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這一夜,新一代華裔強勢崛起,中國觀眾就別「上綱上線」了

令狐伯光 發佈 2024-03-26T01:55:19.888102+00:00

3月12日,第95屆奧斯卡落下帷幕,之前就造勢瘋狂的《瞬息全宇宙》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在內七項大獎,書寫亞裔電影人在好萊塢新的一頁。

文|令狐伯光

3月12日,第95屆奧斯卡落下帷幕,之前就造勢瘋狂的《瞬息全宇宙》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在內七項大獎,書寫亞裔電影人在好萊塢新的一頁。

尤其是女主角楊紫瓊,成為奧斯卡歷史首位亞裔最佳女主角獎得主。

肯定恭喜楊紫瓊和一些亞裔電影人,像楊紫瓊也是個傳奇人物,選美冠軍出身,沒有武打底子,卻憑自身努力成為香港最出名女打星,在最紅時嫁給富商退出娛樂圈,幾年後離婚復出,依舊是香港最拼命最紅的女動作明星。

之後搭上港星往好萊塢發展的潮流,演了不是花瓶的邦女郎和《臥虎藏龍》的俞秀蓮後,就在好萊塢紮根,現在同年代港星如成龍,洪金寶,周潤發,李連杰等都紛紛淡出了好萊塢,唯有楊紫瓊還在努力。

她在60歲還能演大女主電影成為影后不容易,真的要衷心祝福她一下。

不過,楊紫瓊和《瞬息全宇宙》拿獎在國內網絡輿論上,國內網絡上除了恭喜,又是反思中國電影,中國演員和中國人如何如何。之前預測楊紫瓊的稿子就寫過,可以恭喜一下,但是上綱上線沒必要。

因為這部電影和主創再怎麼成功,它都是華裔or亞裔的成功。文化作品反映是創作者的現實困境,這部電影就是亞裔的現實遭遇。因為膚色和歷史文化的關係,他們拿獎崛起對於當前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來講是一個進步,也值得恭喜。

但對於中國電影和中國觀眾來講,這個意義真的不大!

橫掃奧斯卡,拿下7英大獎?《瞬息全宇宙》後新時代華裔的崛起

《瞬息全宇宙》拿獎確實創下一個新的歷史,卻是屬於新時代華裔力量的一個崛起。像主演關繼威,楊紫瓊,再到飾演父親的演員吳漢章都是90歲的老人了,但是這部片子的導演丹·關很年輕。

這個丹·關是1988年出生的,現在才35歲是不是非常的年輕。

我們現在談到華裔在美國發展,比如好萊塢導演你如果還停留在李安、吳宇森、成龍等港台導演,再到本土的劉玉玲等人的身上,那證明你的認知還在2000年左右。如果你知道溫子仁、林詣彬、汪可盈等,你起碼來到2010年過後。

這個88年的丹·關崛起並不是孤例,這幾年在海外崛起的新生代華裔不少。就我了解來看,這個流行文化領域確實有一波。

比如寫出流行小說的《罌粟戰爭》,作者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匡靈秀,世界觀是蒸汽朋克+神話世界的中英鴉片戰爭,而匡靈秀現在才27歲,非常年輕。

其它還有《龍之諾》,作者是美國華裔女作家伊莉莎白·林,世界觀則是中國神話背景的人龍之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美國華裔女作家楊霓的《天界黑幕》,美國華裔女作家何瓊的《鶴的後裔》,美國華裔女作家艾米莉.潘的《月球之箭》等等,創作者基本上都是新一代華裔。

有人可能好奇怎麼全是女作家,男作家也有,劉宇昆。

只要熟悉中國科幻的我相信都知道這位科幻作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手中紙,心中愛》和《物哀》接連獲得「雨果獎」,去年大獲好評的美國動畫《萬神殿》的原作者。

劉宇昆翻譯大劉的《三體1》拿下了雨果獎,後來翻譯的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又獲得了雨果獎。劉宇昆是1976年的,2023年也就47歲,文藝創作中妥妥少壯派。

美國科幻界還有一個重磅的華裔作家,那就是創作《你一生的故事》(改編電影《降臨》)等優秀科幻小說的特德·姜,當然這位67年的屬於老一派。但新一代華裔的崛起,態勢確實很明顯了。

比如這兩年還有一部和《瞬息全宇宙》相似的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導演石之予1989年出生於重慶,2歲移民加拿大,2023年也就34歲。前幾年也引起熱議的《摘金奇緣》,導演朱浩偉79年的,和溫子仁一樣也屬於少壯派。

甚至,我們還能加上也是少時移民,在西方獲得很大成就,拍了《騎士》《無依之地》《永恆族》的趙亭,新生代華裔演員也有不少就不列舉了。

我個人感覺這一波華裔文化創作者崛起,快要不輸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人進入好萊塢發展的那一波浪潮。

《瞬息全宇宙》橫掃奧斯卡?跟中國電影,中國人有什麼關係

那麼,這一波新一代華裔創作者崛起代表什麼呢?對於中國流行文化有何影響?我們中國觀眾又該怎麼看待呢?我覺得理性看待就行了,大家不用太過網絡輿論二元對比。

1、新一代華人創作者崛起,客觀上確實推動和打破華語流行文化,在美國和西方一些刻板印象,雖然不多。

比如2022年《瞬息全宇宙》成功過後,我相信很多人看到後面同一個類似華裔項目《美生中國人》,主演是Ben Wang楊紫瓊楊雁雁吳彥祖黃經漢關繼威等,導演就是老一輩的華裔女星劉玉玲。

如果從華語文化的題材上來講,它算是一個進步吧。

因為我想到美國曾拍過有兩版《西遊記》,孫悟空師徒四人都是外國人,反正角色人種很混搭,很符合美國拍其他國家文化作品「文化挪移」的做法。

吳彥祖的《荒原》也是披著中國皮的美國故事,唯一進步就是吳彥祖是絕對男主角,以前的美劇很少,另外近幾年那部改編李小龍劇本的《戰士》也一樣。

這些就是完全符合華裔故事、華裔主角、美國社會和中國歷史文化藕斷絲連的情況。

我覺得《美生中國人》《戰士》之於《初來乍到》,相當於《瞬息全宇宙》《摘金起源》《青春變形記》之於《喜福會》。看看,我們光列名字就發現後者數量多得多了,再加上《尚氣》《花木蘭》,這是新時代華裔崛起的一個風潮。

如果你看過這些作品就會發現,理論上通過華裔打破中國文化,中國人在西方的刻板印象。畢竟華裔創作的文化沒有西方創作的離譜,甚至簡單點講主角好歹是黃種人對吧!美國和西方流行文化傳播仍是世界最強,韓流就是藉助美國投資和平台傳播的。

2、不用過於將中國文化發展,特別是網友所謂「文化輸出」寄託於別人。文化作品依託於創作者的現實環境,華裔有華裔的現實環境。

比如《瞬息全宇宙》價值觀很華裔了,迎合種族多元化與美國夢的表達,這方面跟迪士尼《青春變形記》沒有區別;一個是華裔小女孩的華裔家庭教育和現實文化困境,所以外化成小熊貓,因為是動畫要可愛。

《瞬息全宇宙》女兒是成年人了,美國社會下剛度過青春期的青年玩得可花了。

所以,如果說前者憑藉動畫藝術形式的「可愛」,還能圈一波大眾粉;《瞬息全宇宙》在除了歐美華裔,其它市場都遇冷,包括中國的討論度不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有幾個討論解析電影本身的。

我發現目前華裔作品組成大概這樣:中國歷史文化的藕斷絲連+美國現實社會身份認同困境、家庭矛盾和種族問題+8090年代香港電影前往好萊塢表現形式。

比如《瞬息全宇宙》電影動作戲是成龍電影風格,那段蒙太奇的上海戲很王家衛。

華裔創作的「中國文化」絕對不會是中國觀眾想要的什麼「文化輸出」,先不說美國的審視和文化改造,華裔的組成有多麼複雜大家非常清楚,說得好聽點夾在中間當交流渠道,說得難聽點就那啥了——

另外還有華裔如何看待「歷史文化」,膚色种放來源中國,大家可以看看近年好萊塢熱門華裔女演員奧卡菲娜的《請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華裔目前40歲,電影製作方也是A24,更那啥的電影就列舉了。

你get不到這些電影有什麼問題?難道你的審美水平就不行?

7項奧斯卡,華裔站起來了?可以恭喜,但有什麼值得「驕傲」

《瞬息全宇宙》在拿下奧斯卡7項大獎之前,還有一個新聞是這部電影成為世界上拿獎最多的電影。我當時就覺得這部電影還行吧,但是真的至於嗎。

這反而襯托出好萊塢的衰落,比如最佳劇本《瞬息全宇宙》能比《報喪女妖》更好,只不過女妖不同年齡段三個男人的孤獨和影射一些愛爾蘭政治,一點都不正確罷了。同期《黑豹2》太爛,《西線無戰事》近年太多陳詞濫調,《悲情三角》《造夢之家》中規中矩吧。

最那啥的是我們這邊相似正確的《壯志凌雲2》,那邊居然漠視掉看來不如多元化更正確。

今年的奧斯卡挺像韓國《寄生蟲》那一屆,你說它符合很多「政治正確」確實是這樣,但兩部電影本身質量也還不錯,何況好萊塢電影又比較拉。但是它拿下了那麼多獎,你又覺得是不是太誇張了。

最後,《瞬息全宇宙》如此成功值得恭喜,成龍是香港電影鼎盛時期才在好萊塢大放光彩,華裔演員通常都是配角無法當主角,楊紫瓊演的是華裔主角,也是得益了這幾年華裔崛起的風潮。

這個某種程度確實是進步,客觀上面看待就行了。像《三體》能拿下雨果獎和在世界更廣泛的傳播,有劉宇昆翻譯的功勞,該合作的合作,該交流的交流。你總不能把「劉宇昆們」推開對吧!

《瞬息全宇宙》在演員工會獎時,老爺子吳漢章公開反擊歧視亞裔眯眯眼,這也是一種正面的發聲。

不過,過於上綱上線又沒有必要,所謂的文化輸出不是中國觀眾想要的,單獨拍東方題材的《尚氣》《花木蘭》都不行,何況這類華裔現實困境的作品。

最後,國內網絡上輿論的圍繞《瞬息全宇宙》吹捧與拉踩背後還是現實因素,吹捧的「華裔」在美國大獲成功,相反你中國女演員,中國電影,甚至某些群體上升到你中國人如何如何,相反的就辯駁和貶低嘛。

我的評價就是一部電影在拿那麼多獎的時候,圍繞討論全是電影背後而不是電影本身。它就又繞回到電影拿下奧斯卡拿獎那個問題;電影很政治正確,但本身質量也還不錯,同期好萊塢電影還拉胯;但是拿下那麼多的獎,至於嗎?

最後是中國電影和流行文化的發展,我只能用2023年以來最成功的文化作品來回答。

ps:文化創作是離不開現實社會環境的,我雖沒有詳細了解過但感覺這一波新生代華裔崛起,得益於改開和2001年WTO進入世貿後中美經濟發展,移民到文化爆發;但這幾年中美關係急速的變化,華裔未來的發展只能說得看現實走向哪個方向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