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欲瞞天過海處理福島核污水,但這些數據藏不住

紅星新聞 發佈 2024-03-30T07:21:32.140717+00:00

數據曝光日本核污水處理疑點不久之後,日本打算啟動福島核污水的排海計劃。日本對核污水的處理是否完善還存在諸多疑點,現在,要揭露日本的瞞天過海,窗口期在一點點縮小。

數據曝光日本核污水處理疑點

不久之後,日本打算啟動福島核污水的排海計劃。日本對核污水的處理是否完善還存在諸多疑點,現在,要揭露日本的瞞天過海,窗口期在一點點縮小。本周國際原子能機構剛剛舉辦了三月理事會,中方代表指出了一個細節:

日本無視機構專業權威意見和國內外反對聲音,執意推進核污水排海,甚至要利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來做背書。

最典型的一個詭辯,是把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完成的、階段性的調查結果,說成是自己已經獲得國際支持。

事實呢?

看時間差,是非分明。

日本做出排海的決定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去年11月回應,日本可能還沒有完全遵守國際安全標準。

今年1月,日本單方面決定排海的時間時,國際原子能機構,還沒有完成排海監管問題的調查報告。

如此種種行為,已經引起了很多國家,特別是日本的海上鄰國的嚴重不滿。就拿韓國來說,韓國最近正要加強監測,提防日本試圖矇混過關的說辭。

日本核污水處理的風險有哪些?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福島核電站現在周邊海水的情況如何。

福島核事故後,原國家海洋局開始組織對西太平洋放射性核素的調查,譚主找到了首批調查人員之一,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林武輝,他一直在追蹤日本核污染的相關情況。

針對這些問題,林武輝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數據:

核污染最嚴重的港口區內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氚和銫137,都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發展趨勢。

2016年至今,氚呈現出整體升高的異常趨勢,銫137也多次周期性地異常升高。

2016年,福島核電站處理工程建成後,這兩個指標,理論上應該是持續下降的。現在這組數,意味著福島核電站的沿海防滲牆、核污水儲水罐可能存在泄漏等問題,放射性核素在持續泄漏進海洋。

放射性核素泄漏進海洋後,會進入食物鏈生物體內,其中甚至包括隨著食用魚進入人的體內,對生物造成輻射危害。最可怕的是,這些危害具體是什麼,現在還無法預知和確定。

日本,又是如何評估的呢?隨著日本在2019年9月準備推進核污水排海後:

2022年5月,日本核監管機構同意了核污水的排海計劃,這個月,氚和銫137的濃度,都恰好在低點。

忽視核電站處理工程的問題,還要進一步執意排放污水,日本,將置全球安全於何地?

接下來,譚主將持續曝光相關疑點。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關乎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是一家之事。歡迎大家加入討論,一起挖掘證據。

(@玉淵譚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