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子有6個女兒引熱議,撕開了當下社會可悲的潛規則

精讀君 發佈 2024-03-27T00:45:28.283540+00:00

隨後老四、老五,分別是念弟、望弟,最小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女嬰,媽媽背著她介紹:「老六在這裡,想弟。」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21/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39


01

前幾天,有一條視頻引起熱議。

視頻里,是幾個小女孩在逐一介紹自己:

「我是老大,我叫招弟」;

「我是老二,我叫盼弟」;

「我是老三,我叫思弟」……

隨後老四、老五,分別是念弟、望弟,最小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女嬰,媽媽背著她介紹:「老六在這裡,想弟。」

看到這些名字,一個勁地思念、盼望弟弟,父母想要生個男孩的意願呼之欲出,他們大概是不想要「七仙女」的。

就像網友說,甚至都不用帶女字旁的「娣」字,「裝都不裝了」。

還有網友諷刺到:「老七是個兒子的話叫皇帝。」

無獨有偶,網絡上還有一個帳號分享著自己身為八個女兒媽媽的日常。

有人質疑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她回應自己是易孕體質,捨不得打,就生了

然而「易孕體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有婦科醫生就曾科普過,在臨床上是沒有易孕體質這種說法。

一般正常女性三個月懷孕的成功機率是在1/3左右,所有大部分正常女性一年以內也是能夠懷孕的。

女性懷孕,這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是什麼特殊體質導致。

很多人受孕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是沒有做好避孕。

有人信誓旦旦說自己有避孕,但採取的卻是所謂安全期或體外射精的方式。

這兩種是非常不安全的避孕措施,如果真不打算生孩子,那麼採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手段才叫做不打算懷孕。

「易孕體質」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採取有效避孕手段的藉口。

一連生了八個女孩也不停歇,很難不讓人懷疑她的動機,有網友一針見血道:

一看就是易孕體質,只有生個兒子,易孕體質才能治好。」

一個可悲的事實是,都2023年了,還有人如此執著地追生男孩。

02

你知道「接男寶」嗎?

在許多母嬰、孕育相關的App,可以看到霸屏的「女翻男」、「跪接男寶」的帖子。

這些APP里有些不成文的規則:

想要生男孩的孕婦們在已經生男孩的報喜帖子下留言,就能沾福氣;

有些孕媽起初做B超顯示是女孩但出生的時候是男孩,在這種成功「女翻男」的案例下留言也有望成功。

「女翻男」成功後,可以發「還願」的帖子。

這樣的帖子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也很多。

隨便一個「接男寶」帖子,就有數千個贊。

短視頻APP上搜索這三個字,跳出來的視頻輕輕鬆鬆點讚一萬多,還有十幾萬點讚的。

一些人對生兒子的熱切程度,可見一斑。

03

2022 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

2021年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311萬人,女性人口6894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8(以女性為100)。

可以看出,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依然嚴峻。

我們知道,在生理上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差不多的,然而現實數據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很難相信沒有人為的干預。

有些人為了生兒子,想盡辦法。

除了那種連續生三四五六七胎,不生到兒子不罷休的,還有通過B超確認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孩,就吃轉胎丸的。

即使大多數人都知道,這種藥物是不科學的,但還是有人冒著胎兒可能畸形的風險,冒險一試。

還有一些地方,他們的婚俗習慣現如今依然保持著女方要先生一個兒子,才能領證辦婚禮。

在他們心目中,男孩依然是那個唯一可以繼承血脈的存在,女孩依然只能是必須外嫁他家的過客。

即便「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多年,但在一些人的心中,男女依然不能在他們的標準里平等;

即便如今人們受教育程度早已提升,但重男輕女的現象並沒有消失,它也不專屬於老年群體,許多年輕人前赴後繼


04

前不久,我在短視頻APP上看到一個95後寶媽帳號,分享家庭生活日常。

說是家庭生活日常,其實也就是她的帶娃日常。

她有一兒一女,在無意中刷到的視頻里,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她在叫女兒的時候是叫「姐姐」,叫兒子的時候是兒子的小名。

為了驗證她是否叫過女兒的名字,我翻看了她的所有視頻,結果真的沒有。

她的帳號名稱也是典型的「XX媽媽」,這個XX,就是兒子的小名。

簡介里寫著「記錄XX的成長日常」,原來這個帳號里,兒子是主角,而女兒只是一個沒有自己的名字,只有角色名的「姐姐」。

她只能是個「姐姐」,為弟弟服務的姐姐。

我想到了一部記錄片《姐姐》。

一位優秀刑警家裡有一對龍鳳胎姐弟。

鏡頭下,媽媽幾乎都在圍著弟弟轉,姐姐也得事事都讓著弟弟。

短短一天當中,因為無法與弟弟獲得同等的關注與寵愛,姐姐蕊蕊崩潰了3次。

她對媽媽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喜歡俺」。

更令人唏噓的是,「姐弟」這個關係,其實是父母的選擇

姐姐蕊蕊並不是「天生」為姐姐的,父母覺得女孩可以照顧男孩,於是剖腹產時先取出了女孩,蕊蕊就理所當然成了「姐姐」。

從一出生起,她就被動背負上「照顧弟弟」的使命。

而「姐姐」這個稱呼,只不過是讓這個被賦予的使命變得理所當然些。

她鬧脾氣、和弟弟打架,因為是姐姐,所以就是無條件不對的;

她想要得到父母平等的愛,因為是姐姐,所以就是無理取鬧的。

這部紀錄片,拍在27年前。

但這種現象,卻一點也不過時。

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女性們過往被上一輩差別對待,等到自己為人母時又照樣苛責下一輩的女兒。

因為她們主動或被動接受了「重男輕女」思想,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對。

她們否定自己的女性身份,用妻子、媽媽、姐姐的角色去生活。

而讓我們感到更加難過的,也是生為女性,依然重男輕女的人。

我想,每一個女性都要記得,你可以是姐姐、媽媽、妻子,你更應該是你自己。

雖然我們知道,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靠一朝一夕、一言一語就能改變,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識到:

女性也有自己的權利,女性也有自己的人生,女性也能獨當一面,活得很精彩。

也想對每一個女性說:你有無限可能,你也很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