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風寒藥:生薑

謝氏醫藥 發佈 2024-03-31T11:50:35.357756+00:00

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它可以是隱藏在土豆絲里的薑絲,也可以是偽裝成雞腿的姜塊,媽媽也在一直念叨著吃薑好。

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它可以是隱藏在土豆絲里的薑絲,也可以是偽裝成雞腿的姜塊,媽媽也在一直念叨著吃薑好。其實它也是重要的中藥之一。陳修園《本草經讀》說:「生薑與大棗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胃,得棗之甘以養心營,含之能兼調營衛也。」

生薑一名,雖首載於《名醫別錄》,但實出自《神農本草經》,其中品乾薑條下云:「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可見當時二者未加區別入藥。《名醫別錄》根據張仲景等名醫的用藥經驗,將生薑分條立名,謂其「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本草經集注》增補其「歸五臟,祛風邪寒熱……止嘔吐,去痰下氣,除風濕寒熱。」張元素言其「益脾胃,散風寒」;李時珍言其「生用發散,熟用和中」;吳儀洛言其「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郁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均較扼要而中肯。

生薑

中藥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廣東、廣西。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本品氣香特異,味辛辣。以質嫩者為佳。切厚片,生用。

生薑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

注意: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姜以根莖入藥,本應為「薑」,《說文解字》寫作「薑」,訓解為「御濕之菜也」。《本草綱目》引王安石《字說》云:「薑能強御百邪,故謂之薑。」

三姜‬對比

生薑,乾薑,炮姜本為一物,均能溫中散寒,適用於脾胃寒證。但由於炮製的不同,其性能亦異。

生薑性溫味辛,長於發散,又能溫中而止嘔,多用於外感風寒及胃中寒飲等症;

乾薑辛散之性已減,而偏於治里寒之症,故以溫中回陽、溫肺化痰為主;

炮姜又稱黑姜,已無辛散之作用,故以溫經止血及溫中止瀉為其專長。

《本草崇原》

乾薑用母姜曬乾,以肉厚而白淨,結實明亮如天麻者為良,故又名白姜。臨海、章安、漢溫、池州諸處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開化者佳。

太陰為陰中之至陰,足太陰主濕土,手太陰主清金。乾薑氣味辛溫,其色黃白,乃手足太陰之溫品也。胸滿者,肺居胸上,肺寒則滿也。咳逆上氣者,手足太陰之氣不相通貫,致肺氣上逆也。溫中者,言乾薑主治胸滿咳逆上氣,以其能溫中也。脾絡虛寒,則血外溢。乾薑性溫,故止血也。出汗者,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逐風濕痹者,辛能發散也。腸澼下痢,乃脾臟虛寒。《傷寒論》云: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狀如豚肝。乾薑能溫脾土,故治腸下痢。生者尤良,謂生薑能宣達胃氣,用之尤良。

按:桂枝、葛根、柴胡諸湯,並胃逆嘔吐,表寒諸證,多用生薑。夫生薑乃老薑所生之子姜,主宣達陽明胃土之氣,陽明為太陰之府,故乾薑治脾,生薑治胃,臟腑者,子母之謂也。

按:《神農本經》只有乾薑、生薑,而無炮姜,後人以乾薑炮黑,謂之炮姜。《金匱要略》治肺痿用甘草乾薑湯,其乾薑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過則辛味稍減,主治產後血虛身熱,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證。若炮製太過,本質不存,謂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質輕浮不實,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須三衢開化之母姜,始為有力。今藥肆中多以傷水變味之生薑,曬乾炮用,未免有名無實。

現代藥理

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黏膜,具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鎮痛、鎮吐作用。其醇提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心臟。正常人咀嚼生薑,可升高血壓。生薑水浸液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堇色毛癬菌、陰道滴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並有防止血吸蟲卵孵化及殺滅血吸蟲作用。

乾薑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鎮靜,鎮痛,抗炎,止嘔及短暫升高血壓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揮髮油能明顯延長大鼠實驗性血栓形成時間;乾薑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顯著滅螺和抗血吸蟲作用。

炮姜能顯著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應激性及幽門結紮型胃潰瘍、醋酸誘發的胃潰瘍均有抑制作用。

乾薑

中藥乾薑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廣東、廣西。均系栽培。冬季採收,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趁鮮切片曬乾或低溫乾燥者稱為「乾薑片」。本品氣香特異,味辛辣。以粉性足、氣味濃者為佳。切厚片或塊,生用或炒炭用。本品性味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注意:本品辛熱燥烈,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用。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凡味厚之藥主守,氣厚之藥主散,乾薑氣味俱厚,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則旋轉於經絡臟腑之間,驅寒除濕和血通氣所必然矣,故性雖猛峻,不妨服食。」

炮姜

中藥炮姜為姜科植物姜的乾燥根莖的炮製加工品。取乾薑砂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加工炮製。本品氣香、特異,味微辛辣。以表面鼓起、棕褐色、內部色棕黃、質疏鬆者為佳。其性味辛,熱。歸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溫中止痛的功效。

《本草綱目》:「炮姜辛,苦,大熱。」《本草便讀》:「姜炮黑則辛少苦多,燥散之 性已減,溫守之力獨猶,能人血分,協助補藥之力。」

生薑皮

中藥生薑皮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煎服,3~10g。


版本:v1.1

時間:20230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