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傲慢愚昧至極,至今藏於大英博物館

文辰國學 發佈 2024-03-30T21:34:04.990734+00:00

1793年,乾隆皇帝過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生日,國外的使臣前來祝賀,其中就包括英國的使臣。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這些興致勃勃來到中國的使臣團,根本無足輕重。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793年,乾隆皇帝過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生日,國外的使臣前來祝賀,其中就包括英國的使臣。

對於乾隆皇帝來說,這些興致勃勃來到中國的使臣團,根本無足輕重。

他還沉溺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認為其他國家來到中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想要爭取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可實際上,當時的世界局勢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工業革命浪潮的席捲,讓許多歐洲國家都開啟了近代化的征程。

相比之下,封閉而落後的大清王朝還是一個農業帝國,遠遠比不上西方國家強大。

傲慢至極的乾隆皇帝,還在接見完英國使臣之後,給英國的國王寫下了一封976字的信件。

乾隆皇帝與英國使臣團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英國使臣來到中國的目的又究竟是什麼?

傲慢至極,固步自封

1793年7月,當乾隆皇帝聽到臣屬前來報告,說是英國使臣已經抵達天津境內時,他還表現出了一副蠻不在乎的態度。

因為在乾隆皇帝的認知里,英國使臣團選擇這個時候來訪中國,大約是具有兩個目的的。

其一是想要為他慶賀今年的生日,其二則是想要前來歸化中國,爭取成為大清王朝的附屬國。

對此,他簡直就是不屑一顧。

當時的清王朝還處於國力巔峰狀態之中,不少國家都前來朝貢,把乾隆皇帝捧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

他始終做出一副傲慢的態度,不僅不能盡地主之誼,還對其他國家的使臣頤指氣使。

所以當他聽說英國使臣團已經到達目的地時,也並沒有表現出一副熱情的態度。

不過,在聽聞英國使臣團帶來了相當豐厚的慶壽禮物時,他終於有所動搖。

之後,乾隆皇帝正式接見了英國使臣團,但首次見面,他們之間就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常理,任何人見到乾隆皇帝,都必須對高高在上的天子行跪拜禮。

之前前來朝貢的其他國家,都秉持著入鄉隨俗的原則,滿足了乾隆皇帝的虛榮心。

可英國畢竟是一個經歷了文明開化的國家,已經處於近代化工業社會的他們,很明顯一直在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國與國之間的平等。

英國不是什麼貧窮落後的小國家,使臣團來到中國的目的也並不是想要歸化於大清。

他們只是想以一個平等的態度與大清王朝對話,並且促成英國和大清王朝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既然追求平等,那他們就不可能以附屬國的姿態向大清皇帝跪拜。

所以英國使臣明確告訴大清皇帝,他是代表國家前來出使的,英國並不比中國低一等。

可他的言談卻觸怒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執政多年,早已積威深重,他也從來沒有遇見過如此冥頑不靈,甚至膽敢當面頂撞他的使臣團。

他拿捏著尊貴的姿態,並未在神色上表現出任何的不滿,不過,忠心耿耿的臣屬卻代替他發表了心中的不滿情緒。

他們指著英國使臣的膝蓋,嚴厲斥責對方為何不下跪,為何對乾隆皇帝表現出極大的不尊敬。

兩國之間的文化差距就在此完全體現出來。

英國人認為以一個平等的姿態進行對話,就是最大的尊重,可大清官僚所謂的尊重卻是繁複的禮節。

乾隆皇帝的跪拜禮要求,是英國使臣不能接受的。

首次見面就在雙方的僵持之下告終,乾隆皇帝也因此心懷不滿。

從那之後,他就完全改變了對英國使臣團的態度。

他告訴負責英國使臣團生活接待的官員,只需要供應英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必再拿好吃好喝的東西招待他們。

時間飛快流逝,眨眼間壽誕之日就到來了。

乾隆皇帝大擺宴席,慶祝自己的壽辰,英國使臣團作為英國政府的代表,自然也受邀參加了宴席。

他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豐厚禮物,希望能夠在乾隆皇帝面前為英國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

而且使臣團負責人相信,這些禮物是閉塞的大清王朝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可就是一個簡單的送禮環節,雙方也能鬧出不愉快。

當時英國的使臣拿出了一個熱氣球,告訴大清的官員,這是英國發明出來的,用於偵察敵國部隊的先進工具。

偵察兵只要坐上熱氣球就能夠升到高空,從高處往下俯視地面情況,偵察敵軍的一舉一動。

毋庸置疑的是,在近代化的作戰過程中,熱氣球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是一個在進行過工業革命的國家眼中的實用性工具,對於一個尚處於農業經濟發展階段的封建統治者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乾隆皇帝將熱氣球視為一件荒唐的發明,因為這完全違背了封建王朝一直堅持的等級分明、社會地位森嚴的原則。

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坐上熱氣球就能夠升到高空,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他已經凌駕於九五至尊的皇帝之上。

這在乾隆皇帝的眼中,簡直就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聯想起慈禧太后所做的荒唐行為,這位執掌了滿清大權幾十年的實際統治者,從某些方面來說和她的老祖宗一樣固執。

慈禧太后在體驗西方國家的新型發明汽車時,也因為座位順序而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負責開車的司機,是需要坐在駕駛座上的,但是,駕駛座的位置位於後座位置的前面。

所以在乘坐汽車時,慈禧太后就必須要接受比她地位低許多的司機坐在她的前面。

和一個普普通通的司機平起平坐,這已經超出了她的接受範圍,讓司機坐在自己的前面,這更是挑戰慈禧太后的權威。

就像乾隆皇帝,他也無法接受旁人在他的面前乘坐熱氣球。

清朝的統治階級,始終堅守著那份傳統的虛榮心,不願意接受任何的新鮮事物,不願意拋下固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如此固步自封的國家,又怎麼能在飛速發展的世界局勢中穩步前進呢?

調查情況,得出結論

而在乾隆皇帝壽宴之上發生的事情,讓英國使臣也心生不滿。

他們並不打算在禮物的實用性問題上再跟乾隆皇帝發生爭執,反正在他們的眼裡,整個滿清官僚體系都已經將自己塑造為了頑固不化的形象。

英國的使臣們互相交流,都表示:再跟乾隆皇帝解釋,也不過是浪費口舌。

況且他們來到中國,其實還有其他的目的。

在出使中國之前,英國國王曾經專門接見過使臣團的負責人。

他交給了負責人一項秘密的任務,那就是儘可能的觀察中國的社會情況和政治發展情況,並調查中國社會生活的各項細節。

英國身處歐洲,工業革命之風席捲了整個歐洲世界,所以英國對其他歐洲國家是相當了解的。

但是大清王朝和西方國家畢竟相距太遠,距離上的鴻溝無法跨越,因此英國政府對大清王朝也只是一知半解。

在他們過往的印象當中,大清王朝是一個相當強盛的國家,而且十分神秘,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文明發展成果。

但是他們不確定,經過工業革命而飛速崛起的英國,是否在綜合國力上與大清王朝有一戰之力。

如果他們能確定英國已經在實力上超過了大清,那麼他們便想把侵略的鐵蹄踐踏到中國的土地之上。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次出使大清的英國使臣,身上還背負著間諜的任務。

他們利用空閒時間遊走在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之中,並且與各級官員套話,甚至還繪製了相當詳盡的地形圖,儘可能真實的向英國國王反饋了中國的情況。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政府的做法和英國政府就有異曲同工之處。

日本當初也派遣了專門的使臣來到中國,名義上來說,他們是向中國的皇帝進行朝賀的。

但實際上,這些使臣本身就是間諜。

他們一邊冠冕堂皇的完成自己朝賀的政治任務,一邊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和各領域,及時將探查到的信息傳遞給日本政府。

當時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已經迅速崛起為了強大的亞洲國家。

他們妄想通過侵略來搶奪更多的社會資源,而擁有豐富資源的中國,就是他們的首要目標。

在正式開戰之前,他們通過間諜探取了中國社會的大量信息。

當他們意識到大清的綜合國力已經迅速下降,且已經遠遠趕不上日本的新興實力時,他們便悍然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以大清的失敗而告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葬身大海。

這是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第一次侵略打擊,讓所有愛國同胞永遠銘記在心。

英國也是帶著同樣的目的,當他們意識到落後而閉塞的大清王朝沒有任何高科技的助力時,他們便已經明白,針對中國的近代化侵略戰爭可以提上日程了。

這件事情,為後來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當英國的堅船利炮來到中國時,他們無比確信,那扇看似堅固的大門一定會被自己輕易打開。

封建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和傲慢固執,是造成中國近代化屈辱歷史與悲劇的主觀因素。

親筆寫信,收藏至今

在為乾隆皇帝慶賀完壽宴之後,英國使臣團也表明了他們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英國想要與大清王朝達成合作,想請求大清王朝為他們開設通商口岸,甚至放寬一定程度的居住權,並且在某些大宗交易上提供免稅的優惠。

原本英國的使臣團相信乾隆皇帝一定會同意,畢竟貿易交流是一件雙方合作共贏的事情。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與經濟利益為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想在經濟上迅速占據主動權。

但是他們偏偏低估了乾隆皇帝的自信,低估了所謂天朝上國的固執與傲慢。

乾隆皇帝對英國極為不屑,他嚴詞拒絕了英國使臣團的要求,並表示大清王朝永遠都不會與他們合作。

在乾隆皇帝的觀念當中,他本以為英國使臣是來為自家政府尋求庇護的。

可當他發現對方是站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向他提出合作的要求時,他便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踐踏。

傲慢的乾隆皇帝是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的,他更不可能允許一個他看不起的國家與自己平等合作。

所以他不止拒絕了英國使臣的要求,還親筆寫下了一封信,要求英國使臣給英國國王帶回去。

這封信總共有976個字,每一個字都在表達著乾隆皇帝的憤怒與昏聵。

這封親筆信的中心思想,就是想表達大清王朝的地大物博。

乾隆皇帝告訴英國國王,大清王朝不缺少任何的奇珍異寶,也不缺少任何歸化的其他國家。

所謂交流通商的請求,不止是在損害大清利益,更是在貶低天朝上國的威嚴。

時至今日,這封信依舊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當中,如果有朋友前去遊覽大英博物館的話,或許還能見到這封跨越了時空的信件。

至此,被強制遣返回國的英國使臣雖然沒有完成與大清王朝建立合作的任務,但他們完成了信息探查的任務。

此後,當大清王朝仍然沉溺於美夢之中的時候,英國政府已經開始準備對中國的侵略行動了。

結語

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始終固步自封、傲慢武斷,那這個國家註定是走不長遠的。

清朝末期的統治者,就給其他歐洲國家和亞洲國家都留下了這樣的刻板印象,所以近代的侵略戰爭層出不窮,中國遭受了毀滅性的傷害。

由此可見,對外開放的舉措是多麼必要且正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