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40年前的起點,上海四重奏再出發,用琴弓丈量祖國大地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3-31T02:26:28.442127+00:00

1983年深秋,四個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生因為對一個「小目標」的嚮往,開始了每周七天的弦樂四重奏練習,這個小目標就是「或許可以有機會出國看看」。兩年後,小目標達成。1985年,四個年輕人第一次走出國門,帶著磨練了無數次的四首弦樂四重奏赴英國參賽,出人意料地獲得第二名。

1983年深秋,四個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生因為對一個「小目標」的嚮往,開始了每周七天的弦樂四重奏練習,這個小目標就是「或許可以有機會出國看看」。

兩年後,小目標達成。1985年,四個年輕人第一次走出國門,帶著磨練了無數次的四首弦樂四重奏赴英國參賽,出人意料地獲得第二名。四人還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取名「上海四重奏」,沒想到從此名揚國際。

40年後,上海四重奏回到了幼時生活成長的復興中路,拉開了4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3月12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海四重奏將帶來「古典三傑」海頓、莫扎持、貝多芬的三首弦樂四重奏,回到40年前的起點,演奏當年他們最為著迷的作品。

與此同時,上海四重奏公布了40周年系列活動,除了和上海交響樂團共同策劃多場演出,還將在廣州星海音樂廳駐場一周演出4場,並在全國展開跨度6000公里的巡演,用4把琴弓、16根琴弦丈量祖國大地。

兩年前,上海四重奏便開始與多個音樂機構共同策劃40周年系列活動,「這麼多年一年一年過,我們沒覺得40周年特別不同,但希望以此為契機,繼續保持我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希望做一些以前一直沒有機會或時間實現的事情。」

上海交響樂團為上海四重奏送上四幅紀念照片,恩師丁芷諾(左)見證現場。

上海交響樂團為上海四重奏送上慶生蛋糕。

1983年,為了備戰英國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比賽,上海音樂學院新秀李偉綱、李宏剛、馬新樺、王征組建了上海四重奏。如今滿頭白髮的丁芷諾,正是其在室內樂上的啟蒙恩師。

當時,丁芷諾剛從美國訪學歸國,便接到任務,要為學校備戰比賽的五組四重奏當老師。

「我們硬著頭皮上。一窮二白,沒有樂譜,沒有教材,他們也沒有經驗,不能拉太難的曲目。」她至今記得,借譜嘗遍艱辛,有些樂譜還是她從美國花高價買回來的,「大家只能撿容易的、手頭上就有的曲目練習。」

上海四重奏選了四個曲子,莫扎特、勃拉姆斯、巴伯、貝多芬,而之所以選貝多芬的《第十六弦樂四重奏》是因為短小,「後來才發現那是貝多芬最有哲理的作品,等於一上來就選了莎士比亞最難的劇來演,而我們還沒有那個城府。」李偉綱回憶。

1984年夏,上海四重奏在上海音樂學院排練廳。

上海四重奏從此開始了每周七天、每天五到七小時的弦樂四重奏練習。因為重奏練習,李偉綱、李宏剛兄弟還和父親鬧起了矛盾。

「當時的人都覺得獨奏了不起,家長也更願意孩子拉獨奏,他們卻能沉下心來拉重奏。」丁芷諾帶著一本相冊來到現場,在一張發黃的老照片裡,李宏剛滿臉透著不開心。原來,哥倆當時還有獨奏比賽任務在身,父親希望他們全力以赴獨奏,停止重奏訓練。丁芷諾從中斡旋,讓他們先練獨奏,再排重奏,這才有了後來的英國之行。

不只是手把手教學的老師,丁芷諾還一路看著二人出生、成長。

「丁老師就住我們樓下,我們從小就在她家外面的院子裡玩。我私下也不喊老師,叫『老虎阿姨』,因為我們都屬老虎。」李宏剛回憶。小院還有一個有名的笑話,有一天,李父借了丁芷諾的自行車去買米,卻忘了騎回來,默默把60斤米背了回來,「丁老師也有點健忘,第二天還問自行車哪去了。」

1985年,上海四重奏在英國比賽。

1985年,上海四重奏載譽歸來,丁芷諾(中)隨行。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初出茅廬的上海四重奏在英國比賽中斬獲第二名,不僅上了《人民音樂》的封面,還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勳章,名噪一時。

這次比賽點燃了李偉綱對室內樂的熱情。載譽歸來時,他的心裡卻很清楚,「我們對室內樂還是一無所知,還好不是第一名,因為我們還沒預備好開始職業生涯。」比賽中他發現,很多美國四重奏在一起五六年,手裡至少有二三十首拿手的曲目。

再之後,上海四重奏踏上了更遠的路途。他們前往紐約,隨多位重量級室內樂前輩繼續了4年至關重要的四重奏訓練,並於1987年在紐約舉行首演,隨即簽約了世界級的經紀公司,開始了職業四重奏的全球巡演生涯,「走了更遠的路,我們見識了更多的有趣,明白了更多的真理,認識了更多的朋友。」

1988年,上海四重奏在韓國演出。

上海四重奏1983年破殼而出時,如今的第二小提琴於翔還沒出生。

雖然獨奏成績亮眼,但剛進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時,他便熱衷於室內樂活動。六年時間裡,他所在的重奏組前後換了六撥人,只有他堅守到最後,「獨奏太孤單了,室內樂是我愛上音樂的最大動力。」

2020年,32歲的於翔成了上海四重奏的一員,並追隨其歸國的腳步,從生活工作了多年的美國來到天津茱莉亞學院,為中國的室內樂教育發力,「希望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室內樂,希望未來的中國能湧現十幾組世界級的四重奏。」

一起紮根中國的還有土生土長的紐約客尼古拉斯·薩瓦拉斯。

加入上海四重奏那年,他才25歲,一晃而過,23年過去了。因為滿臉鬍子,有時他會被誤認為是組合里年齡最大的一個。「我們有過4位大提琴,前三位分別呆了2年、4年、10年,他是時間最久的一位。」李偉綱笑說。

對青少年時代的薩瓦拉斯來說,中國是遙遠而神秘的存在,加入上海四重奏之前,他始終無法想像,自己的一半人生會和中國產生如此緊密的聯繫。

「大多數美國人沒有了解中國的渠道。我以前對中國音樂也不太了解,只在唐人街零星聽過。」2000年以來,他幾乎每年都會隨上海四重奏來中國演出,演奏了大量中國作品,對中國的音樂、文化、美食、方言和秀美奇異的山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中國朋友。

40年來,上海四重奏累計演奏了至少300部經典作品,委約眾多當代作曲家創作了一批室內樂作品,履及35個國家,演奏過近3000場音樂會,錄製了30多張唱片。

「一眨眼,沒想到李偉綱、李宏剛都近60歲了。」丁芷諾感慨,重奏組組建起來很容易,但往往沒幾年就消失了,最難的就是堅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任務。他們代表中國站在國際室內樂的舞台上,做出這樣的成績,了不起!」

上海四重奏成立40周年巡演啟程音樂會海報

【40周年四大板塊活動】

一、與上海交響樂團共同策劃:回到一切的起始點

有了40周年系列想法之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因為這個室內樂組合就是以上海命名,李偉綱、李宏剛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於翔少年時便開始在上海居住和學習直到大學期間去美國繼續深造。

很自然的,我們和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聯繫在了一起:李偉綱、李宏剛的母親曾長期擔任上海交響樂團的副首席,我們很小就開始聽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青少年時期很多時間都經過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所在的街道和區域,我們也長期作為客座首席與上海交響樂團一起演出,在2021/2022音樂季作為駐團藝術家和上海交響樂團探索更多的演出形式。

這是一種貫穿了40年的經歷,所以40周年系列演出選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拉開帷幕。今年秋季,在上海四重奏成立的「正日子」,我們將再回到上海為大家演出。今年,我們還將和上海交響樂團演出一首非常特別的協奏曲,這也是之前沒做過的。

二、與廣州星海音樂廳共同策劃:25x40駐場計劃

很多朋友都認為,廣州應該是我們演出過很多次的城市,但陰差陽錯四十年來只去過兩次,恰恰是這兩次演出讓我們和星海音樂廳結下深厚情誼。

2016年,我們和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星海音樂廳在很短時間內便邀請我們演一場四重奏音樂會,星海音樂廳出色的音效、廣州觀眾對室內樂的關注和認可,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兩年前,我們說到2023年是星海音樂廳開幕25周年、上海四重奏成立40周年,應該一起做一點事情來推動室內樂發展。

我們用了一整年共同策劃,最終有了今年4月第一周,連續4場音樂會以及多個音樂教育、音樂分享座談、音樂與城市外延的整體計劃。

4場音樂會13首作品,每一首都有明確出處。比如,過去幾十年,我們在世界許多城市演過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並得到認可,貝多芬是我們的一個標籤,有一場音樂會是「完全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再比如,我們會委約作曲家創作弦樂四重奏作品,也有很多作曲家將他們的作品題獻給上海四重奏,或者我們首演、首錄過許多作品(比如潘德列茨基、譚盾、周龍),有一場音樂會就是集中呈現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來體現我們和許多當代作曲家的淵源。

這樣規模的駐場計劃,是上海四重奏與星海音樂廳第一次做,在國內應該也是第一次呈現。我們希望讓廣州觀眾更了解上海四重奏,也能和星海音樂廳一起推廣觀眾對室內樂的更多認知。

三、與保利劇院院線共同策劃:用弓弦丈量祖國

成立後,我們的大部分生活、演出經歷是在海外,但上海四重奏與祖國始終血脈相連。

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薩瓦拉斯長於紐約,回想青少年時代他曾說,中國是遙遠而神秘的存在,加入上海四重奏之前,他始終無法想像,自己的一半人生會和中國產生如此緊密的聯繫。

這個世紀的前二十年,他幾乎每年都會和上海四重奏來中國演出,了解到了更多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美食、中國的方言和秀美奇異的山川,認識了如此多的中國朋友。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結,上海四重奏和保利劇院院線共同策劃了將於10月舉行的全國巡演:去往那些四重奏從未去過的城市,這些城市不但擁有新建設施優良的劇院,在保利的耕耘下也成了新興的演出市場。

從祖國西南的昆明、南寧,到東南沿海的福州,到南邊的海南島,再到中國地理位置正中的十二朝古都西安——這個跨度超過6000公里的巡演,將以4把琴弓、16根琴弦,作為標尺,丈量祖國的遼闊幅員。

四、40周年紀念唱片:一冊經典與文化融合的音樂筆記

過去40年,上海四重奏在世界多家著名唱片公司發行了精彩錄音,完成了許多重要作品的首次錄音。今年夏天,上海四重奏的最新一張唱片也將問世。

唱片選了四首經典曲目:巴伯的《弦樂四重奏》不僅包含了作曲家巴伯著名的「柔板」,更是上海四重奏成立之後演奏的第一部作品;唱片也會有兩位傑出當代作曲家的作品,被譽為「當代貝多芬」的波蘭作曲家潘德列茨基題獻給上海四重奏的《不曾寫下的日記》,以及華人作曲家周龍以中國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中國民歌》;同時包含弦樂四重奏中演奏頻率最高的作品,德沃夏克《第十二弦樂四重奏「美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