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國皇帝劉邦李淵稱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稱太祖?原因很簡單

歷史星空回望 發佈 2024-03-30T21:19:03.468582+00:00

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橫掃六國,再次統一華夏,正式開啟封建帝王時代,自始皇立帝制、後世無不尊崇,皇帝這個稱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回答:點擊右上方「關注」小編頭條號!

中國文明史,自炎黃開始,經歷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橫掃六國,再次統一華夏,正式開啟封建帝王時代,自始皇立帝制、後世無不尊崇,皇帝這個稱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這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帝制時代里,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無疑是整個天下最有權力的人。

而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終。2132年中,中國共有被正史所認可的皇帝422名。

雖然,正式皇帝有400多個,數目也不算少。但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則不多,往往開國之君,除一些極個別的例外,比如後梁流氓皇帝朱溫之流,大多數都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一流的頂尖人物,不然他們也不能創下建國開朝的千秋偉業。

我國封建時代十分注重禮制,而皇帝就是重禮的典範。我們知道每一個皇帝生前都有自己的年號,死後還有自己廟號。而皇帝的廟號,非常有講究。

據傳,廟號起源於商朝,當時只有做出傑出貢獻的商王才能佩享廟號。可見皇帝廟號設立初衷,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被歷史所認可的標誌。

廟號早期都是一兩個字,前面說了早期廟號,只有成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擁有,比如,西漢皇帝里真正有廟號的只有四個:劉邦、劉恆、劉徹、劉詢。

但是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隨著天下動亂、禮樂敗壞,廟號也跟著泛濫了。後世甚至有的皇帝還有多個廟號,比如明朱棣有成祖、太宗兩個廟號;朱由檢甚至有毅宗、懷宗和思宗三個廟號。

一般而言,作為開國皇帝,都是享有廟號的,畢竟整個王朝的基業,都是他們打下來的,後世只是蔭其福而已。

細心的古史迷們,肯定都會發現皇帝們的廟號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區別之處。就拿開國皇帝,這一特殊序列來說。

漢朝開國皇帝的劉邦和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他們經常被後世稱為漢高祖和唐高祖。而同為開國皇帝的趙匡胤和朱元璋,卻又被後世稱之為宋太祖和明太祖。

同為朝代開端的,開國之君,廟號卻有不同,這是為何呢?那麼高祖和太祖,究竟有何區別?

其實對開國皇帝的稱呼問題並不是很複雜,最主要是依據就是開國皇帝自己有沒有對他的先輩進行追封。

如果開國皇帝在建國之後,正式追封他自己的父輩,甚至更遠的祖輩的話,那麼他自己就只能稱為高祖,如果開國皇帝沒有追封自己的先輩,那他自己就是太祖了。

那麼,又有一個問題,一般什麼情況下,開國皇帝會追封自己的先祖呢?

關於這個追封的問題,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追封的,也得符合禮制宗法的規定。一般來說,出生貴族世家、承接祖輩基業的開國皇帝,按照宗法制度,則必須要去追尊他們的上輩為太祖,以示自己不忘本。

既然開國皇帝的上輩是太祖的話,那麼他們自己自然就只能稱為高祖了,這是為了區別開來,也是對祖輩的尊敬。

而對於祖上福薄勢淺的布衣出身的皇帝而言,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被稱為太祖,因為他們打下江山,往往是白手起家,沒有憑藉祖上的積澱。

比如,趙匡胤、朱元璋等,他們出身平民,全靠自己努力奪取江山,因此廟號就是太祖。而李淵,本身就是貴族出身,祖上有功業積累,所以李淵就稱為高祖。

這裡面有一個特別的存在,就是布衣出身的劉邦,後世卻多稱其為「漢高祖」,這又是為何呢?其實,研究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劉邦死後的廟號確實是」太祖」,並非「高祖」,全稱為「漢太祖高皇帝」,簡稱為「漢高帝」。

關於這點,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

正因如此,後世習慣稱劉邦這個高皇帝為「漢高祖」,這其實是一種誤會。

至於祖與宗的區別,則更好理解。一般遵循「開疆為祖,守成為宗」的規律。也就是說一般開國皇帝才能稱為祖,守成之君則為宗。因此有唐太宗、宋太宗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