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美國強大,日本為什麼還非要偷襲珍珠港

光哥說一不二 發佈 2024-03-31T12:21:37.693429+00:00

而邱吉爾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更是直接聲稱我們要贏了。但是在二戰前後,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第一工業大國,早在1894年,美國的GDP就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其自身工業實力可以說十倍於日本。

當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出後,遠在柏林的希特勒頓時暴跳如雷,將日本稱其為豬一樣的盟友。而邱吉爾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更是直接聲稱我們要贏了。

為什麼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讓希特勒和邱吉爾的反應這麼大?美國的參戰影響力真的有那麼大嗎?

二戰之前的美國可不是現在的美國,現在的美國玩起了全球金融霸權,導致國內產業空心化嚴重。但是在二戰前後,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第一工業大國,早在1894年,美國的GDP就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其自身工業實力可以說十倍於日本。

依照當時日軍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打進美國本土。

在太平洋戰場上,即使前期日本通過偷襲占了一些便宜,但是依照美國的工業實力,也能取得壓倒性的生產優勢,從而最終贏得戰爭。

美國的工業實力究竟多強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二戰時期羅斯福通過了對蘇聯的租借法案,僅在1941年4月到1942年4月的一年間,美國就向蘇聯運送了中型坦克2000輛,飛機1300架,吉普車兩萬輛以下以及7.5萬隻湯普森槍。在整個二戰時期,美國為蘇聯援助了40多萬輛汽車、近1.9萬架飛機、約2萬輛坦克、自行式和裝甲車。

以至於史達林在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說;「美國……是機器之國。如果沒有使用通過《租借》得到的那些機器,我們會失去這場戰爭。」

而當美國爆發太平洋戰爭以後,美國的工業機器徹底發動起來。

僅在1941 年美國參戰的那一年,其生產艦船的數量就超過日本整個戰爭中生產的艦船總量。在美國參戰的三年多時間裡,美國海軍總共造了150多艘航母,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周時間就能造出一艘航母。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摧毀的美國戰艦還沒有美國自己生產的多,美國生產的艦船占到了二戰參戰國艦船生產總數的四分之一。

所以美國一旦參戰,即使是在海戰中被日本人打敗,最差的情況也不過是跟日本拼消耗,以日本那狹小的國土與資源,根本就不可能拼得過美國。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看,戰爭的天平遲早會倒向盟軍,日本招惹美國是一項極為愚蠢的決策。

既然如此,就連希特勒和邱吉爾都看到了這一點,那麼為什麼日本看不到這一點?還敢於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將美國逼入到盟軍陣營呢?


  • 直接導火索,石油禁運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對華侵略戰爭,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是需要花錢花資源的,但是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所以他發動戰爭的資源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向國外購買。

而美國作為二戰前的世界第一經濟體,自然也就成為了日本的主要進口對象。比如說在戰爭中最重要的資源石油,石油被譽為工業的黃金。一旦日本的石油沒了,那麼日本就會很難從本土抽調物資用於侵華戰爭,這樣日本的戰爭機器就會持續不下去。

單就石油資源來講,日本進口的石油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美國,其中1937 年來自美國的進口份額占據了 80%,而1939 年占據了85%,

美國在日本前期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過程中,並沒有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美國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一個幫凶。

而對於日本而言,自身國家的石油生命線掌握在美國人手中的滋味並不好受,所以日本也想過改變國內石油資源缺乏的狀況。

在日本二戰時期,日軍大本營一直存在著北上與南下的爭論。

所謂的北上就是派兵北上與納粹德國合作夾擊蘇聯。南下就是派兵占領並掠奪東南亞地區,把東南亞地區變成日本的原料和資源產地。

最終的歷史是日本南下派獲得了勝利,日軍派兵占領東南亞地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南亞地區擁有日本想要的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石油。

對於美國而言,雖然與日本的貿易讓美國賺了不少錢,但是日本的侵華戰爭也讓美國非常不爽,在歷史上美國曾經藉助《九國公約》,與其他列強一同瓜分了在中國地區的利益,而且當時國民黨跟美國走得也很近,美國能從國民黨那裡獲得不少利益。

所以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在美國看來就是日本為了獨吞在中國地區的利益,這是美國所無法接受。

不過美國既不願意對日發動戰爭,也不願意對日採取經濟制裁。

因為當時美國的主要關注點在歐洲,美國的軍艦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用以防範納粹德國,所以美國在亞太地區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防止和日本發生衝突。

如果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然後激怒了日本,那麼大西洋的軍艦就要開赴太平洋和日本戰鬥,如果這時候納粹德國的海軍再參與到戰爭當中。美國海軍雖然實力強,但是並不足以同時應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戰事。

所以美國對日本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容忍,但是美國人的容忍也是有極限的,那就是日本必須停止進行對華侵略戰爭,並且承認美國的在華利益。

而日本想的則是,美國人必須承認中國屬於日本的利益範圍,並且要求美國停止對中國的一切支援,這就是美日之間的利益衝突。

但是日本怎麼可能放棄已經吃掉的利益,隨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越來越不滿,最終美國決定對中國進行援助。

1941年4月17日,美國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450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5月6日,美國宣布軍火租借法案同樣適用於中國。

到了1941年8月1日,美國不僅組建了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志願飛行兵「飛虎隊」,而且這一日羅斯福總統還宣布對日本採取全面石油禁運。

11月26 日,賣國國務卿赫爾交給了日本大使一份備忘錄,美國要求日本恢復到 1931 年(九一八事變)以前在中國的狀況,撤出在中國的軍隊,並且停止支持滿洲國政府和南京政府,美國的態度讓日本惱羞成怒,在日本看來這是美國的最後通牒。

現在日本不僅在石油上被美國卡了脖子,而且美國又對中國進行了事實上的軍事援助,日本的大東亞聖戰快要進行不下去了。


  • 日本的賭徒心理

如何對待美國的外交壓力,這個問題擺到了日本的面前,按照一般人的心理,現在日本是不敢與美國開戰的。因為日本大量的軍隊都消耗在中國戰場上,多面開戰對日本來說無異於自掘墳墓,但是日本的民族精神當中卻有一種深刻的賭徒心理。

這種賭徒心態來源於甲午與日俄兩次戰爭。甲午海戰中,日本戰勝了當時號稱擁有亞洲第一海軍的大清國。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了西方老牌列強沙俄,在日本人看來這是第一次黃種人打敗了白種人,所以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脹。

這兩場戰爭,都是日本都壓上了所有老本,以賭徒心態賭贏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兩場戰爭中,日本在武器裝備上都是處於劣勢地位。賭贏了的日本人對戰爭的勝利進行了錯誤的歸因,他們把原因歸結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所以在二戰以前的日本教科書當中,在提及這兩次戰爭的勝利,日本人都在刻意地強調大和民族的優越性以及勇往無前的勇氣,並將這種民族優越性當成日本人勝利的關鍵因素。

這種民族精神可以用一個詞來歸結,那就是武士道。

這也難怪後來的日本鬼子,會在二戰中高喊著板載發動衝鋒。這是因為日本人打心底相信,僅憑精神的力量是可以超越物質的極限的。

到了昭和時代以後,日本人的賭徒心態徹底失控。

在1926年至1937年期間的短短十一年的時間裡,那些軍國主義入腦的日本人,就喊著天誅國的口號刺殺了4位時任或者曾任日本首相,這些刺殺行動直接幹掉了日本當時最冷靜的政客,結果導致上位的全都是瘋子、賭徒以及好戰的法西斯主義者。

等他們上台以後,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徹底瘋了。

所以日本敢於偷襲珍珠港是毫不奇怪的,在那些狂妄的日本的軍人看來,既然明治前輩能夠以貧弱的國力,用武士道的精神擊敗十倍強大的俄國。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能學習他們的前輩,以強大的武士道精神來戰勝美國。

日本天真的相信,僅靠著武士道精神就能超越物質的極限,在他們眼中英美已經喪失了民族精神變得墮落,美國人全都是少爺兵,只要一開戰這些少爺兵就會變得不堪一擊。


  • 以戰爭促和談,日本的想法

當對美作戰的大戰略確定以後,負責執行的人自然是當時的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

其實山本本人是非常反對跟美國開戰的,山本在年輕時曾經在美國留過學,他曾親眼見識過美國的工業實力,所以他深刻知道美國的實力多麼強大,他知道日本跟美國打起來必敗無疑。但是胳膊畢竟扭不過大腿,既然開戰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就必須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山本五十六知道以美國的國家實力,日本根本不可能是其對手。

所以山本並沒有寄希望於在太平洋戰場上徹底戰勝美國,而是根據日本那神奇的腦迴路,山本希望可以對美國做到「以戰爭促和談」,所以日本對美開戰從一開始奔著求和去,通過武力手段逼迫美國求和。

而偷襲珍珠港便是他所制定戰略的第一環。

當時美國海軍是世界第一。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美國擁有軍艦 389艘,總重量可達142萬噸,而日本擁有軍艦239艘,總重量可達97萬噸。所以無論是從軍艦數目還是噸位上,日本海軍實力都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二左右。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要不宣而戰,不講武德地採取這種偷襲的方式,因為正面宣戰日本根本就打不過。所以日本的想法是,先用一招偷襲把珍珠港的美國海軍給打懵圈,然後日本再集中海軍優勢力量,在海戰中取得幾次大勝,集中消滅美國的海軍力量。

即使你美國的工業是我日本的十倍,但是日本好歹有幾艘精銳的航母以及戰列艦,你美國海軍出一艘軍艦我就幹掉一艘,這樣打起來美國的損失也很大。

只要能拖上幾年的勢均力敵,美國承受不了損失,這樣就能把美國逼到日本談判桌上,讓美國承認日本的利益。

開戰是為了逼美國在談判桌上談判,這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日本的這種想法並不是沒有先例。

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擊敗了當時擁有亞洲第一海軍的大清國,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兩億兩白銀的賠償以及在遼東半島的巨大利益。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潰了當時的歐洲列強沙俄,迫使沙俄談判,從此日本成為亞洲地區的霸主。

所以當時的日本還停留在甲午和日俄兩次戰爭的思維,山本希望這兩場戰爭可以復刻到美國身上,用一場戰爭的勝利來逼迫對方談判。

然而日本錯誤的估計了對手,以為美國會像以前的敵人一樣,最終同意他的請求,美國即不是沙俄,也不是大清。

甲午戰爭的勝利是因為他們面對是腐朽無能的清王朝,日俄戰爭的勝利是因為當時的俄國國內正在爆發一場革命。

一旦日本面臨一個同仇敵愾、決不服輸的國家,這場賭局對於日本的軍事冒險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政治災難。就連積貧積弱的中國都能頂住各種壓力堅持抗戰,那麼實力更加強大的美國又怎會輕易妥協?

結果是悲劇的,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動並未能消滅美國海軍的主力,反而成功點燃了美國人的怒火。之後的數次太平洋海戰,雖然日本占據優勢地位,但是仍未能實現消滅美國海軍主力的戰略目標。

當美國的戰爭機器發動以後,日本才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工業國家。儘管已經有所預估,但是美國的工業實力還是大大出乎山本五十六的預料。整個二戰時期,美國共造了150多艘航母以及5000多艘大大小小的各式軍艦。

所以這一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果,二戰以後日本被美國駐兵,不知道那時候的日本是否有過後悔當初偷襲珍珠港的決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