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國堵在第一島鏈?美布局成型,日澳參與圍堵,中方有破敵之策

田柳talk 發佈 2024-03-31T01:56:37.197093+00:00

日本護衛艦下水,澳大利亞購買核潛艇,美國在太平洋的布局已經初步成型,中國必須做好準備。自從決定要全面和中國進行競爭之後,美國就把太平洋當做棋盤,把自己的盟友當作棋子,不斷排兵布陣。

日本護衛艦下水,澳大利亞購買核潛艇,美國在太平洋的布局已經初步成型,中國必須做好準備。自從決定要全面和中國進行競爭之後,美國就把太平洋當做棋盤,把自己的盟友當作棋子,不斷排兵布陣。

太平洋上的這些力量,有不願意被捲入戰爭的,比如東協,就一直在中美之間玩「平衡手」,希望兩個大國能彼此牽制,保證這片區域的和平穩定。

但也有一些國家,比如一直有「大國夢」的日本,和「五眼聯盟」這個小圈子的核心成員澳大利亞,都很願意配合美國。

這些國家認為,中國被壓垮之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將會迎來一輪再分配,而它們,可以在這輪分配中吃掉那些現在被中國占住的蛋糕。

目前,距離美國第一次明確提出「重返亞太」的戰略,剛好已經過去了十一年。美國在太平洋要用那些棋子、布一個怎樣的局給中國,也基本可以看清楚了。

美國的太平洋布局,是一個「大圈套小圈」的模式:進,以日本為核心,用第一島鏈這個「小圈」圍堵中國;退則以澳大利亞為大本營,靠著第二島鏈這個「大圈」維持美國在太平洋的存在感。

為了實現這套戰略構想,美國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對日本「再武裝」以及澳大利亞擴軍的支持。這兩個國家也「投桃報李」,一方面不斷擴軍備戰,一方面也不斷做輿論動員,把台海問題當做抓手,聲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等等,和美國同氣連聲。

日本作為「小圈「的先鋒,最近的一系列動作都非常激進和危險。首先,是大規模增加軍費,發展攻擊性武器,事實上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

和平憲法,是二戰結束之後,同盟國給戰敗國日本劃定的一條紅線。裡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日本放棄主動發動戰爭的能力,不能組建有能力「交戰」的國防軍。日本的右翼一直覺得,因為和平憲法限制了日本發展武裝力量的能力,所以日本才沒能獲得和自己經濟地位匹配的「大國地位」。

美國對日本的控制非常深。美國在全世界有750個軍事基地,120個都在日本,比曾經處於冷戰前線的德國都多。美日在二戰是有歷史恩怨的,二戰結束之後,日本還一度在經濟上成為過「世界老二」,威脅過美國的霸主地位,所以美國對日本一直非常警惕。

但現在,為了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給日本鬆綁。日本右翼也立刻跟進,揮舞著「中國威脅」這面大旗,大幅度提高軍費。

今年岸田內閣通過了最新版本的國防預算案,比上一年直接提升了近三分之一,在非戰時狀態下,這樣的擴軍速度,放在全世界都不多見。其次,就是不斷在中國周邊挑起矛盾、製造爭議。除了叫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之外,釣魚島問題,也是日本「攪渾水」的重點。

比如最近幾天,日本海自剛剛接收了「最上」級護衛艦的4號艦「三隈」號。這種護衛艦對外公開的滿載排水量可達5500噸,這在護衛艦裡面算比較大的了,並且配備了專門的主炮和整套的近防系統,還兼顧了電子偵察能力。

按照設計任務要求,該型護衛艦將用來替換海上自衛隊地方部隊裝備的老舊通用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但也同樣能夠在近海和我們的海警船、護衛艦進行周旋。這款護衛艦在設計之初,就被公認為是要用來在釣魚島周邊巡航,針對中國的。

按照日本的計劃,這個型號的護衛艦,一共要造12艘,基本都是承擔在東海的巡航任務。日本右翼認為,中日之間摩擦越多,日本背後的美國介入東海、南海的抓手就越多。

同時,日本還可以靠著美國的「撐腰」,在這些爭議地帶牟取更多不正當利益,算是和美國「互惠互利」。現在日本的種種動向,證明了他們確實正在遵循這條思路。

這種想法的確是很危險,但在單純的軍事層面,日本這麼做能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很有限,因為這無法從根本上逆轉中日當前的軍事實力差距,僅就海上力量的差距他們就難以追趕,因為我們能自由建造大型航母以及核潛艇,而日本不能。

或許日本能在突破和平憲法之後建造大型航母,但核潛艇可不是日本想造就能造的,他們只在上世紀60年代造過一艘核動力水面船舶,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幾乎是零。所以,對於日本,我們只需要在戰術上重視就行。

如果是日本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麻煩製造者」,那麼澳大利亞在「大圈」扮演的角色,就是替美國守住太平洋利益的後備方案。雖然美國在第一島鏈對中國的圍堵來勢洶洶。

但美國心裡很清楚,只要中國保持發展的勢頭,第一島鏈上的國家,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層面來說,就算全部加在一起,都沒辦法和中國抗衡。

而且,美國對第一島鏈的影響力,本質是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早該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了:島鏈上的不少國家,比如印尼、泰國,本來就對美國的「太平洋爭霸」構想沒太大興趣,更想要和中國合夥做生意。

台灣地區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是遲早要回家的;日本現在和美國靠得很近,但是從歷史上看,這個國家在外交中非常「勢力」,一旦中美的實力發生逆轉,很可能立刻就會跳反。

美國心裡也很清楚,退守第二島鏈,只是時間問題。這幾年,美國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一邊鼓勵日本這樣的「馬前卒」擴軍備戰,一邊把自己的力量偷偷撤出第一島鏈。

目前,美國陸續從日本撤出的裝備包括B2、B-52H,F15,等等。這些機型一部分撤到了夏威夷,一部分撤回了美國本土,還有一部分,就被部署在了澳大利亞。

美國現在給澳大利亞提供的,很多都是戰略武器。除了前面提到的兩款能搭載核彈的戰略轟炸機之外,美國還在通過美英澳三邊軍事協定,向澳大利亞輸出核潛艇。

英國媒體最近爆料了一則消息,現在,澳大利亞已經明確了自己的「擴核」計劃,將會從美國手中購買至少5艘核潛艇,並且,還要全力發展「製造」核潛艇的能力。

美國對澳大利亞的武裝,聚焦在核威懾上,不是衝鋒陷陣用的,而是警告它想像中的戰略對手,也就是中國,再突破第一島鏈之後,如果還想更進一步,美國就要犧牲自己「五眼」中的核心盟友來和對中國發起核戰爭。

並且這麼做,事實上也是幫助澳大利亞奠定了在南太平洋地區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這5艘核潛艇一旦到貨,首先受到威脅的可不是我們中國,而是澳大利亞周邊的這些國家。

因此他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極力反對這項計劃,現在澳大利亞僅憑常規艦艇就能在大洋洲稱王稱霸,那要是裝備了核潛艇,這些國家將永無翻身之日。但這些對於美國來說,似乎又不不值得花心思去考慮。

美國在太平洋的布局基本已經落定。中國過去做了很多,拉攏東協,攪黃了美國用來搞經濟封鎖的TPP,利用RECP和日韓建立起了事實上的自貿區等等,但很明顯,做得還不夠。

現在,日本在進攻性武器的研發上剛剛起步,澳大利亞的核潛艇訂單交付,大概也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留給中國的窗口期,大概就只剩下十年。這十年,隨著中美在太平洋上的博弈日趨激烈,什麼變化都有可能發生。

我們現在的確是在印太地區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基本盤,只是這個基本盤多數還是靠經貿關係在維持著,但對於日本澳大利亞這些或是野心勃勃、或是在文化血緣上美國同氣連枝的國家來說,單純的經濟手段,恐怕不足以讓它們放棄自己的地緣政治野心。

對於這一點,我們也有非常清醒的認識,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腳步從未停止,這幾年全軍都在不斷接裝新裝備,錘鍊新戰法,就是為了以武止戈,威懾這些宵小。如果日本澳大利亞還執迷不悟,那麼在必要時,我們是可以讓他們付出代價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