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硝煙再起,「英法聯軍」捲土重來

每日守望 發佈 2024-03-30T23:13:12.917956+00:00

這兩天,中國和平外交取得重大勝利——在斷交7年後,伊朗和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大使館。就在伊沙握手言和之際,英法也共敘桑麻。馬克龍是英國的「朋友還是敵人」?「當然是一個偉大的朋友,」英國首相蘇納克3月10日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採訪時這樣說。


這兩天,中國和平外交取得重大勝利——在斷交7年後,伊朗和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大使館。

就在伊沙握手言和之際,英法也共敘桑麻。馬克龍是英國的「朋友還是敵人」?「當然是一個偉大的朋友,」英國首相蘇納克3月10日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採訪時這樣說。

當地時間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會見了到訪的英國首相蘇納克。這是時隔5年的又一次英法峰會。

外界分析,這是一個重要時刻,因為它標誌著兩國關係正常化,因為英法都希望翻過英國「脫歐」後相互爭執的這一頁。

值得警惕的是,路透社報導,蘇納克10日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首腦峰會後宣布,雙方同意兩國協調合作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並將致力增進兩國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協同作戰能力,儘可能善用英法聯合遠征軍的潛力,共同探索研發防空、空戰與長程打擊等武器系統。

同日, 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國防參謀長海軍上將拉達金與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舉行對話,提出進一步推進兩國軍事關係的新舉措。

雙方除了重點討論烏克蘭和未來十年進一步整合雙方武裝部隊的雄心,印太地區的合作也是主要議題之一,雙方商議通過輪流部署英法航母,將歐洲軍艦永久部署在該地區,以促進區域安全穩定。

「英法聯軍」捲土重來?對於英法意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怎麼看?談4點看法。

第一,試圖增加軍費預算。

眾所周知,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是少有的十分強調國防自主化的國家,國防工業也是歐洲各國中最完整的。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就是全球除美國以外唯一的核動力航母。

最近,法國還在實施下一代航母PANG項目,最新方案下的PANG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約75000噸,幾乎是「戴高樂」號航母的兩倍左右,最高航速也提升至30節,使用電磁彈射技術,而且外形接近美軍「福特」級核動力航母。

儘管PANG航母性能上將遠超「戴高樂」號,但也比「戴高樂」號更燒錢。想當年滿載排水量4萬噸級的「戴高樂」號,都因造價30億歐元,而讓法國打消了建造二號艦的計劃。

沒錢怎麼辦,那就只好效仿美國,炒作所謂「威脅」了,與英國一起試圖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藉此增加國防預算。

因為法國現在的年軍費開支約為400億歐元,但法國希望未來提升到600億歐元。

英國曾經擁有世界第一海軍,而作為航母的誕生地,也曾是數一數二的航母大國,然而二戰結束以來,英國航母編隊的實力持續下降,特別是在2014年「無敵級」輕型航母全部退役後,英國海軍還出現了三年的「航母空窗期」,直到2017年新一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建成,才結束了這種尷尬狀態。

英國人咬牙硬是造了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此番與法國叫囂輪流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看來也是想增加軍費,可能再造更多的航母。

第二,劍指中國意味明顯。

最近,外媒發表《2026年:四枚中國高超音速飛彈擊沉戴高樂號航母》的文章,從烏克蘭危機聯想到所謂的「台海危機」。

文中還提及法國召集40名專家,分析2030年的威脅,假設2026年俄軍進入北約領地,而台海局勢也緊張,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也前往亞太。

文章炒作稱,「戴高樂」號戰鬥群進入到中國附近海域,隨即被解放軍的15枚艦載「鷹擊-21」高超音速飛彈鎖定,其中4枚「鷹擊-21」命中「戴高樂」號,「戴高樂」號很快葬身海底。

從文章的臆測來看,法國認為「戴高樂」號一旦進入印太地區,就會面臨解放軍的高超音速武器鎖定,並可能在必要時候被擊中。

如此看來,外媒這篇文章正是為法國聯合英國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進行輿論鋪墊。

眾所周知,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早就是印太地區不懷好意的常客。

早在2021年5月,英國海軍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開赴印太,執行遠航任務,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最近,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其製作的紀錄片《戰艦:使命之旅》中披露,2021年英國航母編隊在南海航行時,曾發現一艘俄制基洛級潛艇,並出動反潛直升機將其成功驅離。

這次事件發生在2021年8月英國航母編隊在南海進行所謂「自由航行」期間。

讓英國媒體集體狂歡的是,「里奇蒙」號護衛艦在航行中使用艦載聲吶在編隊後方約20海里(37千米)距離上,發現一個疑似潛艇的水下目標,判斷可能是「中國海軍的基洛級常規潛艇」。

隨後,英軍出動反潛直升機向目標海域投放聲吶浮標,進一步確定潛艇位置,而在行蹤暴露後,潛艇撤退了,從而讓航母擺脫了可能的跟蹤。

考慮到南海局勢的複雜性,英國海軍此次曝光的相關信息時存在明顯的輿論誤導趨勢,更多出於博眼球的目的。

不過,有關軍事專家稱,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話,在英國軍艦發現潛艇之前,中國潛艇早就可以擊沉英國軍艦了。

對於英國航母編隊進入南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明確發出警告:中方尊重各國艦船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但堅決反對有的國家出於挑釁的目的,不遠萬里派軍艦過來刷「存在感」。中國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堅決有效應對。

最新消息顯示,英國也在加大對中東事務的介入。當地時間3月10日,卡達空軍與英國空軍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組建的「颱風」戰鬥機聯合飛行中隊將在未來兩年駐紮英國康寧斯比皇家空軍基地。

必須奉勸英法一句,中國是和平國家,中國和英法也沒有當下恩怨,英法沒有必要惹事情。如果硬要來惹事情,必然會吃不了兜著走。

第三,配合美國推行所謂「印太戰略」。

此前,美國已經和英國舉行了「最高級別」會談,討論如何更緊密地合作,以減少在台灣問題上和中國大陸「開戰」的可能,並首次探討了「衝突應變計劃」。

看來,英法意欲輪流在印太地區部署航母,背後大概率有美國人的影子。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在印太地區活動時,還停靠在美國海軍的橫須賀基地,這也是英航母首次在日本停靠。

日媒報導炒作稱英國此舉是「著眼於中國」,旨在展示為實現日美提倡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而合作。英國航母編隊與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展開共同訓練,目的就是強化和提高夥伴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協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澳兩國簽署《互惠准入協定》之後,英法兩個域外國家也蠢蠢欲動,企圖與日本簽署類似的協定。

最近一段時間,英法兩國與日本的防務關係不斷強化。英國和日本簽署軍事協議,允許互相駐軍。也就是說,以後英國軍隊將能駐紮在日本,日本軍隊也能駐紮在英國。

英國和日本還達成了聯合開發下一代戰鬥機發動機的合作協議。西方媒體普遍認為,這明顯針對的就是中國

法國和日本的防務合作同樣密切,此前日本與美國和法國在其境內舉行了聯合軍演。

需要警惕的是,美國總統拜登9日公布總金額達6.8萬億美元的2024財年聯邦政府財政預算案。預算案顯示,白宮希望為五角大樓撥款91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存在,這高於上一財年的61億美元。

還計劃為印太司令部撥款153億美元,用於強化關島和夏威夷的飛彈防禦系統等事項

白宮在預算案摘要中毫不掩飾地表示:「中國是美國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的競爭對手。」

美媒援引美國防長奧斯汀的話稱,這些預算顯示美軍正在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加速美國軍力的研發與現代化。

美國務卿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宣稱,當前是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美國要在競爭中勝過中國,也要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角色。

對於美國聲稱要「塑造中國周邊戰略環境」,重要抓手就是「印太戰略」,我外交部長秦剛表示,美國的「印太戰略」標榜自由開放,實際上拉幫結夥,搞各種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號稱維護地區安全,實際上挑起對抗,策劃「亞太版北約」;宣揚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要「脫鉤斷鏈」,破壞地區一體化進程。

英法距離中國那麼遠,彼此沒有直接地緣矛盾,英法不應該跟隨美國,更沒有必要跟著美國冒險,一副要上門搞事情的樣子。如果英法非要當馬前卒,那如果栽了跌了,也不能怪誰。

第四,英法貌似握手言和,其實貌合神離。

外界分析,英法領導人重啟英法關係的嘗試,不僅對雙邊關係很重要,對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也很重要。

不過,兩國領導人是否有能力處理好非法移民船問題,以及美英澳打算建造價值數十億英鎊的核潛艇,也將使兩國關係受到考驗。

在此次英法峰會後,一個激怒法國的問題將再次浮出水面。蘇納克下周一將飛往美國,與美澳領導人就2021年達成的「奧庫斯」三方防務協議舉行會晤。法國曾因美英澳這一協議丟掉一樁潛艇大單。

總而言之,亞太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

有關國家開展防務合作,應當有利於增進各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與合作,不應製造假想敵,更不應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到亞太地區。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識時務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愛好和平的我們不怕鬼、不信邪,英法妄圖挑起事端、唯恐天下不亂,沒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