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商鞅變法如此「強勢」,為何「阻力」看起來相對他國較小?

夏目歷史君 發佈 2024-03-27T14:46:57.018176+00:00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宣布在秦國推行變法,這一消息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山東六國」——因為這場變法從骨子裡改變了大秦帝國,也改變了未來中國的走向。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宣布在秦國推行變法,這一消息震驚了全國,也震驚了「山東六國」——因為這場變法從骨子裡改變了大秦帝國,也改變了未來中國的走向。

而史書也稱之為「商鞅變法」......

古往今來,人們在討論這場變法運動時,往往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指責商君之法過於嚴苛,抹殺人性。

也有的人評價商鞅之法,作繭自縛,乃是罪有應得。

但平心而論,不管人們對於商鞅變法的評價多麼極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場變法讓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而且奠定了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基礎。

在最初時,我們以為只有率先變法才能強大,商鞅推行變法,所以秦國才成為最後的贏家。

但了解更多的歷史後,我們會發現商鞅變法只是戰國變法洪流中的一支,例如比他更早的有魏國李悝的變法,韓國申不害的變法,楚國吳起的變法。

所以說,戰國時期的變法絕不只有商鞅一家。

那麼為何飽受人們詬病的商鞅變法卻能笑到最後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商鞅變法那「恐怖」的內涵,其中提到了一些當時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關於商鞅變法的諸多強勢方面,自然無需多言——其重點就是體現在法律過於嚴苛。

諸如百姓隨便倒個垃圾,都要被砍斷雙手這類,以至於歷史上有記載,商鞅一次性在渭水邊處決了上千人。

但是,我們對於商鞅變法的如此「強勢」,卻能取得成功了解甚少。

在教科書裡面,我們只知道商鞅變法打擊了貴族勢力,通過軍功爵制度,提高了士兵的戰鬥性,好像內容相當簡單。

但事實上將時間撥回到那個時刻,我們身臨其境,絕不會感受到絲毫簡單。其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不信我們可以好好復盤一下......

其一,商鞅變法時機之巧妙。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戰國雖然人人都在追求變法,但其實所有的變法都夭折了。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山東六國的思想非常複雜,尤其是齊國的稷下學宮,人心很難統一起來;其次,六國的貴族實力非常強大,既得利益集團總是在反撲變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吳起之死」。

非常巧合的是,秦國剛好沒有這樣的顧慮。

史書記載,秦國處於邊陲之地,少與中原交往,而且過得相當苦寒。

因為與中原交流很少,所以秦國文化單一。這一點可以參考張儀初來秦國對於秦國的點評,他指出秦國只懂秦劍而不懂禮樂。

正是因為思想單一,所以商鞅變法更能凝聚人心。

另外就是苦寒,因為秦國苦寒,所以中央集權實力較強,而諸多貴族勢力雖然略為強大,但卻缺乏必要的經濟,政治軍事實力,且對於國家的向心力較強。

這則又為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當然還有立志改革的秦孝公,他頒布了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如此才吸引來了商鞅這位奇才,於是才有四次拜訪,定鼎乾坤。

可以說商鞅變法的開始,有著一種歷史的巧合性,更有一種歷史規律性,這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天命。

其二,商鞅的「禮下庶人」與「刑上大夫」。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硬性規定,那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項規矩在山東六國被死死的執行,這是為何吳起等改革家被排擠的原因。

但商鞅這方面卻極為難得,他直接打破了這一規矩......

史書記載,他來了一出「徙木立信」。

不少學者將其定性為樹立政府威望,確保改革的執行力。但其實,結合背景來看,商鞅此舉頗有打破規矩,讓底層,尤其是占絕大多數的底層士兵享受能夠有機會成為貴族的榮譽之感。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連最低一級的貴族都能為了榮譽而去死,那麼後天獲得貴族榮譽的底層士兵又會如何呢?他們自然會千方百計的擁戴新法,支持商鞅。

當然這還只是「第一層」,因為緊接著商鞅又推出了「第二層」,那就是著名的軍功爵制。

什麼是軍功爵制?

——簡而言之,秦國軍功爵有20等,而士兵可以通過軍功的累積獲得前17等爵位,中間沒有任何的阻隔。而人們跨越第一等級的條件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斬首一級。

不過越往後的升級條件更難,需要30首級才能晉級,高級軍官更是需要在戰略層面取得相當的戰功才能晉級。

但毋庸置疑的是,商鞅將「禮下庶人」做到了極致,底層與貴族的隔閡,從此不再是「王侯將相有種乎」了。

而且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獲得爵位的士兵在死後會在墓前立一棵樹,樹上會記載關於此人的功勳。也就是說獲得爵位的平民百姓也和貴族一樣,贏得生前身後名。

歷史上,張儀對於軍功爵制的結果曾有一句評價:左擎人頭,右挾生虜

如此令人似乎望而生畏的場景,居然活生生的發生於現實,可見商鞅變法的軍功爵制帶給士兵們多大的刺激......

接著,還是前文所說,春秋戰國有硬性規定:「貴族受刑不得被外人觀之」。然而,商鞅的變法也無所顧忌的打破了這一規矩。

在「徙木立信」之後,保守貴族慫恿太子違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絲毫不妥協,雖然不敢處置太子,但是將太子兩個老師在臉上刺字,而且割去了他們的鼻子。

如此一來,兩個頂尖的貴族當著眾人的面,遭到了莫大的屈辱,貴族的榮譽在那一刻被打的稀巴爛。

但這還只是開端,商鞅更是來了一招更狠的......

為了確保禮下庶人有足夠大的賞賜空間,商鞅開始大規模的收回貴族的爵位,取消他們的特權。正如史書記載那般:「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結果大批貴族權力被剝奪,所有人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如此舉動,自然也和吳起等人變法一樣得罪了大批貴族,也會引來巨大的仇恨。

但秦國和其他國家有一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前文說的:秦國之於苦寒之地,秦人人人尚武。

因為秦國貴族本來就喜歡戰場廝殺立功,雖然他們多有不爽,但依舊還是憑藉其勇敢和傳統慢慢的又殺了回來,所以阻力又遭到大幅度的削減。

這便硬生生的讓「刑上大夫」帶來的改革效果達到了最大化......

因此,商鞅的變法之所以能成功,絕不僅僅是得到秦孝公支持這麼簡單。

雖然法律太過嚴苛,一直遭百姓詬病。但僅憑這條,他依舊可以得到底層軍隊占絕大多數士兵的擁戴,畢竟這是當時能幫助底層民眾「鯉魚跳龍門」,繼而實現地位上質的飛躍的唯一辦法......

而且即便這樣「大搞特搞」,也不會像其他六國一樣逼得貴族徹底走投無路,他們仍有緩衝,並且回歸原本位置的機會。

因此商鞅變法阻力小,並且在商鞅被逼身亡後,依舊沒有被廢除,取得了最終勝利。

三、總結

從以上可以看出,商鞅變法帶來的最大成就是「先軍政治」,所有的一切其實也是為這四個字服務。

現代人可能比較熟悉這個詞,但一般都認為這是窮兵黷武的行為,不適合現代主流社會。但是,當時可是奴隸制步入封建制的過渡時期,此舉可以調動一切力量,之後爆發難以想像的戰鬥力。

正如史書記載,所有的人要麼選擇種地,要麼選擇當兵廝殺,重農抑商,剝奪一切其他行業。總之,商鞅硬是「把秦國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

要知道,封建專制制度,中央集權制度還得在秦始皇時期才誕生,但商鞅卻已經提前做到了。因此回看這場變革,這樣的另類的先進怎麼會不「恐怖」?這樣符合當時時代潮流的變法又怎能不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