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概況

記錄一座城 發佈 2024-03-30T02:00:08.410951+00:00

榆樹市是長春市直屬縣級市,位於長春市東北部,南及東南鄰舒蘭市,西南隔松花江與德惠市相望,西部與扶餘縣接壤,北及西北與黑龍江省雙城市相接、東及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以拉林河為界,距省會長春市區163公里,正處在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構成的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地帶,全市總面積為472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436萬畝;

榆樹市是長春市直屬縣級市,位於長春市東北部,南及東南鄰舒蘭市,西南隔松花江與德惠市相望,西部與扶餘縣接壤,北及西北與黑龍江省雙城市相接、東及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以拉林河為界,距省會長春市區163公里,正處在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構成的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地帶,全市總面積為472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436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68%);全市擁有總人口127萬人,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哈薩克族、鄂倫春族等13個民族;下轄16個鎮、21個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119個居民委員會、388個行政村,2711個村民小組及長春五棵樹經濟開發區和環城工業集中區兩個開發區。榆樹市人民政府辦公地址位於榆樹市鐵北路1號。

榆樹歷史沿革綿長。早在4萬多年前,「榆樹人」就在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曾是鮮卑、契丹、女真等部族活動的區域。1951年,在秀水鎮大於鄉周家油坊屯,發現古人類化石、原始哺乳類動物化石、打制石器。1957年至1977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省博物館、吉林省地理研究所又多次到周家油坊進行考察發掘。1977年10月,先後發掘了7個地點,發現石器、骨器等文化遺物70餘件。從出土器物特點和與其共生的古生物化石的C14測定推斷,該遺址的時代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萬年~7萬年。從而印證了這個時期曾有人類在此活動。

在20世紀80年代末,科考人員在劉家鎮馬方村大橋屯也發現了與周家油坊同時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這就進一步驗證了古時先人們確實是在松花江畔生息、繁衍,他們使用粗製的石器及骨器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創造了古老的榆樹文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定將其稱為「榆樹人」,他們所創造的古老文明被命名為「榆樹文化」。上溯到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勿吉國滅夫余國的1500多年間,中原經歷了周、春秋、戰國、漢、魏、晉、南北朝各個時代。這個時期的榆樹為肅慎、夫余國故地。考古發掘表明,當時的榆樹已進入青銅文化時代。公元前220年前,榆樹仍然是氏族公社的延續。在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影響下,各氏族部落開始出現了私有財產,各氏族部落間交流活動有了新的萌芽。

三國兩晉時期,中原連年發生戰爭,大批漢族知識分子、庶民向北流徙,鮮卑族統治者招賢納士,勢力範圍不斷擴大,漢族與鮮卑族開始移來此地,與夫余族有過政治、經濟上的交往,軍事上的爭端。此時榆樹為夫余國所轄之地。北魏時屬夫余國伯嘟部,伯嘟即以後的伯都。隋朝時,榆樹屬於伯咄靺鞨。靺鞨為女真的一個部落。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現在敦化縣敖東城興起,號震國,後稱渤海國。這時榆樹屬渤海國扶餘府。宋、遼、金時,榆樹先後為遼、金屬地。公元926年,遼滅渤海國後,建立東丹國,這時榆樹為遼的東丹國東京道寧江州。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滅遼的東丹國建立金國,榆樹為金國的上京肇州路。榆樹現存的古城都是遼、金時期的古城。

元滅金時把榆樹境內居民全部驅逐出境。漢族移居遼東,女真族移居扶餘東部。榆樹境內城池殘毀殆盡,土地隨之荒蕪,榆樹境內出現了幾乎沒有人類居住的淒涼慘景。元代時,榆樹屬於遼陽省開原路屯田萬戶府,明代時屬三岔河衛。到了清代初年,榆樹也被劃為皇家封禁之地,位於柳條邊外。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時榆樹曾隸屬於吉林將軍;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從吉林到齊齊哈爾修通驛路,榆樹境內建立了兩座驛站。一為登伊勒哲庫站(又名登格爾哲庫站、騰額爾哲庫站、秀水甸子站),位於今秀水鎮所在地。另一為盟溫站,即今五棵樹鎮盟溫站村。後這條驛路又修一條支路,通往拉林。在榆樹境內又建立一個驛站,即蒙古卡倫站(又稱蒙古喀倫站、新站),即今太安鄉新站村新站屯。驛路的開通,驛站的建立,在榆樹這塊土地上又有了人類活動。

康熙三十一年(1692),榆樹為伯都訥屬境;1726年前屬於清廷伯都訥圍場地;1727年1月12日,添設長寧縣,隸於奉天府尹,榆樹為其屬境;據文獻載:「1736年8月11日乾隆下詔撤縣,所屬民人、民地撥歸永吉州管理。」以後便隸於吉林廳。

1811年,裁理藩院委署主事,置伯都訥廳理事同知。同時添設分防巡檢兩員,分駐伯都訥和孤榆樹屯「管理監獄捕務,彈壓私采開荒等事」;1882年3月17日,伯都訥廳衙門遷至孤榆樹屯,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原孤榆樹屯分防巡檢改為廳衙門司獄;1906年2月15日,伯都訥廳升府,移府衙門於新城(今扶餘),在孤榆樹屯地方設榆樹縣;1909年6月2日,榆樹縣改為榆樹直隸廳,隸於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1913年3月,改稱榆樹縣,隸於吉林省濱江道。

1946年1月1日,成立榆樹縣民主政府。同年5月22日,榆樹縣民主政府改稱榆樹縣人民政府,隸于吉北專署;1947年2月,劃出黑林、秀水區和大坡村,舒蘭縣劃出法特區成立榆南縣,隸于吉北專署;1947年11月撤銷榆南縣,黑林、秀水、大坡復歸榆樹縣;1948年6月22日,撤銷吉北專署,榆樹為吉林省直轄縣。1955年,榆樹縣人民政府改稱榆樹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7月3日,榆樹縣劃歸吉林省懷德專署(同年10月6日,懷德專署改為公主嶺專署);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署,榆樹縣劃歸長春市管轄;1966年1月10日,榆樹縣被劃歸德惠專署;1968年7月26日,成立榆樹縣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署,改歸長春市轄;1980年9月,榆樹縣革命委員會改稱榆樹縣人民政府;1990年12月26日,撤銷榆樹縣,設立榆樹市(縣級),由長春市代管。

榆樹市屬沖洪積湖積台地平原區。境內無崇山峻岭,地勢較平坦,微有波狀起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高於西南部,而西部又高於中部,呈微凹型。平均海拔為157米~220米。最高處為光明鄉花園山一帶,海拔302米;最低處為八號鎮坎下,海拔137.5米。地貌類型為剝蝕堆積地貌。成因形態為沖洪積湖積平原,沖湖積平原及河谷平原;中西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宜各種一季作物生長。東部為丘陵地帶,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木材積蓄量達160萬立方米。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在農業科技事業上,全市人民積極落實國家玉米大面積高產攻關項目已達到23.5萬畝;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覆蓋面達到89.6%;農作物優良品種率100%,機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6.1%。每萬畝耕地機械動力871.2千瓦。

全部實施了赤眼蜂防螟、測土施肥、大壟寬窄行等五項增產技術,高產作物面積持續增加;同時,加大了人工影響天氣投入,完善了防雹網絡,減輕了風雹、乾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糧食總產達到54.39億斤,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以上(主要生產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農作物和烤菸、甜菜、油料、藥材等經濟作物等品種),是我國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的主要產區和出口基地和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在全國率先奪取了糧食生產的「六連冠」桂冠。在國內贏得了「糧豆之鄉」的美譽。

榆樹市轄區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高,水利設施完備,境內有水面26萬畝,發展漁業和水面養殖潛力很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62座、塘垻461座,總庫容2.49億立方米,同時,境內擁有64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水量充沛,卡岔河縱貫中部腹地。松花江與拉林河兩水環抱,松花江在境內52.61公里,流域面積72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150億立方米,水深流急,航運潛力很大,除松花江流經榆樹市下轄4個鄉鎮外,還有拉林河橫貫榆樹九鄉黑土地;更有卡岔河縱貫南北,還有大荒溝、黑林河、新開河等支流或季節性河流,水量充沛滋養著兩岸數十萬榆樹民眾。

另外,境內還擁有幾處儲量很大的重碳酸鈣鎂型礦泉水資源。該礦泉水含有十幾種礦物質和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很適用於生產加工保健滋補飲品。同時,境內野生植物及土特產品,產量大,品種多,僅野生藥材就達140多種,已有可加工成美味佳肴的蕨菜、黃花菜、榛蘑等品種銷往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

全市現有48萬畝宜牧草地,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加之榆樹市交通條件便利,榆-陶鐵路連接京-哈幹線、102國道、京-哈高速公路與五棵樹開發區擦境而過,黑-大一級公路、榆-陶一級公路、科-鐵二級公路全面開通,構建「兩橫一縱」、四通八達的公路主骨架,重點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61公里,養護農村公路2618公里,榆舒鐵路征地拆遷、路基橋涵工程紮實推進。榆江公路榆樹段建成通車,實現了三年工期二年完成的目標,從榆樹市分別到達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大城市區間距離均在1.5小時左右。

依靠這些有利條件,基本形成了以糧食深加工為龍頭,以造紙、建材、服裝鞋帽為輔的地方工業體系(其中,榆樹大麯酒曾獲巴黎國際金獎,陽離子澱粉、馬面輕革、EVA底旅遊鞋等20多種產品,被評為國家和省優產品。有10餘種農副產品和20多種工業產品遠銷國外),全市發展三農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得到加快,特別是對於發揮城市集聚和輻射作用,加快全省北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榆樹市工業實力不斷得到提升。以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為主攻方向,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項目103個,總投資156億元。其中續建14個,新開工89個,完成投資75億元。中糧、四海、錦豐、冠利等骨幹企業產銷兩旺,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逐步顯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9戶,總數達到81戶,列入省級成長型企業37戶。規模工業產值實現46億元,同比增長35.3%。全市民營經濟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29.6%。

京糧集團米業加工和倉儲物流項目、吉林德春米業加工項目、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等31個項目進展順利;長春英馳汽車轉向節項目、浙江恆豐機械鑄造項目、崟田環保科技等72個項目建成投產;華澤集團金六福成功整合榆樹錢酒業,吉林茅酒廠啟動生產,豐谷、吉久王酒業不斷壯大,進一步提升了酒業基地的對外影響力。

榆樹市盛產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糧豆之鄉」。目前,榆樹市已經成為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被譽為「松遼平原第一倉」;同時,被命名為「吉林省省級衛生城市」。還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縣(市)」「全國五五普法先進縣(市)」;特別是中糧生化、吉糧天裕玉米深加工項目的建設,創造了近年來最好的招商引資氛圍,通過全市上下合力攻堅,市場秩序、交通秩序得到集中整治,占道經營、私搭亂建等行為得到集中清理,病媒生物防治、群眾健康教育取得成效,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吉林省北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達到了投資商滿意,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鋪平了道路。連續四年榮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榆樹市人民真誠地歡迎海內外朋友到榆樹觀光做客、投資興業、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以百倍熱情、一流信譽、優厚政策、良好服務恭候各路精英,願共同握商機,共謀發展,精誠合作,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