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企業業務全景圖公開!今年AI產品布局劃重點

智東西 發佈 2024-03-31T02:48:08.793604+00:00

智東西3月11日報導,在昨日舉行的2023曠視企業業務合作夥伴大會上,曠視展示了其企業業務全景圖,分享了最新技術和產品布局、在空間數位化落地的最新實踐,並發布全線煥新的硬體產品。

智東西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3月11日報導,在昨日舉行的2023曠視企業業務合作夥伴大會上,曠視展示了其企業業務全景圖,分享了最新技術和產品布局、在空間數位化落地的最新實踐,並發布全線煥新的硬體產品。

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談道,曠視會將自身最核心的技術能力長期保持領先,同時跟合作夥伴一起在真正重要行業領域深耕開發,並堅定沿著AIoT這條道路往前走,不僅聚焦於技術科研,還會聚焦於如何將科研變成好的產品。

大會期間,曠視聯合創始人、企業業務事業部產研負責人、AI產品官楊沐,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市場負責人喬梁接受智東西等媒體的採訪。楊沐談道,人工智慧(AI)行業會先在To B方向落地,曠視在身份識別和感知分析領域處於全行業領先,市場將是檢驗AI產品的唯一標準。

一、曠視印奇:兩個方向、兩個核心文化、兩大關鍵詞

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說,曠視通用人工智慧體系有四大模塊:感知、決策、執行、反饋,就像一個人有眼睛、耳朵有各種傳感器可以感知外部世界,有大腦做決策控制身體做執行,背後隱含的是知識和邏輯體系。

在他看來,未來十年人工智慧會有兩大發展方向:「AI in Digital」與「AI in Physical」。

「AI in Digital」即以ChatGPT為代表的技術,將給數字世界帶來新技術範式的遷移。「AI in Physical」即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將AI技術引擎與硬體載體結合,產生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智能機器,對物理世界進行改造。

曠視要做影響物理世界的AI技術創新。其三位一體布局包括基礎科研(通用視覺大模型/細分領域大模型)、AI核心技術基礎設施(AI生產力平台Brain++、開放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算法生產平台AIS)以及智能機器(邊緣計算盒子/面板機/AI IPC/機器人/自動駕駛)。

印奇說,曠視有兩個核心文化:一是技術信仰,二是價值務實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曠視建立了一套強大的技術體系,並成長為中國AI技術創新的領軍力量之一。曠視研究院建立了由500名AI研究員構成的研發團隊,能輸出從底層深度學習框架,到算法研發、軟硬一體化產品的完整技術能力。這一研發體系的規模足以媲美許多全球巨頭企業。印奇認為,如果在AI核心技術上無法引領,曠視乃至中國的AI企業,就會在全球競爭中逐漸失去地位。

他還談道,僅有好的AI技術遠遠不夠,必須將其變成最好的產品,並與合作夥伴一起為客戶創造價值。今年,曠視希望將算法量產能力批量供給合作夥伴,把AI產品變得越來越平民化。

在印奇看來,後疫情時代,AI產業兩大趨勢更加明顯,一是頭部領域整合加劇,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產業整合度越來越高;二是碎片領域分工精細化,每家企業都有機會找到自身的定位。曠視為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彈藥」和產品,期待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更多垂直領域精細化的產品出現。

未來兩到三年,曠視通過產業合作實現價值的核心有兩大關鍵詞:「降低門檻」與「場景創新」。

一方面,推動AI技術易用性的實現,降低開發難度與成本,讓合作夥伴更專注於挖掘行業剛性場景需求。另一方面,與更多懂行、懂客戶的合作夥伴一起聯合創新,面向更廣闊的AIoT和數位化轉型市場,創造更加豐富、有價值的場景應用。

二、解讀空間數位化業務落地進展,公布曠視企業業務全景圖

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負責人趙康談道,曠視企業業務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曠視很多技術切實變成軟硬一體的產品,與合作夥伴的方案整合,最終幫助客戶創造價值。曠視不斷地抓住場景共性,融合為場景解決方案,打破行業邊界,促進AIoT規模化落地。過去一年,曠視與全國夥伴共創了80多個場景方案。

他總結了曠視企業業務在空間數位化業務落地的三個關鍵力:產品力、生態力共同支撐場景力場景力是指與夥伴共同實現客戶海量場景的應用價值;產品力需要產品本身技術過硬並具備可交付性、易應用性;生態力是指企業從採購伊始將責任納入重點考核因素,目的是能夠對合作夥伴支撐到位,向生態要資源。

趙康分享了一張曠視企業業務場景化全景圖,橫向是曠視與合作夥伴在不同場景實現不同的產品平台,縱向分為三個層次(模組、單品、場景產品方案)。

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客戶拓展負責人董迅認為,要想走得長遠,一定是把曠視的技術和閉環的方案做在最前面,輔以曠視硬體,到用戶側對於產品價格敏感度就不那麼重要了。

三、好的AI產品:高性價比、少品類、高性能

曠視聯合創始人、企業業務事業部產研負責人、AI產品官楊沐談道,對於AI產品而言,產品是海量場景與海量能力的連接器,「簡單用AI」最能體現曠視企業業務今年規劃產品和發布新品的思路。據他預測,未來3年,AI產品在整個市場的增長量會出現強勁增長的勢頭。

一個真正好的產品必須能夠簡單被使用,這體現在選品簡單交付簡單,最後客戶使用現場的時候依然能夠收穫好口碑。在這一產品規劃思路的指導下,曠視希望今年所有產品設計都能做到讓客戶「閉著眼睛選」,即兼具高性能、高性價比、少品類等屬性。

據楊沐透露,曠視企業業務今年的產品報價單列表中將包含超過60%的新品,確保「所有產品競爭力在市場上還處於一線能打的地位」;同時將發布更多針對不同渠道、不同產品定位的產品系列,並保持堅定「少品類、高擴展性」的設計思路,保證算法的領先性和產品品質。對於「易交付」,曠視將與合作夥伴一起形成更強的「生態力」。

在提高使用體驗、降低部署門檻方面,曠視的魔方、盤古、鴻圖等等系統都在做軟體升級,通過一鍵部署、一鍵配置等方向,讓安裝實施過程中使用AI設備就像使用路由器般配置簡單。

曠視有身份識別類產品、感知分析類產品、創新型產品方案三大產品體系。其中身份識別類產品在開發靈活性上會推出Linux和安卓SDK,以方便合作夥伴開發自定義通行面板機和接入該平台,曠視還會針對掌紋推出新品。感知分析類產品也會推出行業盒子、行業相機等新品系列,同時在提高交付體驗方面下大功夫,並保持算法精度、種類、領先性業界一流的供應。

四、逐步補全硬體單品與場景,與客戶產生更強粘性

在採訪期間,楊沐與曠視企業業務事業部市場負責人喬梁一起同智東西等媒體進行深入交流。楊沐認為,大部分的AI場景還沒到同質化競爭階段,曠視更多關注的是真正有實際使用和轉化的場景,通行類產品成熟度相對較高,其他產品品類則遠遠沒有到同質化競爭比拼價格的階段。

按楊沐的理解,AI行業仍處於技術成熟過程中,一開始落地一定是To B的,這對產品經理產生兩個重要訴求,既要懂AI技術的優勢和缺陷,又要懂行業。

當前曠視企業事業部分為多個BU,有面向運營商市場的BU、面向產品方案的BU、面向區域合作夥伴生態的BU等,每個BU分別聚焦一個行業、一個市場。在此基礎上,曠視不斷鼓勵和將技術人員往產品經理方向引導,讓產品團隊中有技術背景的人和來自傳統行業的人一起交流碰撞,使產品越來越貼近客戶的需求。

楊沐談道,對於AI產品來說,市場是唯一的檢驗標準。幾年前,曠視主要賣SDK產品和線上SaaS服務類產品,更多是將算法本身打磨好。近三年,曠視通過企業軟硬一體方案的規劃,做小閉環方案,逐步補全硬體單品與不同的市場場景,比如三年前做面板機、兩年前做邊緣計算、去年逐漸補上攝像頭、單品品類補全後做一體機的形態等,一步步朝著規模化邁進。

「賣出產品只是第一步,」喬梁說,曠視對客戶的服務是從賣出產品開始,往後還有交付產品和使用產品兩個觸點,從客戶體驗的生命周期來看,產品能夠做到滿足各方需要之後,才能產生復購、和客戶產生更強的粘性。

針對曠視今年的產品煥新計劃,楊沐說,以面板機為例,原先只有最高端的煥新,現在會推出標準款、渠道款,每個等級對應到管理策略有所區別,使得產品更加匹配市場上的現有需求。

喬梁補充說,「煥新」涉及兩個層面,一是硬體產品煥新,二是算法煥新。硬體層面的煥新主要針對合作夥伴,讓用戶獲得能夠更加貼近其具體需求的產品;算法層面的煥新,不是讓客戶更換已採購的產品,而是採用算法定義硬體的方式,讓客戶硬體里的算法可以不斷煥新。

結語:聚焦客戶價值,拼場景創新硬實力

自2011年成立至今,曠視一路見證和經歷了AI產業的變遷,並以「技術信仰,價值務實」為基因,通過將前核心AI能力與場景結合,基於對垂類行業的深入理解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從而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正如印奇所言,AI細分賽道已逐漸形成頭部效應,能夠持續提供可靠產品和服務的頭部公司將越來越集中,只有少數公司能夠長期活下來、活得好。而活得好,不僅離不開高標準、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產品,更要遵循市場邏輯,通過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通用性來解決行業剛性場景的所需所急,藉助生態之力推動AI應用規模化落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