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柴瓊妍:音樂與科技融合,讓孩子們展現創造力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3-30T03:35:09.228629+00:00

3月12日,鋼琴家柴瓊妍率領她創辦的飛思樂旗下音樂家和琴童,在上音歌劇院舉行了一場獨特的音樂會。音樂會前先看一場裝置藝術展,音樂會上看鋼琴和科技的融合,中場休息時還可以玩一場AR遊戲。

3月12日,鋼琴家柴瓊妍率領她創辦的飛思樂旗下音樂家和琴童,在上音歌劇院舉行了一場獨特的音樂會。音樂會前先看一場裝置藝術展,音樂會上看鋼琴和科技的融合,中場休息時還可以玩一場AR遊戲。

「疫情期間我們只能線上授課,這也倒逼我們研發出VR音樂廳,並新設了一個音樂科技部門耳目Labs,讓音樂和科技完成一次跨界。」柴瓊妍說,疫情讓她意識到,多學科的融合跨界才能讓音樂有更好、更穩健的發展。「我不想讓學琴的孩子只知道彈練習曲、考級曲,鋼琴只是他們展示自己創造力的工具之一。」

音樂會前,觀眾可以欣賞到孩子們自己創作的裝置藝術作品——《Rubiks Cube(魔方)》《Poetry Party(詩會)》《SOUL(靈魂)》《Universe Humanity(宇宙人性)》《Egg Lady(蛋女郎)》《Fishes(魚)》《Glitch(電子脈衝)》《Solar System(太陽系)》,8部作品都充滿想像力。音樂會曲目除了傳統的貝多芬、莫扎特、巴赫,還有現代作品甚至學生自己作曲的作品。

音樂會一開場,柴瓊妍和雅各布·查爾斯合作了一首鋼琴、古琴合奏曲。隨後,學生演奏時,自己製作的多媒體影像讓音樂會可聽可視可感。

柴瓊妍辦過許多創意十足的音樂會,她喜歡給鋼琴「加料」,將車鑰匙、高腳杯等不同的物件放到琴弦上的不同位置實驗,讓琴聲變化無窮。她也曾化身美人魚、結合多媒體演奏NASA公益曲目《漲潮》。

她曾在法國的音樂科技研究所IRCAM工作,這家機構專注於人工智慧和音樂的結合,誕生過不少有影響力的現代音樂作品。她還和不少現代音樂研究者保持著密切合作,史丹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就曾為她量身定製AI鋼琴作品。基於這些經驗,柴瓊妍有了新創意。

為了讓學生們的演奏能夠隨時被欣賞到,飛思樂先是研發了VR音樂廳,戴上耳機,就是一場沉浸式的音樂會。耳目Labs則致力於探索音樂、可視化、交互性,讓學生在音樂、藝術和科技之間徜徉。

「音樂教育應是加分項,而不是唯一項。進入名校後,他們可以專注於音樂,也可以跨界研究,甚至完全轉換方向,進入全新領域。」柴瓊妍說。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片編輯:曹立媛

圖片來源:被訪者提供

來源:作者:吳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