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將集體普及16GB+512GB,內行人說出真實原因

黑貓科技迷 發佈 2024-03-31T04:02:06.616201+00:00

電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七八年前的酷睿i3老爺機,加一條8GB內存,換塊固態硬碟就能重獲新生,輕度辦公基本感覺不到卡頓。

當數碼設備的計算性能提升到一個「臨界點」後,內存、硬碟性能的重要性,就開始反超處理器了。電腦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七八年前的酷睿i3老爺機,加一條8GB內存,換塊固態硬碟就能重獲新生,輕度辦公基本感覺不到卡頓。

這是因為電腦的軟體生態已經發展成熟,在沒有增加新功能的前提下,軟體的性能需求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時候,硬碟加載速度才是影響電腦流暢度的關鍵,性能反而是次要的——這可能就是英特爾擠牙膏的理由吧。

不難發現,在2023年,智慧型手機也來到了「性能過剩」的階段。驍龍778G明明連驍龍870都打不過,但是下至千元價位,上至4K價位,都有廠商在用——關鍵是消費者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對性能的變化幾乎沒有概念。

不得不說,手機的發展確實到了瓶頸期,性能開始過剩,外觀基本定型,功能也找不到突破點。在這種情況下,手機廠商只能通過「堆參數」來創造需求——比如普及超大內存。

你會發現,在2023年,很多廠商都開始把「大內存」視為最重要的賣點之一。有些廠商甚至喊出「8GB內存該淘汰」的聲音,一副「為消費者請命」的模樣。

舉個例子,Redmi K50的最高配置是12GB+512GB,而Redmi K60的最高配置已經達到了16GB+512GB,真我GT Neo5甚至提供了16GB+1TB的超大內存方案。要知道,它僅僅是個驍龍8+次旗艦,而非高端旗艦。

種種跡象都在指明:手機大內存時代,已經提前來臨。根據數碼閒聊站的曝光,手機廠商將集體普及16GB+512GB,接下來榮耀、OPPO、小米、vivo的正代旗艦機,都提供了16GB+512GB、16GB+1TB的版本。

問題來了,為什麼大家一夜之間變得如此「慷慨」?

其實,手機廠商普及16GB+512GB大內存,真實原因是供應鏈上游的內存價格崩盤。為了驗證這個消息,我特意去查了一下NAND、DRAM的價格指數走勢圖。

可以看出,在大半年以來,不管是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還是DRAM內存晶片,價格都在暴跌。

簡單來說,內存價格崩盤是前提,手機廠商只是順水推舟。

作為消費者,你只需要知道:今年買手機是個很好的時間節點,可以一步到位地去挑選大內存的手機,堅持5年不是夢。不過既然內存價格已經暴跌,iPhone 14不大幅調整價格的話,就多少有些不「厚道」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