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拉蒙法案揭秘:好萊塢的反壟斷之戰,爛片背後的資本戰爭

貓爺的漁場 發佈 2024-03-30T06:24:22.917278+00:00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派拉蒙法案》已經不再適用了。」

2020年,美國司法部某部門的總檢察長馬坎·德萊希姆主動低頭,謀求撤銷《派拉蒙法案》的機會。

這個實行了長達七十一年之久的反壟斷法案,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在上世紀前葉,憑藉著一手抓製片,一手抓放映的壟斷特色,美國八大電影製作公司接管了全美國99%影片的推廣工作。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好萊塢爛片橫行,藉此洗錢的醜聞不斷爆出。

等《派拉蒙法案》推行之後,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卻也再也沒有回來了。這是法案的錯,還是另有原因呢?

那麼,《派拉蒙法案》究竟為何而設立呢?在設立的過程中又遭遇了哪些困難呢?《派拉蒙法案》為何不適用於當下的環境了呢?


一、電影院被製片公司套路,夾縫中艱難求存

故事的一開始,還要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說起。

肆虐的流感使得醫院裡人滿為患,各類公共場所都對人流量進行了極大的限制,電影院也被迫停業休整。

在當時,電影院一方面要負擔高昂的租金,一方面還得承擔維護熒幕的費用,可謂是入不敷出。

許多製片公司瞅準時機,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這些瀕臨倒閉的電影院,所有的電影院幾乎全部納入製片公司之手,形成了「從製片到放映」的壟斷。


這樣一來,電影院不僅要負擔租金和承擔維護設施的費用,還得向製片公司每年繳納高昂的「電影放映費」,簡直是被逼上了絕路。

1936年的時候,美國邁阿密的一家影院甚至傳出了「鬧鬼」的消息——每當夜半時分,影院裡總是會傳來如鬼魂般的哭喊聲。

這一則消息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人人惶恐不安。

直到警察出面,細細查明才得知:在半夜鬼哭狼嚎的不是什麼超自然的存在,而是瀕臨破產的影院老闆。

由於製片公司的壓榨,他每年要多繳納五千多美金的「電影放映費」,而當時的平均票價才四美元一張。

這得賣多少張票才能填得飽製片公司的肚子呢?

每每想到這個煩心事,影院老闆就偷偷地躲在影廳里喝酒,看著自己畢生的心血,然後把自己灌醉。而在喝醉了酒之後,他就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哭聲分外悽厲。


由於這位老闆實在是傷心,以至於一連數個星期都在影院裡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

每每有路人在夜班時分經過這家影院的時候,都會被那情真意切的哭聲嚇一跳。

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像個「笑話」,但它確實是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而且實際情況甚至比故事還要悽慘。

1937年的時候,掌握著話語權的製片公司提出了名為「集體預訂」的銷售策略,這一銷售策略並非是針對觀看電影的普通民眾,而是針對放映影片的院線。

「集體預訂」要求電影院每次必須將製片公司打包好的多部影片一起買下,而打包好的影片往往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是一部演員陣容強悍、導演出眾的好電影搭配上三四部小成本製作的「爛片」。


這就導致在極長的一段時間裡,各種爛片橫行。

但是在製片公司橫行霸道的年代,各個電影院只能忍氣吞聲,並不敢有任何忤逆之心,全都是乖乖的接受了「集體預訂」的營銷策略。

同時不單單是電影院,一些體量不大、靠著小成本經營的製片公司也被擠占得幾乎沒了生存空間。

在「集體預訂」營銷策略的加持下,一般的電影院只能放映大公司的影片,小公司的影片拍完了也沒地方去放,相當於白費功夫。

一些小的電影公司想要借用一些大公司比較著名的演員,不僅要低眉順眼,還要承擔巨額的「租借費」,生活的分外艱難。

等到到了1938年年末的時候,包括派拉蒙、華納兄弟、哥倫比亞等八大電影公司幾乎占據了市場99%以上的份額,小的電影公司根本沒有什麼出路。

也正是這一年,美國政府注意到了八大製片公司壟斷市場的情形,並由司法部提起訴訟:美國聯邦政府訴包括派拉蒙影業公司在內的八大製片公司違反反壟斷法。

這也就是著名的「派拉蒙案」。

然而,從提起訴訟到最終結案,八大電影公司一直和美國最高法院相抗衡,整個案件的審判過程持續了整整十年。

一直到1948年,八大電影公司被判違反「反壟斷法」。

得益於這場判決,《派拉蒙法案》橫空出世,電影院的悽苦日子才算是到了頭。

那麼,這十年審判,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二、十年動盪:好萊塢的興衰路

在正式對派拉蒙公司提起訴訟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花費兩年時間整理了1.7萬份訴訟文件。


儘管如此,美國政府仍然不敢輕舉妄動。

在當時,好萊塢的各大製片公司「上頭有人」——時任總統的女婿占據好萊塢所有公司接近20%的股份。

想要真正的調查好萊塢並將其扳倒,可能還得過問總統的意思。

同時,在美國聯邦局調查的這段時間裡,好萊塢迅速發展,電影製造業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十大支柱產業之一。

在當時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美國人每年能夠投資二十多億美元用在電影業,「養活」了全國兩萬多家電影院。

想要一下子撼動這棵大樹,可謂是格外艱難。


與此同時,隨著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遠去,美國本土黑幫迫切地希望洗白手裡的黑錢,當時的華爾街黑幫有一個信條,那就是「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如把錢攥在自己的手心裡」。

怎麼洗錢呢?投資電影顯然成了最方便的方法。

按照當時好萊塢的製片速度,拍攝一部電影,從選角到最後的成片,最快可能僅僅需要三個星期的時間。

而對於那些想要洗錢的黑幫大佬,好萊塢會幫他們挑好電影,趁機虛假抬高電影的預算,向外宣稱某某電影拍攝過程中花了多少千萬美金。

其實呢?拍攝的成本可能也就幾萬美金罷了。


那些多出來的錢就成為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收入」,而且這筆錢絕對合法。好萊塢電影公司再操作一番,將收益的一部分發給黑幫大佬。

這樣一來,錢就都被洗白了。

因此,好萊塢電影業那是黑白兩道通吃——不僅有總統的女婿傍身,還有華爾街黑幫在一旁撐腰,美國聯邦調查局有點兒投鼠忌器之意,不敢輕舉妄動。

如此一來,該如何是好呢?

直到1947年,隨著冷戰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全球電影業迎來了「至暗時刻」。

在上一年,好萊塢的年度票房剛剛創造了新的紀錄;剛剛度過巔峰,好萊塢的票房便是迅速地跌入了谷底。


當年,各種電影審查工作將好萊塢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有一點支持社會主義陣營的元素,整部電影就會被下架。

而所有參與拍攝的導演和演員都要接受「內部聆訊」,美國中情局會將一個問題掰成碎末一般反覆詢問,中途不允許受訊者休息一分一秒的時間。

這就導致好萊塢停工大半,許多無辜者受到牽連,好萊塢的生產力一落千丈。

截止《派拉蒙法案》生效之前,走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銳減了一半,近五千家電影院閉門歇業。

與此同時,美國大選如期而來,華爾街黑幫也由於中情局的密切監視而舉步維艱,失去了外部力量的好萊塢已經是獨木難支了。


最終在1948年,派拉蒙等八大電影公司被美國最高院判違法,《派拉蒙法案》隨之出爐,大壟斷的時代宣告結束。

三、真的是法案終結了電影的黃金時代嗎?查後《派拉蒙法案》時代

《派拉蒙法案》的核心精神是為了反對行業壟斷,把製片公司和電影院線剝離開。

在《派拉蒙法案》推行之前,超級大公司同時掌控著電影的製作和放映,無異於是既當選手又當裁判,嚴重阻礙行業的發展。

而在《派拉蒙法案》推行之後,一些小的電影製作公司得到了解放,著名的獅門電影公司就是靠著這一時期迅速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所有的影院都獲得了喘息之機,迎來了獨立發展的機會。如今的美國院線,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整體呈現良性的發展態勢。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當時以反壟斷為目的的《派拉蒙法案》似乎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尤其是進入2020年之後,這一法案的弊端愈發凸顯。

2020年的時候,作為法案推廣人之一的美國司法部主動提出廢除該法案的要求,作為「受害者」的好萊塢對於這一結果不置可否。

這是美國司法的自我糾錯嗎?還是美國司法又在籌謀新的法案呢?其實都不是,這是順應時代不可避免的結果。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盛行,Netflix、亞馬遜、TiK ToK等平台迅速崛起,不僅使得大量的觀眾不再踏足影院,還赤裸裸的揭露了《派拉蒙法案》無法彌補的缺點。

所有的流媒體平台都不受《派拉蒙法案》的約束,包括迪士尼電影製作公司在內的許多家好萊塢製片商,都打造了屬於自己的流媒體平台。

從形式上而言,這也是一種從製作到放映的壟斷,只是《派拉蒙法案》無法對這種行為加以限制。

其實,在被網際網路平台打敗之前,好萊塢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輸得乾乾淨淨。不是因為《派拉蒙法案》,也不是因為同行的競爭,而是輸給了時代。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電視風靡一時。


與此同時,美國迎來了戰後最大的「嬰兒潮」,數以千萬計的新生兒誕生在了這個國家。

為了照顧嬰兒,父母不得不在家看電視,而非是撇下嬰兒走進電影院;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也痴迷電視,觀看娛樂節目和體育賽事的轉播,對於電影倒是沒有多大的興趣。

這些習慣的轉變,改變了電影,更改變了觀看電影的方式。

家庭娛樂、體育直播、電視購物……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消遣方式;

錄像帶、光碟……這些設施的出現使得在家裡也能看電影,電影院不再是最終的選擇。

因此,結束了好萊塢電影黃金時代的,並不是因為《派拉蒙法案》的出現,而是因為時代的發展。

如今,打開一個APP,或許就有付費點播觀看最新院線電影的廣告,而且價格可能還不到一張影票錢的1/10,既優惠又方便。


這一舉動曾遭遇許多院線的抵制,結果最後流媒體和院線卻是達成了協議,院線縮短放映時間,流媒體給院線10%的佣金,雙方皆大歡喜。

因此,從市場的發展角度來看,《派拉蒙法案》被廢棄,也是遲早的事情。

結語:

在第一家電影院出現的時候,「The Only One」(唯一的一個)是立在門口的標語;

隨著電影放映技術的革新,「the special One」(特殊的一個)成為了電影院標榜身份的象徵;

而到了如今,「The normal One」(平常的一個)成為了電影院的標籤。

這是電影行業的蛻變,也是時代發展不可逆的洪流。

網際網路平台的發展,更是讓一些爛片無處可逃,好與壞,在無數觀影者的評價面前,根本無處遁形。

在未來,電影院或許會褪去「觀看電影」這個本身的屬性,反而發展成一種社交場所。這也是時代向前的發展。

參考資料:

新聞丨見證歷史,《派拉蒙同意法令》正式作古[N].2020

大衛·普特南. 不宣而戰 好萊塢 VS 全世界[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王雲,高尚陽. 好萊塢造神運動:超級英雄電影研究[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7

伊恩·沃德.法律與文學 可能性與視角[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

羅伯特·斯科拉.電影創造美國:美國電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75:iv.

常江.帝國的想像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04.

Richard Weisberg. The Revival of Pragmatism New Essays on Social Thought,Law, and Culture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8

曹怡平.共同案與次級媒介的滑鐵盧--美國電影審查機制的建立與影響[J].文藝研究,2011,(09):93-10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