致腿部活動空間會變小,腳部以及腿部的活動壓力會非常地大,尤其是小腿後的肌肉,會長時間處於上提和收縮的狀態。

長久下來,會導致小腿肌肉變短,跟腱受到損傷,從而引起嚴重的炎症,下肢的血液流暢度也會下降,從而患上下肢靜脈曲張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最後是會導致拇指外翻、扁平足。現在我們的高跟鞋大部分都是尖頭鞋,一旦人長期穿尖頭鞋,腳的大拇指的第一趾骨頭關節就會向腳外側傾斜,並且在這個拇長屈肌腱、長伸肌腱及拇收肌的作用下,會發生拇指外翻。為什麼穿高跟鞋會導致扁平足呢?

因為長期穿高跟鞋會導致跖腱膜鬆弛,跖腱膜的作用就是保持足弓穩定,鞋跟越高,會使得跖腱膜承受的張力會變大,這樣長期拉扯跖腱膜會使得他的彈性降低而形成扁平足。

結語

世界在進步,歷史也在前進,高跟鞋作為歷史的產物現在已經從男人的世界淡出了,但是它作為一個精美的裝飾品在女性世界裡慢慢綻放,最後成為了女性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物品。

我認為,無論高跟鞋的作用好壞,它畢竟在一段時間裡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女性會因為美而長期追求穿高跟鞋,但是更應該關注到這種美後面對我們身體的損傷。我們應該在追求美和身體健康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對古人都喜歡的高跟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