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打卡時代,上海UCCA詰問「不安的繪畫」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3-30T03:54:01.719919+00:00

早在百年前,「繪畫已死」「繪畫可能沒有未來了」就被一再提出,又一再被否定。那麼在圖像生成技術和網絡媒體的碎片式傳播引發語境坍塌的當下,繪畫是何種狀態?這是最古老的創作媒介,再次面臨關於相關性和緊迫性的詰問。

早在百年前,「繪畫已死」「繪畫可能沒有未來了」就被一再提出,又一再被否定。

那麼在圖像生成技術和網絡媒體的碎片式傳播引發語境坍塌的當下,繪畫是何種狀態?這是最古老的創作媒介,再次面臨關於相關性和緊迫性的詰問。3月11日,UCCA Edge(上海尤倫斯藝術中心)新展「不安的繪畫」對公眾開放,展覽以8位藝術家群展的方式講述這一議題,讓人感受「繪畫的不安」。

展覽現場,李泳翔的作品《齒形櫃影》

早在1839年,隨著照相機的發明,法國沙龍寵兒保羅·德拉羅什(Paul Delaroche)首次突出了「繪畫已死」。但35年後,印象派用實力重新定義了繪畫。到了1935年,年僅32歲的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認為,「繪畫這門藝術很可能沒有未來了」。

雖然,戰後的確出現了觀念藝術、抽象主義、行為藝術、大地藝術等反繪畫的潮流,但油畫傳統依舊在延續,培根、弗洛伊德、里希特、霍克尼依舊在現實主義繪畫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到如今,隨著圖像生成技術的突飛猛進與網絡媒體碎片式傳播引發語境的坍塌,繪畫要如何應對?

展覽現場,謝南星的作品

UCCA Edg新展「不安的繪畫」試圖呈現當下中國年輕一代繪畫狀態的切片。群展匯集八位藝術家,分別為韓夢雲(1989年生於武漢)、簡策(1984年生於山東)、李然(1986年生於湖北)、李泳翔(1991年生於長沙)、仇曉飛(1977年生於哈爾濱)、王曉曲(1987年生於桂林)、王之博(1981年生於浙江)、謝南星(1970年生於重慶)。

他們多出生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多擁有海外生活、學習的經歷,以國際化的視野展開對繪畫創作的探索。

UCCA Edge「不安的繪畫」展覽現場,簡策作品。

這種中西方視野的交融在UCCA Edge二樓展廳表現得較為明顯,在這一樓層展出的三位藝術家簡策、李泳翔、韓夢雲目前依舊生活在歐洲。來自柏林的簡策其作品受工業機器人啟發,將櫥窗人偶和巨型機械臂抽象變形為難以辨識的身體局部,以混雜、潮流的圖像,對科技化進行了批判。同樣生活在柏林的李泳翔在創作時將家具表面變成繪畫的延展,與工業材料替換手工塑造的木材,給予了回應東方主義傳統截然不同的答案。生活於倫敦的韓夢雲的作品陳列於一個挑高的空間,作品的色彩、題材與空間產生一種靜穆的對話;更大範圍的對話則是在跨文化的中,比如,雙聯畫作品《死亡和愚鈍》(2020),花心處的玻璃球和骨骼便糅雜了西方虛空派繪畫和佛教唐卡「無常」的意象。

UCCA Edge「不安的繪畫」展覽現場,韓夢雲作品。

走上三層展廳,李然和王曉曲更為直接地關注繪畫的「中國性」,在對李然作品的詮釋中寫著,他從丁悚、華君武等人的諷刺漫畫中汲取靈感,將對百年前「小知識分子」階層的心理探究挪移到當下時空。王曉曲借鑑《奔馬圖》等國畫作品,以肖像的形式,戲謔描繪了當代生活的圖景。

李然,《化為影》,2021

UCCA Edge「不安的繪畫」展覽現場,王曉曲作品。

拾梯而上進入四層,仇曉飛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他展出的這一系列多為孤獨佇立在雪山邊和怪異森林中的房屋,四周點綴著更適合作為內飾的盆栽,沉靜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力量,尤其幾幅尺幅很小的作品,吸引著觀眾佇足且湊近細看。該層展出的另外兩位藝術家謝南星和王之博則是完全另一種風格。

仇曉飛,《雪屋》,2020

在策展人的詮釋中,「不安的繪畫」試圖說明繪畫作為媒介的不斷延展——「一切媒介都可以轉化為繪畫的媒介,一切技術都有可能轉化為繪畫的技術,繪畫的發展也步入了全新的篇章。針對這些問題,展覽中的八位藝術家以各自融匯傳統、雅俗文化、以及不同技法與歷史情境的藝術實踐對此進行了突破性的嘗試。」

走完整場展覽,也生出不少疑惑。比如,策展人為何要選擇這八位藝術家?他們是否具有足夠的代表性體現「不安的繪畫」這一議題?至少個人感覺,他們是可替換的。

UCCA Edge「不安的繪畫」展覽現場,王之博作品

在展陳上,尤其是四樓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用一個個黑色框架次第錯落呈現,黑框是藝術家原意,還是主辦方設置的一個打卡點?面對習慣將拍照打卡作為美術館看展項目之一的觀眾,單純的繪畫能否吸引人流?這些疑問或正體現了繪畫的「不安」?

種種「不安」或真正來源於作品本身的力度和策展的連貫性。八位各有畫廊代理的藝術家,似乎在此完成了一個拼盤展。在展覽開幕日,各家畫廊的工作人員多立於旗下藝術家作品附近,為藝術家捧場、與友人交流,讓人體會到香港巴塞爾的前奏。

相比之下,UCCA Edge去年下半年「托馬斯·迪曼德:歷史的結舌」卻給人不一樣的體驗,同樣的場地、類似的架上方式呈現,托馬斯·迪曼德對於圖像的轉化後再次生成的圖像,將更久地留在記憶中。

展覽將持續至5月21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