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萬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可是2000萬吉普賽人卻仍在流浪

王光之話史 發佈 2024-03-27T04:41:03.937166+00:00

從公元1世紀起離開巴勒斯坦,猶太民族流浪了近2000年才最終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是廣為人知的「流浪民族」,而得益於歐美世界強大的輿論機器和電影工業,無論哪個國家的人都知道猶太人曾經在歷史上經歷苦難,特別是在二戰時期飽受德國納粹的迫害。

從公元1世紀起離開巴勒斯坦,猶太民族流浪了近2000年才最終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是廣為人知的「流浪民族」,而得益於歐美世界強大的輿論機器和電影工業,無論哪個國家的人都知道猶太人曾經在歷史上經歷苦難,特別是在二戰時期飽受德國納粹的迫害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9年至1945年,德國納粹在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修建了超過2萬座集中營,共有1000多萬猶太人被關押,超過600萬人死於非命,占比超60%。

今時今日,猶太人大屠殺題材的電影也已經成為西方電影的一個重要系列,好萊塢幾十年如一日地出產諸如《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鋼琴家》《美麗人生》等以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作為故事背景的影片,其中不乏佳作,文化影響力十分巨大。

1953年,以色列政府建立了一個「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收集了目前世界上所有已知的猶太人大屠殺資料檔案,而且完全免費,向全世界開放,以便人們了解這一段歷史。

許多人看多了、聽多了二戰猶太人的悲慘故事,會下意識認為德國納粹只對猶太人進行了系統性迫害,殊不知,在二戰時期,除了猶太人,還有很多人慘遭毒手,他們之中有反抗納粹黨統治的人、政治異見者、盟軍戰俘、同性戀群體,還有大量其他少數民族,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吉普賽人,這個民族曾經和猶太人並稱為歐洲兩大「流浪民族」

二戰時期,有65萬吉普賽人也被納粹德國扔進了集中營,死亡人數高達62萬人,雖然沒有猶太人那麼多,但是死亡比例卻高達92%,也就是說生存者寥寥無幾。然而,這些吉普賽人卻一直被主流歷史選擇性地遺忘,在今天,幾乎沒有人知道吉普賽人在二戰遭到迫害的歷史。

在歐洲歷史上,有兩個一直被迫害的民族,一個是廣為人知的猶太人,一個則是鮮為人知的吉普賽人。時過境遷,兩個曾經同病相憐的民族如今已經是雲泥之別,猶太人不止有了自己的國家,還成了絕對的「政治正確」受益者,別說是招惹,就是說個壞話都不行;然而,吉普賽人卻仍被歐美世界視作「盜賊民族」「懶漢民族」,從官方到民間,都普遍厭惡他們,在國際主流輿論媒體中,也沒有任何地位。

事實上,在今天的烏克蘭、波蘭、捷克等中東歐國家,仍然有許多針對吉普賽人的暴行,潑油漆、綁電線桿、家門口被丟死去的小動物都算是小事,有許多吉普賽人一旦暴露身份甚至要挨揍,有時候還有生命危險,當地的警察往往也不願意處理。

論命苦,吉普賽人遠遠勝過猶太人。

歐美世界對吉普賽人的刻板印象是偷雞摸狗、行為不端、好吃懶做、貪婪無度、邋裡邋遢,將他們視作不祥的民族,充滿敵意和偏見。在中南歐的民間傳說中,人們甚至相信吉普賽人做錯事會變成青蛙,因此他們最害怕青蛙。直到今天,中歐的許多店鋪都會門口放一個青蛙雕塑用來嚇退進店偷竊或騷擾客人的吉普賽人。

比起猶太人在歐美影視作品中惹人同情或智慧富有的形象,吉普賽人簡直可以說是「反面角色」的典型,不是小偷小摸的竊賊,就是神神叨叨的神棍,要麼乾脆就是邪惡可怕的巫師,比如1996年的美國恐怖電影《瘦到死》,就講述了一個胖男人因為惹惱了吉普賽人而被詛咒,不斷消瘦直到死去的故事。

但同時吉普賽人也是歐美文化中無法抽離的一個形象,被許多人認為是浪漫的象徵,法國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中美麗善良的女主角愛絲梅哈達也是一個吉普賽人。

無風不起浪,沒有沒來由的恨,也沒有沒來由的愛。吉普賽人今時今日的境遇,和歷史不無關係。事實上,吉普賽人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字,在法國他們被叫做「波西米亞人」,在俄羅斯被叫做「茨岡人」,而他們自稱「羅姆人」

俄羅斯文學巨匠高爾基的《童年》中,就有一個被叫做「小茨岡」的孩子,他是一個吉普賽人,非常喜歡偷東西,這幾乎是所有歐洲人對吉普賽人的第一印象。此外,吉普賽人最出名的標識就是熱情奔放,1971年的印度電影《大篷車》就刻畫了許多能歌善舞的吉普賽人。

「吉普賽」這個稱呼是英國人給的,意思是「騙子」,帶有一定的歧視味道,由於英語國際影響力最大,所以他們也就被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叫做「吉普賽人」。其實,歐洲各民族對吉普賽人所知甚少,很多都是道聽途說來的信息,吉普賽人也由此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民族」

他們居無定所、熱情奔放、骯髒貧窮、經常犯罪,喜歡占卜觀星,不和其他民族交流、通婚,保持著許多獨特的生活習慣,一直被各國驅逐,流浪在異鄉。「流浪」是吉普賽人最大的特徵,在歐洲形容一個人喜歡自由、喜歡旅行,就會說他有「吉普賽靈魂」

事實上,很多歐洲人都十分懼怕吉普賽人,歐洲有許多關於怪力亂神的吉普賽傳說,比如吉普賽人會詛咒他們討厭的人,使之生病、遭殃,或者乾脆將其變成動物,然後殺死。吉普賽人確實靠一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吃飯,去過歐洲旅遊的朋友,可能就有在街頭被莫名其妙的穿著鮮艷服裝的吉普賽女人收費看手相的經歷。

作為一個不事生產的民族,吉普賽人確實會在歐洲各地偷竊、搶劫,甚至拐賣兒童。在俄羅斯,當小孩子吵鬧,父母就會嚇他們說「再吵,茨岡人就把你拐走」。在德國,「吉普賽人」甚至是罵人的詞,可想而知,整個歐洲都不待見他們。

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向自詡文明人的歐洲人也忍不住地一邊倒攻擊吉普賽人,在歐洲,法國人可以和英國人做朋友,德國人也可以和俄羅斯人相談甚歡,但誰都不喜歡吉普賽人

今天的歷史學界和人類學界,對于吉普賽人的起源眾說紛紜,由于吉普賽人這個民族本身沒有任何史料,只能通過其他國家的史料來推測,目前最受認可的是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吉普賽人發源自伊朗,一種認為吉普賽人發源自北印度,從體貌特徵看,吉普賽人確實和一般的傳統歐洲白人相去甚遠,有很濃重的南亞風格。

和猶太人相似的是,吉普賽人也是一個流浪民族,沒有自己的祖國。如今的吉普賽人也遍布世界各地,總人口超過2200萬人,80%分布在歐洲、10%分布在美洲,剩下的在中亞和西亞地區,就連我國新疆、甘肅都有一些吉普賽人的後代,但他們已經被徹底同化,只能從族譜看出端倪,這些人最早從元代遷入中國,在當時被稱作囉哩回回」。

有些人類學家認為,吉普賽人保持著最純正的北印度血統。

吉普賽人最早可能是印度西北部的低種姓土著民族,因為躲避戰爭和壓迫,從10世紀開始遷徙到了伊朗境內,後來又流浪到了西亞、北非,在14世紀進入歐洲。15世紀,吉普賽人遍布歐洲,主要集中在南歐地區,特別是巴爾幹半島

在巴爾幹地區,有「凡有吉普賽人之處,必有村莊」的說法,因為吉普賽人以乞討、偷竊為生,沒有一技之長,也不種田經商,只能在不同歐洲村鎮之間流浪,保持了許多遊牧民族的特性,這一點和猶太人大為不同。今天吉普賽人最多的國家是捷克,約占全國人口的8%。

其實,吉普賽人也並非那麼神乎其神,他們就是一個被歐洲人歧視、排斥的邊緣民族。在近代歐洲民族主義興起之後,由於帶有亞洲血統,更被視作「黃禍」,是墮落、骯髒、偷盜的代名詞,歐洲自古就有排斥吉普賽人的傳統,比排猶還要厲害。

吉普賽人大規模進入歐洲的時間是14世紀,當時的歐洲正好爆發了黑死病,超過1.5億人死亡。當時正是黑暗的中世紀,天主教徒認為是吉普賽人帶來了這種可怕的「東方瘟疫」,於是吉普賽人就被歐洲人視作「惡魔信徒」,許多吉普賽少女更是被當作女巫燒死。

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巴爾幹半島,引起歐洲人的巨大恐慌,吉普賽人又由於有「東方面孔」而被視作「奧斯曼奸細」,遭到迫害。雖然吉普賽人在15世紀也皈依了基督教,但是由於外來民族的身份,還是不被歐洲各大民族接受,他們沒有自己的土地和生產資料,幾百年的迫害徹底斷絕了吉普賽人融入歐洲社會的可能。

因此,吉普賽人大多不事農桑,同時,由於放高利貸的業務也早早被猶太人壟斷,也沒有機會分一杯羹,於是愈發窮困,愈發遭到排斥,愈發流浪,形成惡性循環。

1530年,英國出台《埃及法案》,要求所有吉普賽人在16天內離開英國;1554年,神聖羅馬帝國也嘗試驅逐吉普賽人;1560年,奧地利和羅馬尼亞則試圖禁止吉普賽人使用馬車,強制他們固定居所,成為農民,但也失敗了。

於是到最後,歐洲各國都選擇驅逐吉普賽人。

在沒有其他求生方式的情況下,吉普賽人只能以一些奇技淫巧謀生,比如街頭賣藝、動物雜耍、占卜觀星、坑蒙拐騙等。吉普賽女人甚至還會假裝孕婦來偷取錢財,屢試不爽。男的小偷小摸,女的占卜觀星。有研究表明,最早的塔羅牌、觀星術、動物雜技都源自吉普賽人。

2020年,義大利佛羅倫斯發生過一起暴竊案,當時佛羅倫斯的一個華人皮包工廠失火,只能轉移貨物,結果這些皮包全部被某個吉普賽營地的吉普賽人偷走,華商們報警之後,佛羅倫斯警方從吉普賽人手裡發現了堆積如山的嶄新皮包。

為了生存,吉普賽人往往聚族而居,不和歐洲其他民族交流,而且喜歡先博取當地人的信任,然後偷竊東西。他們無拘無束,不反抗也不發聲,遇到災難就四處流浪、逃避。俄羅斯就有過許多吉普賽人在村莊行騙的記錄,這些壞印象一直跟著吉普賽人。許多歐洲國家都曾經大規模驅逐、監禁,乃至屠殺吉普賽人,最典型的就是德國。

吉普賽人不重視教育,也不熱愛勞動,把流浪和乞討當作維生的手段,許多女孩14、15歲就成婚,嚴重違反歐洲的道德和法律。和衣食無憂的猶太人不同,吉普賽人一直是歐洲的底層民族,分布很散,所以即使是納粹德國也沒有辦法將他們全部關進集中營。但是,進入集中營的65萬吉普賽人,卻遭到了比猶太人還要嚴重的迫害。

即便二戰結束後,歐洲針對吉普賽人的迫害還是沒有停止。194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徹底結束了流浪歷史,但是吉普賽人可就沒那麼好運了。

哪怕是標榜「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也在1962年出台法律,要求境內所有的吉普賽人必須登記入籍,然後在公共場合攜帶身份證,隨時應對警察的檢查,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可以驅逐出境。直到今天,他們還被歐洲人視作「不祥之人」。

法國、德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就立法要求,吉普賽人要麼居住在政府可以管轄的固定場所,要麼強制驅逐離開本國國境。2010年,法國驅逐非法滯留的他國吉普賽人,每人300歐元,可是大部分回到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的吉普賽人立馬就再次偷渡法國。

吉普賽人喜歡「遷徙」,絕不居住在固定場所,在古代以馬匹、牛車作為交通工具;近代之後,則以車輛作為舉家搬遷的工具。吉普賽部族常常在各大鄉村和城鎮之間遷徙,找個沒人的地方就安營紮寨,流動性很強,政府難以管理,許多犯罪行為也追查不到,對於歐洲各國而言是極大的不確定因素。

可是,吉普賽人本身就是生性自由、放蕩不羈的民族,一直在和歐洲各國政府打游擊,同時不斷小偷小摸、騷擾其他居民,打一槍就跑,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厭惡,特別是義大利,只要接到關于吉普賽人騷擾的報警,不由分說就會把吉普賽人收押。

歐洲給吉普賽人的選擇是要麼同化,要麼驅逐。直到今天,全世界大概還有600多萬吉普賽人沒有國籍,美國的100多萬吉普賽人,更是完全的「空白人」,沒有國籍、身份證,是完全的「流浪者」,不被美國各州政府承認,一旦發現就會收押,當作「非法移民」處理。

隨著時代變化,越來越多的歐洲吉普賽人開始選擇定居,成為合法公民,但是歐洲人對他們的歧視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許多歐洲國家對吉普賽人的住房、教育和就業機會嚴加限制,或者乾脆就不給吉普賽人身份證,只給「暫住證」,比如捷克

許多選擇定居下來的吉普賽人,只能住在遠離城市的郊區棚屋裡,沒有水電、網際網路,衛生條件堪憂。

1971年,吉普賽人為了反抗壓迫,成立了「世界羅姆聯盟」,要求停止針對吉普賽人的迫害和歧視。他們的旗幟和印度國旗十分相像。

事實上,2016年印度政府甚至承認吉普賽人是印度僑民,允許他們回印度定居,然而歐洲吉普賽人當然不會去,可是留在歐洲也不好過。

在發達水平最高的歐洲地區,吉普賽人的貧困率卻高達80%。最可怕的是,直到80年代,還有一些歐洲國家對吉普賽婦女進行強制或隱瞞絕育,比如曾經因為吉普賽人絕育事件而被聲討的瑞典。2007年,捷克也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強制絕育」事件,吉普賽女人伊維塔在手術中被醫生強行絕育,而法院僅僅判處賠償金1.8萬歐元。

從1989年至今,光是被揭露的「強行絕育吉普賽人」的新聞就有300多起,可想而知,還有多少吉普賽人遭到了虐待。迫於壓力,2009年捷克政府才通過法案,禁止「強行絕育」吉普賽人。是的,在捷克,2009年前強行絕育吉普賽人是不違法的。

2005年,歐盟出台了「幫助羅姆人融入歐洲」議案,撥款400萬歐元用以幫助吉普賽人過上正常的生活。可是歐洲國家要麼置若罔聞,要麼敷衍應付,不願意向吉普賽人放發國籍。直到今天,超過75%的吉普賽人仍然是「無國籍民族」,沒有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險,也沒有護照,不能隨意出國,只能靠自己的交通工具遷徙。

今天的歐洲,對吉普賽人仍然是談之色變的,因為他們往往會強行霸占許多公共場所作為「定居點」,留下了許多垃圾之後就遷走,讓歐洲人很頭疼,還會暴力抗法,被罵「社會寄生蟲」。但是這只是以偏概全,仍然有許多想要融入歐洲社會的吉普賽人,他們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住房和就業,只能被迫流浪。

事實上,時至今日,許多歐洲國家的吉普賽人光從血統上看,基本和歐洲本土民族相差無幾,比如捷克的許多吉普賽人已經是金髮碧眼的模樣,可是他們仍然遭到迫害,只因為他們曾是「東方民族」。由於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法國、捷克和西班牙仍然在驅逐吉普賽人。

歐洲各國的吉普賽人的犯罪率普遍高於20%,各地的吉普賽社區儼然國中之國,政府無法管理,滋生了大量犯罪事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大部分吉普賽人確實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坑蒙拐騙,而且就算政府向吉普賽家庭發放補貼金,他們往往會直接拿去買菸酒、食物,而不是用於改善教育或生活水平。

2011年,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還爆發了一場大規模驅逐吉普賽人的民間運動,許多示威者要求政府驅逐吉普賽人,甚至高喊「把吉普賽人送進集中營」的口號。2018年,義大利政府也發起了多達195次驅逐非法遺留的吉普賽人的行動。

在瑞士,由于吉普賽人難以追蹤,如果被他們偷竊警方是不會受理的,如果你抓住他們扭送警局,警察也會將他們放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身份證,無從拘留。瑞士政府只能規定吉普賽人在某些時間和地點不許乞討,此外,別無他法。

最出名的吉普賽人莫過於瑞典球星茲拉坦,可是他也一直被人歧視,歐洲社會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實在太深了。

時至今日,吉普賽人的生存狀況仍然十分艱難,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再也不是浪漫的象徵。

對于吉普賽人,歐洲人認為他們「可恨而又可憐」,一方面是歐洲社會已經不接納他們,一方面是他們自己也不願意融入歐洲社會,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流浪了上千年的吉普賽人,又該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