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色的「土豆寶寶」你見過嗎?來馬鈴薯制種工廠看一看

新華社 發佈 2024-03-30T09:01:11.328016+00:00

紫紅色的「土豆寶寶」你見過嗎?

紫紅色的「土豆寶寶」你見過嗎?

這其實是經過脫毒組培擴繁等環節

精心孕育出的馬鈴薯種子

也叫「原原種」

農民種植馬鈴薯的傳統方式

是將馬鈴薯切塊

拌上草木灰等直接種到土裡

但馬鈴薯容易感染病毒

加上循環種植同一品種的馬鈴薯

會導致馬鈴薯產量和品質下降

嚴重年份可能導致絕產

用科技人員精心培育出的「土豆寶寶」當種子

抗病性強、成活率高、品質好

馬鈴薯畝產量能提升30%—50%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是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

這裡有數家馬鈴薯脫毒育苗中心

工作人員將優質馬鈴薯上培育出的芽剪下

經過複雜的清洗消毒

在顯微鏡下剝去生長點之外的葉片及表皮

取芽尖放到培養基里培植擴繁

完成「脫毒」

再通過無土霧培或基質栽培的方式

將優質種苗

栽種到溫度、濕度適宜的大棚里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

植株根須上就會長出一串「土豆寶寶」

用霧培方式培育出的馬鈴薯

每個植株根須上能長出數十個「原原種」

西吉恆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何建棟說

用「土豆寶寶」種出的馬鈴薯

成活率近百分之百

農民每畝地淨收入可達到兩千元

種子還賣到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在基地負責切苗等工作的六十多名女工

都是附近的村民

她們每人每天能切近300瓶馬鈴薯苗

每月能掙三千多元

「活不累,還離家近」

西吉縣吉強鎮萬崖村村民趙月萍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去年,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超過60萬畝

總產量90萬噸

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

除了將馬鈴薯銷往全國各地

西吉縣還有6家年產萬噸以上澱粉加工廠

每年生產澱粉6萬多噸

紅軍長征時經過西吉時

教會當地村民用馬鈴薯做粉條

西吉百姓親切地稱這種粉條為「紅軍粉」

並將這一技藝傳承至今

西吉每年生產粉絲、粉條2.8萬噸

還將之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速食酸辣粉

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記者:孫奕、吳強、王鵬、馬思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