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推薦你買一塊可能一年就壞的爛固態?

差評 發佈 2024-03-29T19:53:46.492862+00:00

托尼問問大家,現在電腦上裝的硬碟都是多大容量的?如果經常打遊戲的話 512GB 1TB 應該是最主流硬碟容量配置吧,像托尼原本的電腦里就是一塊西數藍盤 sn550 1TB , 500G 分給系統 / 辦公,剩下的 400G 拿來存遊戲和電影( 正規 )用。。

托尼問問大家,現在電腦上裝的硬碟都是多大容量的?


如果經常打遊戲的話 512GB 1TB 應該是最主流硬碟容量配置吧,像托尼原本的電腦里就是一塊西數藍盤 sn550 1TB , 500G 分給系統 / 辦公,剩下的 400G 拿來存遊戲和電影( 正規 )用。。


然而隨著現在遊戲技術的疊代,遊戲內各種絢爛的光影,現在遊戲的硬碟占用那真是越來越離譜了。


3A 大作普遍都需要一百個 G 的硬碟空間,想再玩個新出的霍格沃茲之遺就得把之前的遊戲卸載掉騰地方,稍微多下幾個遊戲硬碟就爆紅警告。。。


當然啦發生這種事情主要還是因為托尼的錢包 「 火力 」 不太足。。。


因為三五年前的硬碟快閃記憶體顆粒那真是貴的 tm 離譜, 500GB 的盤小 1000 , 1TB 的盤小 2000 。。。


放在當年能買塊不錯的顯卡了!


還好還好最近這兩年國產存儲顆粒飛速崛起,長江長鑫在家境貧寒市場扔了一顆深水炸彈。


可算把這大廠壟斷多年的市場炸開了花,各種長江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超強性價比的固態硬碟一個接一個。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呢,就是這麼個超高性價比的國產固態:梵想 S500 PRO 。


2TB , 699 元——原價!!


為什麼我特意加了個 「 原價 」 呢?因為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這玩意又降了 100 多!


好傢夥, 2TB 的盤只賣 500 塊錢——就算是中國人不坑中國人,也太。。。便宜了吧???


之前我以為 699 就是底價了,忽悠著編輯部十幾個同事一起開了波車。。。


結果短短一周,電腦還沒裝上,差評編輯部的諸位直接損失上千元, 「 收益 」 堪比基金。。。


咳咳,扯遠了。。。我們先來說回正題吧。


這個 2TB 的固態硬碟。。。這價格。。。作為一名數碼編輯,我腦袋裡的選題雷達直接轉飛了:


這麼便宜的盤,實際素質如何?會不會有什麼暗病隱疾?


這不得測一個試試?


於是,我買了個 TLC 版本的梵想 2TB 硬碟,又從同事那薅了一條 QLC 版本的,一起給大家測測看。


在繼續測試之前,我先簡單跟大傢伙說下 TLC / QLC 這兩串英文縮寫代表了啥。。。


TLC 裡面的 T 是 Triple ( 三 ),意思是一個存儲單元里塞 3 比特的數據。


QLC 裡面的 Q 是 Quadruple ( 四 ),意思是一個存儲單元里塞 4 比特的數據。


不過當然了。。。上面這個解釋也不太說人話,所以請再允許我拿地鐵車廂跟大家舉個例子:


假如有 100 個人坐公交,正常安排肯定是有站著的、有坐著的、互相擠一擠,可能一兩輛車就能拉走搞定了。


這樣的運力成本最划算,但代價就是坐著不舒服,有時候上下車還會卡住。


對應到硬碟上,這就是 QLC 方案——數據們都努力 「 擠一擠 」 ,速度、穩定性、壽命啥的都會差些。


對比起來, TLC 方案就是 「 人人都有坐 」 ——數據不擠,存儲交換的時候自然就快,穩定性也會高一些。


所以通常來說,假如一款硬碟標註了使用 「TLC」 或者 「QLC」 方案,我們肯定優先沖 TLC 的版本。


尤其是梵想這塊硬碟, TLC 版本只比 QLC 貴了 40 塊錢。


那肯定是沖 TLC 呀不用想!


OK~ 大概了解下兩個顆粒的不同,咱們把目光放回這梵想的本體吧。


按照梵想的宣傳資料,這塊盤採用的是國產聯芸 MAP1202A 主控 + 國產長江顆粒的經典純國產方案。


我們撕開硬碟表面貼紙之後,這個猜想印證了一半。


主控是對上號了,但是快閃記憶體顆粒。。。沒長江 logo 呀。( 我們之前拆過的國產盤是有長江 logo 的 )


不過雖然沒有 logo ,但是顆粒上有一串 HGC 開頭的編號。


這串編號是符合長江顆粒的編碼邏輯的。


可是我在長江官網和第三方數據站上都查了查,沒有直接搜到這串編碼的顆粒信息。。


這塊不知道是不是資料庫出了問題,有知情的小夥伴也可以跟大家評論區交流一下。


不過資料庫啥的都是其次,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溜溜,看一看實際使用會不會翻車。


先跟大家說下結論吧:梵想S500Pro 能夠順利通過讀寫測試以及大文件吞吐測試,能夠跑出官方標稱的性能。


但是可能是主控存在 bug ,無法通過IO Meter 以及 HD Tune Pro 的壓力測試,並且中途出現了掉盤的情況。。。


接下來我們具體跟大家說說這次測試的過程:


為了考察這塊硬碟的讀寫速度、緩存方案和穩定性,我們分別使用了 DiskInfo 、 CrystalDiskMark/AS SSD 、 HD tune Pro 和 ATTO Disk Benchmark 對這塊硬碟進行測試。


國際慣例,先拿 DiskInfo 看看硬碟通電——通電六次。。。沒啥大問題,應該是全新盤。


再來看看 CrystalDiskMark 的結果:


TLC 顆粒版本,讀 3560MB/s ,寫 3060MB/s ,表現不錯——符合這個價位的表現。


4K 讀寫也有 1129 和 742 。


QLC 顆粒版本。。。和 TLC 顆粒速度大差不差吧。


讀 3561MB/s ,寫 3043MB/s , 4K 讀寫 1137 和 744 。


對於一塊 2TB 賣 575 塊錢的盤來說,這已經是超越自行車的體驗了。


為了得到更保險的結果,接下來我們再用另一款老牌測速軟體 AS SSD 也跑一遍。


TLC 顆粒版本,讀 3095MB/s ,寫入 2484MB/s 。


QLC 顆粒版本也依舊穩定發揮,讀 2967MB/s 寫入 2683MB/s 。


在這個環節,梵想的兩塊硬碟也都沒翻車。


而且不僅僅是沒翻車。


這一波讀寫測下來,我三年前買的西數 SN550 硬碟的讀寫( 2000MB/s )已然被拍在沙灘上。。


OK ,跑完讀寫測試開胃菜,接下來我們上上強度——


HD tune Pro 200G 大文件混合讀寫測試開始!


目前看來,梵想這兩塊硬碟的主控均沒有採用全盤模擬緩存的策略。


複製一個 200 GB 的文件,前 150GB 的速度都 OK ,能保持在 3000 MB/s 左右。


連續寫入超過 150 GB 文件之後,寫入速度會超出緩存區,掉到 1200MB/s 左右。


不過在這期間,我們發現了一個事。。。


這塊硬碟的溫度傳感器讀數,可能是主控隨便瞎掰的。。。


連續複製 200 GB 文件之後,硬碟都嘎嘎燙手了,軟體傳感器上依舊只顯示雷打不動的 40 攝氏度。。。


不過屬於小問題,影響不大。


然後我又測了一下細碎的小文件讀寫能力。


用到的軟體是 ATTO DiskBench 。


從結果上來看, 32KB 文件後讀寫數據就穩住了,對比 QLC , TLC 顆粒起伏波動更小一些。


上 TLC 下 QLC


總體來說,上面這一系列的測試——包括連續讀寫、大文件寫入、細碎文件寫入。。。梵想硬碟都比較平穩的飛了。


作為一塊 500 多塊錢的硬碟,它的表現可比我們原本預想的 NB 多了。


不過吧,我又把它拉出去拿 IO Meter 和 HD Tune Pro 跑了一輪壓力測試。


結果發現梵想的盤會出現報錯無法記錄數據的情況。。。而且中途還有一次測著測著盤沒了。


重啟電腦之後才回來。


而這套壓力測試,我自己的西數和編輯部的三星 980 都沒問題。。。


所以目前來看,這塊硬碟長期使用的穩定性。。。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但是它 2TB 才 500 塊錢呀!還有五年質保——不當系統盤,買回來當裝遊戲的倉庫盤。。。


就算一年炸一塊,想必也是極香的。。。


而且大廠現在也不是完全穩的:三星固態前一陣不是還出了個大範圍的 0E 報錯事件,影響了 860Evo - 980 Pro 一大堆型號。。。


不得不說現在國產硬碟的方案真是越來越多了,可以靠著性價比在三星海力士東芝這些大廠手中分到一杯羹了。


不過具體什麼時候能夠和這些大廠平起平坐?


我覺得。。。可能啥時候能放心大膽的用國產硬碟做系統盤,那時的國產硬碟才算是真正的主流硬碟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