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經濟並非「一試就靈」,要因地制宜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24-03-26T05:28:27.192261+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新聞背景:有的開農家樂、辦民宿、弄採摘園,打造周邊休閒旅遊好去處;有的收發快遞、直播帶貨,成為村鎮集市人氣最旺的地方;有的開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務當地生產生活……在不少鄉村,農家「庭院經濟」承擔多樣功能,演繹多彩角色。

來源: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有的開農家樂、辦民宿、弄採摘園,打造周邊休閒旅遊好去處;有的收發快遞、直播帶貨,成為村鎮集市人氣最旺的地方;有的開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務當地生產生活……在不少鄉村,農家「庭院經濟」承擔多樣功能,演繹多彩角色。

庭院雖小,別有洞天

庭院經濟的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于光遠在1984年提出。它指的是一種利用農戶住宅院落周圍的空地,綜合種植、養殖、手工等生產手段,以家庭經營為主的經濟形態。在具體實踐中,不少地方也早有嘗試。如作為農業大省的吉林,通過政府統一規劃、補貼引導,助力庭院農產品在市場上突圍,其過去五年的探索可圈可點。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小小庭院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將成為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增收來源的有效途徑。

庭院經濟並非「一試就靈」

庭院經濟並非「一試就靈」,還有不少問題待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如何保障,怎樣合理布局、避免環境污染,如何吸引穩定的客源,等等。這也是一號文件中「有條件」三字的意義所在——不搞一哄而上,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與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成熟生產模式不同的是,庭院經濟雖自由准入、更為靈活,但基本由一個個體量小的「散戶」經營,多屬「小打小鬧」。要從自給自足的農作物轉為可流通的商品、從「小而精」走向「廣而深」,如何與市場有效對接就成了當下發展庭院經濟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因此,小小庭院要撬動「大市場」,還需充分盤活資源存量、做好增量文章。

盤活「方寸地」,把「院景」變「錢景」

跳出「庭院」來看,當農村的存量資源得以盤活,農民的發展內生動力也有望增強。庭院經濟有不少突出優勢:成本較低、見效較快、方式靈活、選擇多樣。這種較為接近傳統農業的「微經濟」,對農民來說,是一種相當友好的經營方式。通過風險相對較低的親身實踐,農民或可發揮一技之長,或可習得新的觀念,逐漸將小農意識轉變為市場思維。

有關部門應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方面為農戶提供相應支持,不斷豐富庭院經濟產業類型;同時,著力提高庭院經濟組織水平,引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合作主體,強化他們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提高市場競爭力。

(以上綜合經濟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

V視角:

@幸福的小水滴:微經濟激活鄉村市場。

@自由辰星hQ: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真的很重要!

@自由的光:首先得有個院子。

@百香果:弄個菜園子,養點雞鴨,也算自食其力。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小庭院」聯結著「大市場」。庭院經濟小而全、形式多樣、適應性強,不少農村地區已有試點,也實現了農民的增收致富。但發展庭院經濟,還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走市場化道路。地方政府可以提供經營方向的指引,給予財稅、貸款等方面的優惠,但別一手包辦。只有真正激發農戶自身的創造活力,才能用好院落小天地、撬動產業大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