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日本平安時代的對外貿易關係

史內芬schnieffen 發佈 2024-03-30T20:38:42.979683+00:00

平安時代的日本外交是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在10世紀陸續結束了同東亞其他國家的正式外交關係,另一方面同吳越國、宋朝、高麗等建立的走私貿易,幾乎使貿易成為了日本國其他國家的唯一交流方式。

平安時代的日本外交是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在10世紀陸續結束了同東亞其他國家的正式外交關係,另一方面同吳越國、宋朝、高麗等建立的走私貿易,幾乎使貿易成為了日本國其他國家的唯一交流方式。

由於地緣的關係,在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中,最先建立起了與新羅的貿易,從818年開始,商人們帶著中國自品去日本,受到了公卿們的熱烈歡迎,甚至出現了朝廷的採購專使與富豪貴族之間爭搶的情況,井且大宰府的官員為了利益也開始參與走私貿易。都共商人為了確保密易的正常進行,向公卿們贈送大量的中國典籍,兩國的貿易逐漸活躍。

但是到了840年,由於新羅的海盜成脅著日本沿海安全,使公卿們提高了對他們警惕,並懷疑那些曲人是從新羅來的間諜。842年朝廷宣布結束同新羅的貿易。

轉而加強同中國的貿易,開始派人員去唐朝購買香藥和藥品,同時給予來日本進行貿易的唐朝商人特殊統待,這種待是之的新羅商人所沒有的。為了保持和加強對外貿易,日本在博多建立了港口並在它的南方段置了大宰府進行管理。

大字府作為國際貿易的管理機構,成立於7世紀,最初是管理西海道的九州三島和公新使節的出發回歸等事務,之後也開始搖持外國使節。到了9世紀,開始作為朝廷的代理機構管理對外貿易。

外國商人來到日本要在博多酒登陸,由大宰府提供住宿與飲食,這些都是不需要商人來承擔的,此外也不需要繳納關稅,與中國嚴格的規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而來往於中日之間的商人逐漸增多。

中國宋朝的幾十人演變成了幾百人,帶留時間也延長了數月之久。大宰府作為朝廷機構也有採購任務,會利用先買權,採購朝廷特別是皇茂所需要的商品,並用黃金來支付。由於當時這些商品在日本屬於奢侈品,這種支付的數量是巨大的這種行為使其他貴族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出現了明爭暗鬥的激烈搶奪戰,從而大大抬高了商品的價格。即使日本政府通過一些手段控制這一局面,但並沒有太大作用。

隨著9世紀之後的日本外貿逐漸增多,問題也凸顯出來總的來說是管理困難和無力支付大量黃金,對比也傾布了些借施,諸如規定三年一次的貿易,禁止日本人渡海以及禁止非法貿易等。

世不可否認,這些規定具有排外意識,但是更能體現出日本交易規則的進步,通過這共帶您控制交易數量,防止商品流到外部,從而確保朝廷特別是皇族能夠獲得足夠的中國輸出品以顯示權威,繼續保持國家貿易為建立了正式的聯繫。

到了宋代,廣州、杭州、寧波的市舶的恢復,促使中日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但是對於其他國就沒那麼寬鬆了,諸如高麗與日本的貿易就要嚴格遵守規,雖然高麗使節多次帶禮品去日本,但都沒有被接納。

由於貿易往來加深了日本貴族對於中國輸出品的需要,日本加大了對這些商品的購買,出現了黃金不足的現象,此朝廷決定用米和絹來替代商品,可見受歡迎程度,也體了以藤原道長為代表的公卿對於宋日貿易的積極性。

宋商經常給一些有權勢的公卿贈送禮物,如茶碗、典籍等物品來保證貿易的正常進行,除此以外,又贈送了許多瓷器、典籍,使公卿們能夠不遵守則放任他的出入,在後面的時間裡,又贈送了許多珍寶,日本公卿受益多多,獲得了大量的陶瓷器、錦、綾以及典籍。

日本平安時代初期就儲存了不少物資,隨後,天皇將朝廷所積的物品集中起來,舉行了儀式,稱其為為「唐物御覽」儀式。

在儀之後,天皇將錦、綾等絲織品和麝香、甘松等香藥賞賜給原道長和其他皇族,緊接著具有權勢的公卿將雄黃、甘松、金青等香藥贈送給其他人,同時期作為權臣的藤原家向皇獻上紫草等染料。像這樣通過賞賜或贈送中國物品來加自己權威或顯示友好的方式,瀰漫於整個日本貴族社會,由國家貿易向自由貿易的轉變。

在上文中提到日本朝廷為了管理國家貿易而採取了一列的措施,例如規定博多為指定的貿易港口、外國人三年次的貿易、日本人禁止渡海以及禁止走私貿易等,但是這措施幾乎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認真遵循。

像上文中的幾位宋沒有遵循三年一次的規定,而公卿也默許這種行為。不過正式場合,國家仍然要維持這些措施,給與違反者懲罰。如對於王則貞的懲罰,作為在「請醫事件」中聯繫日本和麗的商人,其結果沒能同意高麗的請求,更是通過此事讓本朝廷知道了日本和高麗的走私貿易頻繁的情況。

這些日商人在一些貴族的默許下,帶著硫 黃派遣的手下進行貿易,使朝廷懲罰了大宰府的官員。雖然有許多類似的懲罰例子,但是這種維持的效果不明顯,特別是日本平民開始渡海後,這種貿易體系很快瓦解。同時在以前通過先買權被禁止交易的物品也開始表面化,例如宋商和藤原家的貿易中出現了豹皮、藥物以及白蠟等物。

像平忠盛那樣通過走私貿易獲利的官員,會不遺餘力地支持這種行為,並且庇護那些往來於宋日之間的商人,允許他們在博多等地居住,有些具有日本血統的宋商還向日本朝廷贈送陶瓷器以及唐錦等物,希望可以獲得日本國籍。

整個博多甚至是九州的官員都利用職權積累財富,並向朝廷獻上禮品,來拉近關係,以便維持甚至更進一步地拓展這種貿易。平清盛利用其父所積累的財富,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中嶄露頭角,之後在九州擴張勢力,並將家族眾人安排到九州各地擔任要職,逐漸使貿易公開化。

平清盛通過聯姻等方式,加強自己的權勢,在1167年擔任太政大臣後,積極地開展與宋朝的貿易,一方面加強同宋商的聯繫,另一方面試圖和宋朝廷建立正式的聯繫。

雖然這些舉動遭到了不少公卿的反對,但平清盛通過個人權威推進了宋日之間的貿易,開啟了公家即朝廷直接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時代。徹底打破了國家為主的貿易體系,在1175年出現了到宋朝進行貿易的商團,使自由貿易成為時代的主流。

平安時代的貿易往來,宋商來往發揮了主要的作用。與上一個時期的遣唐使十五到二十年一次的交流相比較,這個時期就顯得特別繁榮。宋商平均一年一次到博多進行貿易,而日本朝廷通過先買權獲取大量的物品,卻因為無法支付導致失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