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楊勇出訪南斯拉夫,狄托拒絕接見,鄧公:是時候讓他升總長了

尋史微鑑 發佈 2024-03-27T01:13:21.405743+00:00

1978年6月,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了南斯拉夫,這次出訪,我國意在與南斯拉夫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然而,抵達南斯拉夫後,楊勇卻並沒有見到南斯拉夫總統狄托,對此,南斯拉夫的解釋為楊勇只是副總參謀長,地位不夠,理應由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部對等接待。

1978年6月,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勇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了南斯拉夫,這次出訪,我國意在與南斯拉夫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然而,抵達南斯拉夫後,楊勇卻並沒有見到南斯拉夫總統狄托,對此,南斯拉夫的解釋為楊勇只是副總參謀長,地位不夠,理應由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部對等接待。

儘管楊勇的這次外交並不算順利,但回國後鄧公卻對他委以重任,鄧公不僅沒有責備楊勇的失利,反而還把楊勇「扶正」,使其成為總參謀長。

那麼,楊勇究竟有何本領,能被鄧公如此重視?他最後又是否被「扶正」,成為一名總參謀長呢?

和我黨大多數高級將領不同的是,楊勇並不是苦孩子出身,在瀏陽老家,年幼的楊勇可以受教育,也不必為生計過多的擔憂,之所以會走上革命這條路,楊勇其實也是受毛主席的影響,完全屬於個人的選擇。

1927年,毛主席在瀏陽軍中發表演講,講話中,毛主席以司馬光砸缸來比喻中國當下的時局,毛主席說:「蔣介石就好比一口大水缸,我們就好比一塊小石頭。我們這些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把蔣介石的那口大缸砸碎的!」

毛主席演講的時候,楊勇和表弟胡耀邦就趴在牆頭,聽完毛主席的話,楊勇的革命熱情瞬間被點燃,從此楊勇便走上了一條救國之路,當時14歲的楊勇還叫「楊世峻」,但參加革命後,他覺得「楊世峻」太文雅,所以改名為楊勇。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楊勇身經百戰,創下了累累戰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無愧為勇冠三軍的大將,從紅四師一團一連副指導員,到115師獨立旅旅長,楊勇在短短數年內一路晉升,更是先後五次受傷,其頭頂、右大腿、腮部、左臂肘部、左肩都留下了彈痕,但楊勇從未有過退卻。

1933年10月,紅三軍團十師十四團突然與50萬國民黨軍狹路相逢,相遇時,雙方都處於毫無準備的狀態下,但時任團政治處主任的楊勇很快就做出了戰略部署,為了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衝出包圍圈,楊勇帶領戰士們沖入敵陣,與敵人短兵相接。

激戰中,一顆子彈從楊勇的頭頂划過,當時楊勇的頭皮被直接穿破,鮮血止不住的湧上臉頰,但楊勇全然不懼,繼續帶頭衝鋒,直至將敵人擊退,戰後楊勇因表現英勇,被軍團長彭老總授予三等紅星獎章,但同時他的頭頂也留下了一道兩公分長,且不再生發的彈痕。

1934年10月,為阻擊我軍長征,蔣介石命何鍵率40萬大軍在湘江構築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由此爆發,此戰中,楊勇再次身先士卒,與兄弟部隊一起掩護我軍主力部隊渡江,由於敵軍占據兵力優勢,激戰中團長沈述清和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先後犧牲,無奈之下楊勇獨撐大局,繼續率部激戰兩晝夜。

湘江戰役結束後,楊勇再次負傷,戰鬥中,楊勇的右大腿被彈片擊中,但楊勇從始至終都沒有走下前線,直到戰鬥結束後,楊勇才走進戰地醫院簡單包紮了一下。

此後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戰役中,在與日軍精銳坂垣征四郎師團21旅團在平型關的交鋒中,在汾離公路伏擊戰中,楊勇數次建立光輝戰功,每每有戰鬥發生,楊勇總會作為急先鋒向敵人的陣地發起衝鋒,在這些戰鬥中,楊勇多次掛彩,他的名字也和林彪、聶榮臻等人一起響徹華夏。

當然,除了勇猛以外,楊勇更有過人的智慧,抗日戰爭期間,楊勇為了粉碎日軍的反撲,曾不止一次的帶領戰士突擊敵人的後方,使日軍首尾不能相顧,僅平型關一戰,楊勇就帶人伏擊了日軍一千多人。

1938年9月,楊勇在汾離公路伏擊戰中發現,被包圍的日軍指揮部趁著夜色派出100多名日軍分乘數輛汽車運輸糧草,當時楊勇雖有心攔截,但細想之後,楊勇覺得可以將計就計,利用這100多名日軍引出更多的敵人,於是楊勇當即下令讓日軍運輸隊安全通過。

果不其然,楊勇沒有攔截,這讓日軍指揮部當即做出了錯誤判斷,他們認為我軍已經撤退,於是第二天,日軍指揮部又派出200多名士兵,運輸了將近18車的糧草,直到這時,楊勇才下令發起進攻,毫無準備的日軍不到一小時就被全殲,其中日軍旅團長山口少將也在戰鬥中被擊斃,只此一戰,楊勇的戰績就震驚了華北日軍。

由於楊勇在戰場的表現過於勇猛,一次次的將反常規戰術運用到極致,驚慌失措的日軍甚至還給楊勇寫了一封「戰書」,上寫:「前與貴軍交戰,遺憾萬千……惟敝軍不願山地作戰,願約貴軍到兌九峪平原一帶決一雌雄。」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楊勇屢戰屢捷,威震敵膽,使日軍深入華夏的進程受阻,當時毛主席還風趣的將楊勇與楊得志、楊成武並稱為「三羊」,後來抗戰結束,楊勇的名字又成了美軍的噩夢。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激戰正酣,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通過數次戰役將不可一世的美軍一路擊退,一開始毛主席只是讓楊得志率領19兵團入朝作戰,後來為了儘快讓美軍知難而退,毛主席又指示楊成武率領20兵團跨過了鴨綠江,此時「三羊」只剩下楊勇還未出動,毛主席還幽默地說道:「再送一隻羊(楊勇)到朝鮮,美國佬就要認輸咯!」

1953年3月,韓戰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當時交戰雙方經過幾年的激戰都已疲憊,但是美國的軍事實力依舊強於我軍,所以在停戰談判期間,美方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期間南韓偽總統李承晚還四處挑釁,企圖破壞停戰談判,並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2.7萬餘名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

李承晚的不識時務讓毛主席非常氣憤,於是毛主席當即下令,以楊勇兵團為基礎,對金城以南地區的南韓軍部隊予以打擊,金城戰役由此爆發。

接到命令後,楊勇迅速布置反擊力量,當時我軍經過數年的發展,同時還有蘇聯的援助,已經擁有火炮上千門,火力對比韓軍略占優勢,因此楊勇決定以火力對抗的方式,從正面擊垮韓軍。

1953年7月13日晚,楊勇命令20兵團將全部的1100門大炮對準韓軍陣地齊射,隨著一聲令下,韓軍陣地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與此同時,喀秋莎火箭炮部隊也配合20兵團對敵人陣地發起猛攻,隨著一道道火舌落入韓軍陣地,大部分韓軍還未來得及做出應對手段,便已消失在火海之中。

此戰中,楊勇率領我軍一次殲敵52783人,這不僅讓美軍和李承晚瞠目結舌,就連彭老總都沒想到會有如此戰果,而在此期間,心細如髮的楊勇為了防止美軍援助,還提前一步布置好了防禦陣地,李承晚和美軍只能眼睜睜看著韓軍部隊被全殲。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楊勇因戰場出色的表現被授予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之職,一年後又升任志願軍司令員,這些榮譽都是楊勇用鮮血換來的,可謂是實至名歸。

1977年,鄧公復出恢復黨政軍領導職務,此時楊勇也以就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一職,鄧公和楊勇是一對老戰友,兩人彼此熟悉,因此,當時身兼數職的鄧公經常將總參的工作交給楊勇來做,楊勇的為人鄧公很清楚,他辦事鄧公非常放心。

但是,因為「副總參謀長」沒有被「扶正」,1978年,楊勇出訪南斯拉夫進行友好訪問時,出現了意外情況,按規定,楊勇是「副」的,南斯拉夫方面只能讓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部對等接待,楊勇也因此錯失了直接面見南斯拉夫總統狄托的機會。

後來南斯拉夫方面訪華時看到楊勇的工作,這才知道楊勇雖是「副」的,但做的卻是總參謀長的工作,當時就對楊勇表示了歉意。

雖然這次外交訪問不算順利,但也讓鄧公開始重視起了這件事,楊勇回國後,鄧公非但沒有責備他,反而還決定在會議上推舉楊勇升任總參謀長,全權處理總參的各項工作,楊勇的能力我黨有目共睹,由他擔任總參謀長,當時大多數人都表示了同意。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總參謀長的職務最終交給了楊得志,楊得志比楊勇大兩歲,楊勇還曾給楊得志當過副手,由他出任總參謀長,楊勇非常認可,此後兩人合作期間,楊勇更是竭盡全力,讓楊得志的工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1983年1月6日,70歲的楊勇在北京病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楊勇心心念念的仍是祖國的發展事業,並不斷告誡後人要一直堅持不懈的跟隨黨的路線走下去,如今40年過去了,中國正以傲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這盛世已如英雄前輩們所願,而我們也將繼續砥礪前行,走向更輝煌的康莊大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