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江蘇老地名丨這座名為穿城的4000年古鎮,有的怪現象至今難解

新華日報 發佈 2024-03-27T12:55:42.495278+00:00

宿遷市泗陽縣西北部有座穿城鎮,鎮上流傳有一則順口溜:「穿城有三怪:地名不知何處來,千年古井地下埋,井水超過屋脊蓋」。

宿遷市泗陽縣西北部有座穿城鎮,鎮上流傳有一則順口溜:「穿城有三怪:地名不知何處來,千年古井地下埋,井水超過屋脊蓋」。這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對於古鎮名字的由來有幾種傳說。一種為: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穿封成的人,在當時的陳國做官,因為他十分關心家鄉,於是就資助銀兩,在家鄉築起一座城池。後來,鄉民為了感念他的恩德,就把這座城池起名為「穿城」。

另一種為:春秋戰國時期,楚靈王屯兵凌城(今史集街東南角凌城村境內)準備攻打吳國。夜晚城反被吳軍攻破,楚靈王措手不及,官服沒有來得及穿,就向北逃跑,直至逃到不知什麼地方,才想起穿官服,後人就把這個地方叫作「穿城」。

另有相傳唐代名將薛仁貴帶領大軍征伐時從此地穿城而過,故得名穿城。

宿遷學院副教授程薇表示,究竟哪一個準確,至今尚無人完全解釋得清楚。不過在穿城附近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蹟,都有文物被發現,遠至西周,近至漢唐。其中有個古蹟叫做「獾墩」,出土了不少文物,1963年,被《考古》期刊列入西周文化遺址,並可上溯至商代。據此分析,穿城古鎮有4000多年的歷史。

「千年古井地下埋,井水超過屋脊蓋」,那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呢?據百姓口口相傳,穿城曾經有72口古井,現已發現有十多口井。數量超出了一個鎮子的百姓所需,傳為薛仁貴東征時曾住在此古鎮,士兵喝水所用。

程薇介紹,據民國版《泗陽縣誌》記載,穿城境內有兩口「神井」,「人誤墜其中,浮而不沉」。且井台高出地面兩米多,井水也高出地面兩米。當地群眾叫它「瓢舀神井」。井水水位為什麼如此之高?有人認為,穿城的地貌屬馬陵山余脈,中間高,南北兩頭低(相差兩米以上),而且可能由於下面地層結構複雜,形成不同的泉道,所以水位不同,有的地方水位特高。但這種現象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才能作出結論。

此外,這裡人們烙的大餅也很「怪」,直徑有60厘米,厚度達5厘米左右,快趕上鍋蓋了,需要幾個人才能吃完一整張大餅。據百姓相傳,程咬金率領瓦崗軍路過穿城,程咬金飯量大,很能吃,而且官兵眾多,所以就要求做很大的餅,一直延續到現在。

程薇表示,這些奇怪的現象說明這裡可能駐紮過大批的軍隊,近現代考古發現的文物也可證明這一點。

上世紀五十年代,穿城一帶發現隋唐時代的遺蹟。這裡有一處稱為「殷墩」,相傳為唐代兵部尚書殷開山的墓。

根據《新唐書》記載,殷開山在征討劉黑闥的途中病逝。

劉黑闥,原來是竇建德部將,曾經駐兵泗州,唐初的泗州州治,就在今天的泗陽鄭樓古城。在這裡,劉黑闥可能與殷開山率領的唐軍對峙。另外,考古專家還對泗洪縣瓦磁灘及周邊一帶進行了考古發掘,其中出土文物大多為古代兵器。

「傳說+文物」也許可以說明,穿城鎮曾為古代戰場,當年既有較長時間的駐軍,也可能發生較大規模的戰爭。

除了這幾怪,讓穿越鎮聞名遐邇的還因為鎮上挖掘出的漢墓。

有人專門研究了「穿城」的穿字,在古文中有一個解釋為「墓穴」的意思。

從穿城往泗陽縣城方向與三莊鎮接壤的中軸線上,分布著60多個大大小小的土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些大土墩旁邊的田地里找到了許多陶器的殘片,考古證實這些大土墩就是古墓。隨著專家們的勘察發現,最終揭開了古墓神秘的面紗,墓主為泗水國第六代泗水王劉靖的墓葬。

西漢時期,泗水國曾是漢武帝在江蘇境內封分的三大諸侯國之一(另兩處為揚州地區的廣陵國、徐州地區的楚國)。西漢時的泗水國,面積相當於今泗陽縣及周邊地區。其國界南臨淮水、洪澤湖,東南到今淮安市區,西北接近今宿遷市區。古淩水橫貫其境,東流入淮水(今淮河),匯入大海。而且當時泗水國的土地肥沃,人口密集,農業發達,是富裕豐饒之地。

據《漢書》記載,泗水王從劉商到劉靖,相繼傳五代六王,長達125年之久,留下輝煌燦爛的西漢文化。由此可見,穿城鎮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民仆

「尋跡江蘇老地名」專欄由新華日報和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聯辦,在《人文周刊·文脈》版、「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交匯點文化頻道、「紫金文藝頭條」微信公眾號推出,邀您撰文探索江蘇各地的地名文化,共同講述地名背後的蘊藏的江蘇故事(投稿信箱:454891013@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