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齊五大名窯盞丨再現千年宋瓷風雅

國家地理中文網 發佈 2024-03-26T06:14:33.156877+00:00

瓷器,是我國的代名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家有所不知,在宋朝以前,使用或者觀賞器皿大都以陶器為主。

瓷器,是我國的代名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大家有所不知,在宋朝以前,使用或者觀賞器皿大都以陶器為主。到了宋朝我們才算真正進入瓷器時代。

宋朝是瓷器的黃金時期,名窯輩出,品類繁多,而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正是這時成形並定型的。

雨過天青話汝窯

如冰似玉品官窯

金絲鐵線論哥窯

夕陽紫翠賞鈞窯

潔白無瑕鑑定窯

個個美了上千載

時至今日,這五大窯,仍然是我國單色釉瓷器的代表,是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拍賣界之寵兒。

雖然宋代窯口眾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卻很少。宋朝之後,五窯逐漸衰落,一度相繼失傳,造成了復燒工藝的斷代局面。

直到新中國成立,開始研究復燒工作。

經兩三代的匠人、不少研究人員的努力,從現有文物和古籍中提取信息,才得以尋回部分五窯燒制工藝,再現五窯輝煌。

為了人們見識到這一份獨屬於中國瓷器的美,我們聯手了當今五大名窯的五位大家,集齊了五大名窯復原之作,將五窯之美悉數打撈。

以瑪瑙入釉天青色的汝瓷杯;釉厚冰裂紋官窯斗笠盞;風骨勻亭的哥窯花口杯;流光溢彩千般變化的鈞瓷圓融杯;還有甜潤素白刻的定窯蓮紋盞;件件珍貴,可賞可用。

五窯瓷杯盞的尺寸、容量、釉色,皆不相同。

在窯口名家的鑽研下得以重現,實用、美觀,也可做主人杯使用。

置一套於茶席,便攬中式美學五座高峰入懷,閱盡宋瓷雅韻。

五大名窯盞

五位名家聯袂出品 再現千載風雅宋瓷

五位名家,有非遺傳承人,有事瓷一生的匠人......他們肩負陶瓷技藝命脈,在各自的領域裡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縱覽南北瓷史,五大名窯窯口跨越大半個中國,想要集齊五窯瓷不容易。

▎取材窯口本地原料,杯中吾土。

一個器物從設計到手拉坯到出窯,往往要歷經七十二道工序,選料、揉泥、拉坯、修胚、上釉、多次復燒等工序。

為還原南北國瓷名窯的真實狀態,制器所用胎土釉藥,均使用窯口當地的材料,比如汝州的瑪瑙、杭州的紫金土,這些都是珍貴的自然礦物成分。

手工精製,凝練古之宋韻。

▎五杯各具姿態,搭配和諧曼妙。

每款單杯各有千秋,作為套組使用,搭配和諧曼妙。

良器侍好茶,邀友飲茶時,亦可通過對五窯杯盞,觀其審美與性格,來一場跨時空的文人美學對話。

原價:499元

國家地理粉絲專享

上新限時折扣價489元

點擊下圖購買

汝窯雞心杯

汝窯,宋時屬汝州,故名,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它的特點在於釉色,天青釉,如「雨過天晴」之色,為宋徽宗喜愛。

杯型:雞心杯

出品:李可明

釉色:天青釉

產地:河南汝州

尺寸:口徑69mm,高度45mm

容量:60ml

汝窯雞心杯,由李可明老師監製出品。

生於汝州世家的他,研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師承伯父非遺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廷懷。

雖然師出有門,但想重現800多年前北宋的雨過天青色,仍然需要和時間打交道。

數不清的嘗試,他不斷調整釉藥配比,將汝州的瑪瑙類的珍貴寶石融入釉料,降低了燒制過程中的玻化程度,汝瓷才能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的質感。

汝瓷斷代的八百載,釉藥配比是核心難點,即使在今天,釉藥配方都是不宣之秘,「汝窯為魁」之稱,便也不足為奇了。

端看這汝瓷雞心杯,是天空被雨水稀釋後的清麗色彩,潤度也很好,光照下還可以有反光的效果,明如鏡。

釉面質感似玉,撫之如絹,有細微開片卻不張揚,乾淨純粹。

汝窯瓷採用支釘支燒法,俗稱「芝麻支釘」,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

底足修正齊平,顯香灰胎色,內落「山明」一款。

宋徽宗愛用汝瓷飲茶,不只清雅,也在於吸附茶湯苦澀,使「茶鮮甜、香氣悠揚」。

如今,我們輕執這一盞,飲盡茶湯之時,悠然胸懷,皆在方寸之間。

官窯斗笠盞

官窯是專程服務於宮中燒造瓷器的窯口,主要燒制素麵青瓷,造型相當大氣古樸,鐵胎厚釉

它的標誌性特點是「紫口鐵足」,由於胎料中含鐵量很高,導致瓷器口緣釉薄的地方呈灰紫色。

杯型:斗笠盞

出品:葉佳星

釉色:粉青釉

產地:浙江杭州

尺寸:口徑93mm,高度47mm

容量:85ml

官窯斗笠盞,由陶瓷名家葉佳星監製出品。

她是「南宋官窯瓷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從小便師從其父——葉國珍先生,繼承並保護著遺失了800餘年、曾驚艷了世人的南宋官窯御瓷復原技藝。

官窯瓷,挖取古窯口自然礦物紫金土為坯,成瓷配方不俗而且原料珍貴。

(註:紫金土,指泥料含大量鐵元素,到達某個程度後,燒成呈現鐵胎、開片現象。)

官窯斗笠盞,形如斗笠,擴口收腰,表面的釉質呈堆疊之勢,厚如凝脂。

細賞此盞,器口微微泛紫,口部釉薄、微顯胎骨,似有古拙之感。

冰裂開片深邃錯綜,猶如賞萬花筒般亦有鏡面之感,聚沫明顯。

底足褐色如鐵,修齊的足圈間,落有底款「官」。

注茶時要輕而緩慢,茶筅攪動也快慢有序,還能看到纖巧如畫的湯紋,點點飛鴻。

哥窯花口杯

哥窯集青瓷之眾長,它的主要特點是釉面開裂紋片,碎而不破,無意而自然天趣,猶如冰裂,典型的稱為「金絲鐵線」。

由於哥窯瓷器釉面通常很厚,導致燒制時釉面中,含有氣泡,如珠隱現,因而還有著「聚沫攢珠」的說法。

杯型:花口杯

出品:金逸瑞

釉色:粉青釉

產地:浙江龍泉

尺寸:口徑82mm,高度41mm

容量:85ml

哥窯花口杯,由金逸瑞老師監製出品。

金逸瑞,非遺「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由他成立了龍泉市傳世哥窯青瓷研究所。

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英國珍寶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收藏。

此花口形制來源於宋代龍泉窯,盞口有六處凹痕,輕輕勾勒出花瓣雛形線條勻稱優美,與硬朗鐵口相呼應。

口沿釉薄出,泛出絲絲金黃色,每處轉角間圓潤對稱。薄胎厚釉,輕盈光潤。

足底過渡自然,釉水豐腴;底足之中、釉水之下鐫刻了小小落款「金」

擇一處清幽,斟一盞芳茗,便能聞到四溢的茶香,芬芳滿盈。

鈞窯圓融杯

鈞瓷讓人著迷的地方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當它放進窯火之中,沒有人知道它終究會變成什麼樣,把美交給時間想像力,這種不確定性,變幻多樣,也就成就了鈞瓷與眾不同的美感。

釉在高溫下不規則地熔融流動,斑紋交織、燦若星河,這種技藝被稱為「窯變」。因其色彩變化,件件不同,成也成為歷代收藏家的掌上明珠,愛好者趨之若鶩。

杯型:圓融杯

出品:翟群

釉色:鈞釉

產地:河南禹州

尺寸:口徑68mm,高度48mm

容量:95ml

本次鈞窯圓融杯,由翟群名家監製出品。

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獲得者。

從業40餘年,1959年出生的翟群老師自幼在窯場裡生活,受鈞瓷藝術的薰陶,少年便從事鈞陶瓷生產,1978年,便開始煤燒鈞瓷製作之路。

翟群老師認為,想要燒成鈞瓷的星空之色,一者講究雙火膛窯爐,二者講究釉藥相配,三者講究燒制氣氛。

這鈞瓷圓融杯,型似鼓,斂口鼓腹。胎厚釉薄,手感穩重,捏拿舒適。

釉面赤色亮麗,層次有序,充滿著自然的美感正如詩中所寫「落日紫翠忽成嵐」。紫藍者斑紋交織、燦若星河,如把銀河,封存於一盞之內。

置茶桌上時不可見足,矮足彰顯著對於釉水的把控功底,足圈之中印有「翟」字

定窯蓮紋盞

在五大名窯中,定窯是為數不多以燒制白瓷為主的窯場,是北方派系的白瓷燒制之所。

它的時間跨度在五大名窯里無疑是長的,上可追溯至唐代後期,之後一直延續到金元。

定窯瓷質細膩,胎質薄而有光,它的釉很輕薄,便於刻花,刻花有浮雕的美感,別具一格。

色調上屬於暖白,釉面白中微閃黃,好像自帶濾鏡,給人以濕潤恬靜的美感。元朝文人劉祁在其《歸潛志》中曾撰文讚揚定窯的精美,稱「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杯型:蓮紋盞

出品:薛行嶙

釉色:白釉

產地:河北曲陽

尺寸:口徑75mm,高度48mm

容量:95ml

定窯蓮紋盞,由薛行嶙名家監製出品。

他從破碎瓷片中尋找經驗,四處尋師,還上山採礦實驗,只幾年時間,他尋回了20多種定窯的配方。

他的多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珍藏,定瓷刻花,便是他的見長之處。

盞身至下而上外張,口沿處略微回收,杯口齊圓工整。

採用傳統覆燒法燒制的,其表現為盞口沿處無釉,而盞底足滿釉。

坯體輕薄,頗具輕盈剔透的靈動感,蓮紋刻花為此杯增添幾分立體感。

刻好的蓮瓣紋中脊開始挺拔,瓣面自中脊坡向兩側,這是宋代的蓮瓣紋樣式,蓮瓣紋呈現一種"出筋"的效果。

美妙的光色改變,伴隨著落下如風的刻花,釉層一下就鮮活起來。

器以載道

五大名窯盞,由精美禮盒包裝,無論自用、收藏還是送禮,都很適宜。

透過五大名窯盞,我們可以觀歷史蒼蒼,體會宋人「細雨寒時閒作草,竹爐湯響細分茶」的雅逸生活。

窯火炎炎千年,器以載道的中國,尚瓷之心是鐫刻於血液中的,良器侍好茶,茶器的品玩收藏,兜兜轉轉,始於五大名窯,亦忠於五大名窯。

原價:499元

國家地理粉絲專享

上新限時折扣價489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