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戰士高達0079:地球聯邦軍 麥哲倫級戰列艦

楊威利870 發佈 2024-03-29T17:16:02.925168+00:00

隨著太空殖民地分離主義的盛行,地球聯邦政府在對殖民地執行高壓政策的同時,開始在UC70年代開展增強軍備規劃。

隨著太空殖民地分離主義的盛行,地球聯邦政府在對殖民地執行高壓政策的同時,開始在UC70年代開展增強軍備規劃。其中規劃的兩級主要艦艇中最重要的一級便是麥哲倫級重型戰列艦。它是地球聯邦軍壓制太空殖民地的實力保證。

麥哲倫級戰列艦

麥哲倫級戰列艦,是地球聯邦宇宙軍艦隊U.C.0070到U.C.0080初的主力艦艇,是地球聯邦軍制宇權的體現、地球圈大艦巨炮時代的開啟者。具有艦體龐大,裝甲厚實,火力猛烈,高速度,射擊死角小的設計特點。


麥哲倫級的艦體布局與薩拉米斯級類似,不過更加龐大。該級艦具有三個艦島,位於艦艇上部和兩舷,是雷達、電子設備的安裝支架和操作平台。作戰指揮中心則在艦體中後內部的一個中央隔艙。最初的麥哲倫級戰列艦並沒有考慮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環境作戰的需要。由於米諾夫斯基博士的叛逃,讓聯邦軍了解到米諾夫斯基粒子的軍事作用,因此對麥哲倫級戰列艦做出了修改以適應米粒散布的戰場。修改過的麥哲倫級戰列艦在兩舷各加裝了一個艦島,同樣安裝雷達等探測設備,用於輔助索敵,此外艦首還加裝了米諾夫斯基粒子探測器。



在動力系統方面,麥哲倫級戰列艦使用的是宇宙世紀已經實用化的核子火箭引擎。該級艦在艦體後部安裝了四個主推進核子火箭引擎,分上下兩組排列。儘管麥哲倫級核火箭引擎推力極其強大,但仍不足以自力脫離大氣層,需要使用助推火箭。同時麥哲倫級的下部還搭載有一架再入太空梭,可以在船隻沉沒時作為逃生艙或作為通訊艇使用。雷比爾將軍便是在乘坐該太空梭離開沉沒的阿凱南號時被黑色三連星俘虜。





早期的麥哲倫級配備了7座雙聯裝356MM荷電粒子炮。在艦首上下對稱安裝兩個炮塔;第一艦島前安裝一個炮塔,第二艦島前後各安裝一個炮塔。這樣使戰艦火力死角小,前部火力最強,可以集中10門主炮的火力。麥哲倫級還安裝了四個大型反艦飛彈發射器,作輔助反艦武器。由於獲得米諾夫斯基粒子技術,地球聯邦軍在U.C.0070年起開始研製威力更強的MEGA粒子炮,並對麥哲倫級進行了換裝。在防空火力方面,一共布置了16門雙聯裝副炮。不過防空火力並不能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環境打下吉翁的MS。





麥哲倫級搭載有名為「方陣系統」的防空攔截系統。該系統依靠電腦來進行火力管制,可以防禦敵機發射的飛彈,同時大大提高了艦炮的命中率。但是隨著米氏粒子的使用,這些電子系統成了廢鐵,使得地球聯邦軍在魯姆戰役遭受嚴重損失。


在一年戰爭後期,地球聯邦軍高層認識到米諾夫斯基粒子和MS在今後戰爭中的價值,開展了「賓森計劃」,對現有和新造的麥哲倫級增加搭載運用MS的能力。經過改造麥哲倫級具有了整備運用3架MS的能力。


艦艇數據

長度:327m

寬度:94.5m

高度:88.0m

重量:41200噸(輕載,和平時期),62900噸(重載,人員滿編,物資戰時標準,加掛大型火箭助推器)

動力:米諾夫斯基核聚變反應堆+4具大型核子火箭引擎+小型姿態制御火箭引擎

主炮:雙聯356mm 50倍口徑荷電粒子炮x7(早期),出力10mw,

雙聯356mm 50倍口徑mega粒子炮x7(中後期),出力15mw,

副炮:雙聯100mm x16(早期),

雙聯100mm x20(中後期)。


麥哲倫改

一年戰爭後,地球聯邦軍重組宇宙艦隊。軍方高層仍沒有意識到MS戰術的重要性,巨艦大炮主義仍然橫行。麥哲倫級經過技術上的改進,依然不具備MS運用能力,稱為麥哲倫改。


麥哲倫改相比於基本型,主要是放大了艦體,改進了推進系統。將原先的實彈防空炮替換成了效率更高的雷射炮,以保證戰艦所擁有的強大火力和反擊MS的能力。


麥哲倫改在0083年參加了位於金米島的閱艦式。眾所周知,參加這次閱艦式的艦艇絕大部分都毀滅於高達GP02發射的核彈。許多麥哲倫改被摧毀或重創。隨後也有麥哲倫改被投入到追討提拉茲殘黨的戰鬥中,盡麥哲倫改已經加強了對MS火力,但仍有許多在戰鬥中被摧毀。




麥哲倫級及其改型見證了MS的興起和大艦巨炮主義的沒落。隨著具有MS搭載能力的艦艇服役,麥哲倫級也很快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