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禮儀玉器」:(1)玉壁【三】

陳希民鑑藏 發佈 2024-03-30T02:56:17.649759+00:00

原創--陳希民(請多關注)2、商周時期玉璧:為貴族專用禮器,玉璧尺寸小於新石器時期,基本均為圓形。璧面平滑,內外緣厚度大致相當,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鑽打的孔較規整,有的有台階痕。商代玉壁多光素無紋,西周大璧、小壁等,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

原創--陳希民(請多關注)

2、商周時期玉璧:為貴族專用禮器,玉璧尺寸小於新石器時期,基本均為圓形。

璧面平滑,內外緣厚度大致相當,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鑽打的孔較規整,有的有台階痕。

商代玉壁多光素無紋,西周大璧、小壁等,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

一般大多為龍紋、鳳紋、鳥紋等,常用寬陰淺與一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

寬陰線斜琢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孤線較多,用銅製工具琢磨,工痕較淺、較寬,底槽成半圓型。

線條自然流暢、柔美,玉材多為新疆白玉、青玉、碧玉及南陽玉、岫巖玉等。

3、春秋戰國時期玉壁:玉壁被大量用作佩飾和殮葬,還有作為禮儀場合手執的信物。

多用新疆白玉、青玉、碧玉與其它地方玉,佩戴的玉璧直徑一般在10厘米以內。

不殮葬用或作為禮器用的璧直徑一般在15厘米以上,春秋玉璧體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

戰國玉璧表面有的分成一、二、或三區,同心圓紋帶,內外區琢成一首雙身龍紋。

中間傳統谷紋,內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狀,還出現了出廓玉璧。

即在內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運用粗細陰線相結合,粗線條少,細線條多。

且線條有毛口,刀痕較深,刀工鋒利挺拔,轉角尖銳,撫之有扎手感,谷紋乳突飽滿勻稱。

谷紋是在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象徵著「穀粒發芽」五穀豐收,戰國出廓玉壁一般為兩邊對稱出廓。

4、漢代玉壁:沿襲了戰國的風格,但又略有發展,玉質仍以白玉、青玉、碧玉為主。

基本為新疆和田玉與其它地方玉,壁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三、四十厘米以上。

透雕的龍、鳳、鳥紋較多,壁上有谷紋、蒲紋,顆粒大而稀疏,起凸淺,穀粒上部渾圓。

圓潤不扎手,玉壁邊緣加寬,立緣剖面呈方形,明顯不同於戰國時的三角形立緣。

同時組合紋飾較為流行,有的還飾有吉祥文字!到了東漢,壁體加厚,外緣立面略有孤度。

但數量較小,總之,西漢玉壁從戰國玉壁的兩邊出廓發展到兩邊和上邊同時出廓。

形成等腰三角形,後期成為上邊出廓,到了東漢,玉壁上邊出廓越來越高。

有的出廓與壁身等高,玉壁上有吉祥文字的大多在東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