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比上班還卷:為什麼說年輕人擠爆寺廟的現象,不是一件好事?

熊貓貝貝小可愛 發佈 2024-03-26T22:46:40.987423+00:00

2023年3月第二周,全球輿論和網際網路的熱點和關注,都被美國銀行業的暴雷潮以及後續走向所吸引,這事先不急,盯著也沒用,天道有輪迴,蒼天不饒人,真的有多大影響和衝擊,甚至爆發更大更廣泛的危機,實際上和身處中國經濟環境中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少直接關係,先耐心一點,靜候其變,是不是?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609篇原創文章


2023年3月第二周,全球輿論和網際網路的熱點和關注,都被美國銀行業的暴雷潮以及後續走向所吸引,這事先不急,盯著也沒用,天道有輪迴,蒼天不饒人,真的有多大影響和衝擊,甚至爆發更大更廣泛的危機,實際上和身處中國經濟環境中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少直接關係,先耐心一點,靜候其變,是不是?

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個國內最新衝上熱搜的社會動向。

2023年3月14日,全國寺廟快被擠爆了引發全網的關注和熱議。

引發熱議的點,是寺廟被年輕人群體擠爆。

年輕人正在成為寺廟上香的主力:

北京雍和宮限流了,杭州靈隱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購了,西安廣仁寺門口排出了一公里長隊……

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近50%。且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

社交平台上相關話題的發帖量和閱讀數據直線上升,更直接反映出當下年輕人的真情實感。

不禁想問,寺廟怎麼就成為最受這屆年輕人歡迎的景點?

卷累了無所謂,這屆年輕人會在上進與上班之間,選擇上香;在求職與求學之間,選擇求籤;在相信老師與相信老闆之間,選擇信佛。

從現實出發,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背後折射出一些當下中國經濟環境中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

這篇文章,不談什麼宗教和信仰的話題,也不對年輕人的行為做任何評價,只是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去剖析背後的一些因果邏輯,並結合現實,看到當前年輕人做出擠爆寺廟這個社會動向所映射出來的一些現實問題。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有看到抄襲搬運的讀者朋友也請幫忙舉報一下,原創標籤只有在頭條平台。感激不盡!)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1

年輕人喜歡去寺廟這件事,為何顯得如此的「反常識」?


宗教和信仰是敏感話題,但是求神拜佛,燒香祈福這個事情,在中國民間,可是一件寄託美好願望的好事。

時代在變,有些東西再也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特別在燒香,拜佛這個事情上面,隨著時代的前進,是存在一個明顯的衰退趨勢的。

這一點,從商人這個群體身上就能看得很明顯:老一輩商人,對於燒香拜佛這個事情的熱情,顯然遠遠高於年輕一代,不是年輕一代不相信,只是沒有老一輩那麼上心,那麼恭敬,是不是這樣的?

這很好理解,老一輩商人,特別是由接觸過海外老華僑的朋友都知道,那一代人經商闖蕩,面對的不確定性,甚至是風險,是遠遠高於當下的,燒香拜佛,也就成了一種看得見摸得著,尋找確定性和寄託希望的儀式,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拜個媽祖娘娘,拜個天公老爺,喊一聲「老爺保號」,其實就是希望出海闖蕩,謀求安全的美好寓意。

社會越現代,科學越普及,經濟越發達,實際上宗教,以及對應的儀式,場地,還有文化,就越沒有存在感。

在一個充滿確定性,一切都可以獲得答案的環境裡面,求神拜佛,燒香祈禱,沒啥市場就是了。

這其實很合理,也正是宗教文化的一個時代規律:生於不確定迷霧衝刺的愚昧時代,衰於科技和認知升級的環境。

但是當下的中國年輕群體,突然熱衷於寺廟和燒香這個事情,就顯得比較詭異了,是有點反常識的,畢竟喜歡去寺廟燒香一般都是從商的或者上了年紀的人。

事實上,從現實出發,年輕群體喜歡去寺廟燒香這個事情,比很多想像中的,恐怕要誇張很多:

年輕人拜佛,但根本不管佛說的隨緣。

心誠則靈沒錯,在大家都自認為心誠的情況下,佛祖優先處理誰的需求呢?於是,又到了捲起來的環節。

拜佛前網上搜各種攻略,對哪個廟裡的哪尊佛術業專攻於什麼方向都了如指掌。

北京雍和宮是龍源寶地,誕生了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象徵著事業的頂峰,適合求前程。

唯一能讓北京的年輕人在妖風裡心平氣和等待4小時的,只有雍和宮的法物流通處

  • 上海靜安寺中有個「安」字,寓意平安吉祥,諸事順遂。人們會將隨身攜帶的硬幣扔進福慧寶鼎之中,祈求平安。
  • 杭州靈隱寺的業務比較繁忙,這裡「三生石」的傳說聽起來可以保佑情侶「三生三世,永不分離」,求平安的話還可以請一串開過光的十八籽,據說得小心翼翼戴在左手,三天不能沾水。

想進靈隱寺,需要經過飛來峰景區大門,然後再走幾步。為了禮佛,你需要付出45元的飛來峰景區門票,才有付30元的靈隱寺香火券的後續資格——哪怕你完全沒有遊覽飛來峰的需求。雖然對出家人來說錢是身外之物,但佛祖可能多少得要點。

十八籽並沒有固定的搭配,可以根據眼緣自行組合,「十八」代指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十八羅漢。但由於靈隱寺開光的隊太難排,原價不到50元的手串能被代購炒到200-300元,網上有不少高價賣假貨的店鋪

  • 廈門南普陀寺大悲殿的平安符據說特別靈驗,拜完記得再來兩盒南普陀素餅當伴手禮帶走,貴廟是有在認真做餅的,南瓜餡的好評率最高。

鼓浪嶼早已經是上屆文青的愛好,這屆年輕人下飛機就直奔南普陀寺。福袋可以買來送給親朋好友,日簽只能本人結緣一張。

  • 南京雞鳴寺借著《詩經》裡的那句「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宜言飲酒,與子偕老。」成了求姻緣的必去之地。
  • 成都文殊院裡的文殊菩薩掌管智慧,適合求考研考公上岸。
  • 武漢歸元寺的財寶天王殿內供奉五尊鑄銅像,主奉財寶天王。每年正月初五的凌晨,能有幾十萬人湧入歸元寺燒金紙「迎財神」,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 香港文武廟供奉武帝關公和文帝文昌君,文武兩帝掌管人間文事武功,也就是現代人說的事業財運,所以香客以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居多。

……

誰懂,上一次年輕人這麼認真做功課還是填報高考志願。

根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和00後占50%。與往年相比,今年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這樣反映了大家現在喜歡去小眾地方打卡,紅牆黃瓦、綠樹蔭翳。不僅適合穿漢服拍照,而且就連即將結婚的新人也會排隊拍婚紗照。

其實不僅寺廟游火熱,現在很多90後00後也都會去寺廟做義工。去寺廟去義工的原因也很簡單,有人緩解焦慮找到安寧,有人感慨沒想到那麼多爾虞我詐。

2023年,中國年輕群體扎堆熱衷寺廟,燒香拜佛,究竟是一時的熱情促成?

還是有著不為人知的流量密碼?

2

年輕群體扎堆寺廟,圖個什麼?


紅牆黃瓦、綠樹蔭翳、煙霧繚繞,在「寺廟游」徹底走紅之前,寺廟一直算得上是非常出片的小眾旅遊打卡地。

寺廟,道觀,清真寺,都是對應宗教人員進行修行和日常生活的場地,最多在特定的日子裡面會因為法事和各種活動而熱鬧一下,長期以來,和寺廟這個場所配對的形容詞裡面,永遠不會少了冷清二字。

為什麼愛熱鬧,活力十足的年輕群體,突然就熱衷去寺廟燒香拜佛了呢?

年輕人熱衷去寺廟可能有多種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1、對精神和宗教信仰的追求:一些年輕人對自己的精神和內心生活感到迷茫或不滿足,他們可能尋求一種宗教信仰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或者是尋求一種平靜、寧靜的體驗。

2、了解和學習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年輕人可能對佛教文化感興趣,想要了解和學習佛教思想、哲學和生活方式。

3、消除焦慮和壓力: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面臨著學業、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和焦慮,寺廟作為一個安靜、平和的場所,可以讓他們暫時放下心中的煩惱和壓力,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4、尋找身心靈的平衡:身體和心靈的平衡對於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一些年輕人通過參觀寺廟、打坐冥想等方式來尋找身心靈的平衡。

5、旅遊觀光:寺廟也是旅遊景點之一,一些年輕人可能是為了觀光旅遊而去寺廟,也許是出於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或者是為了拍照留念。

以上大概就是全國寺廟被擠爆的原因所在,而寺廟熱的背後或許就是他們看清事實後在內卷與躺平間的自我和解。

3

深度思考:年輕群體熱衷寺廟這個事情,映射了哪些現實值得關注?


年輕人去寺廟具體求什麼,實際上非常重要:

年輕人都在求什麼呢?

比較有意思:財神殿外排長隊,姻緣門口無人問。

嗯,經濟社會,談錢不俗,求財運這個選擇,也是很務實了。

另一方面,考公考研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考試之前燒個香,臨時抱佛腳,希望考個好成績早日上岸。

考試之後也可以再拜拜,心裡忐忑不安,尋求一下心理慰藉。

這個感覺,有點像古代科舉了。


年輕群體還特別喜歡自我嘲諷,一段總結走紅網絡:

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


現象背後,實際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映射,那就是當下的年輕群體,活的並不容易。

沒有什麼宏觀大詞,更不需要說什麼餿雞湯大道理,對於一個社會和經濟環境而言,最有活力,最應該奮鬥的群體,只能在現實中去寺廟這樣的地方去尋找心靈層面的慰藉,這難道不值得關注和警惕嗎?

如果身體不能躺平,心靈也要躺平。

當下中國的年輕群體,令人心疼。中國的寺廟裡聚集最多的向來不是真正的善男信女。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小孩來說,成長到人生的關鍵節點也難免被迫進廟虔誠一把。

這屆年輕人去寺廟已不再是出遊的一時興起,而成了一種日常生活習慣。等考研成績、等入職offer、等體檢結果,都要去拜一拜才安心。

所以開篇就說,年輕群體熱衷扎堆寺廟,燒香拜佛,本質上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個動向,反映出來的是當下中國年輕群體,所面對的現實生存發展和經濟環境,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

寫在最後:

幾點個人的思考分享


文章最後,不煲雞湯,不說大詞,分享幾點個人角度的思考和觀點:

第一,2023年,是否能夠為年輕群體解決就業問題,或許將成為中國經濟環境中一件大事。

寺廟熱的背後,是一種群體性的無力。

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這幾年都經歷了些什麼呢?毀offer、裁員、房子斷供、無數張臨時取消的機票門票……生活秩序變得沒那麼可控,前行的方向並不明晰,過往耳濡目染的成長路徑都失去了參考意義。

第二,進寺廟拜佛最多的是什麼樣的年輕人?絕對不是不努力的人,不努力的人甚至都懶得去燒香,最多的是努力了怕沒結果的人。

很多人都在過一種擰巴的45度人生: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

在心靈上有個途徑尋找一點慰藉,這無可厚非,從這個動機上,我個人是非常支持年輕群體的,包括我自己。

但是造成這樣擰巴的人生境遇,是不是國家應該去思考和重視的現實問題呢?

第三,生活,工作,前進路途上的不確定性從未消失。

對年輕人而言,去寺廟拜佛並不意味著真的相信宗教。就像無人在意原始佛教里其實並沒有財神,佛菩薩每天不知要接收多少求暴富的不對口需求。

改變命運主要還是得靠個人奮鬥,以及少量歷史行程的影響。年輕人跑遍大江南北佛寺無數,大抵是為了給焦躁的自己一個交待,佛祖到底靈不靈,不那麼重要。

凸顯了普遍存在的,也是早已擺上檯面上的這麼一個結論:信心和預期的修復,需要時間。

第四,依然可以看到許多人在寺廟中收穫了寧靜和感悟。

他們或許並沒有參觀到所有的景點或參加到所有的活動,但在那些寧靜的時刻,他們收穫到了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

這種收穫是超越物質和表象的,是與自己對話和沉澱的過程,是一種深入內心的探索和領悟。


究竟是當下的年輕群體想通了,想明白了,還是現實環境不盡如意呢?

這是一個好問題。


以上,就是對2023年3月份,中國國內一個最新的熱門動向,「年輕人擠爆寺廟」,進行的專題討論和思考分析內容,和各位頭條的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交流和分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讚。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