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機械鍵盤上「炮機」的鍵圈發燒友,到底有多魔幻?

bb姬studio 發佈 2024-03-31T13:34:51.953930+00:00

作為一名遊戲玩家,每天接觸最多的物件可能就是滑鼠鍵盤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遊戲沒有一把趁手「兵器」怎麼行。

星彡P丨文

熟悉BB姬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平時除了聊遊戲、聊動畫這種青年文化向的內容,偶爾也會關注遊戲外設的話題。

作為一名遊戲玩家,每天接觸最多的物件可能就是滑鼠鍵盤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遊戲沒有一把趁手「兵器」怎麼行。

這年頭,好的鍵盤可以極大的提升幸福感,玩遊戲沒個機械鍵盤還真不好意思出來混,事情是這樣的……

前兩天我在B站上看到一個煲軸器的視頻,說是有人用3D列印做了一個「炮機」,專門用來鍛鍊機械鍵盤的軸體。

馬達一開,嘎嘎嘎的,還真像那麼一回事。在感嘆「機械鍵盤又不是耳機,竟然也需要煲麼?」的同時,也看到評論區很多路人留言爭吵。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囉嗦,不過在展開這個話題前,我們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機械鍵盤的軸體構造。

一般有:A 上外殼;B軸心;C帶有觸點的金屬彈片;D彈簧;E底部外殼,五個部分組成。

鍵盤底部有PCB板,通過連接著100多顆獨立的軸體開關進行訊號觸發的動作。根據不同的觸發原理,我們又可以歸納為「段落軸」和「線性軸」。

段落軸就是按下去會有「咔擦」一聲類似觸發開關的軸體。線性軸則相反,按下去一順到底,可以感受到彈簧的阻力感。

(如同左側,軸體塑料片與金屬彈片接觸的細微不同,會直接影響手感)

(機械鍵盤)

其實最早的鍵盤都是機械鍵盤,鍵盤按鍵每個都有獨立觸發的機械結構,但由於製造成本比較高,在消費端被更便宜更親民的薄膜鍵盤所取代。

薄膜鍵盤的電路板集成在一張薄膜上,可以設計得非常輕薄,現在筆記本電腦用的幾乎都是薄膜鍵盤。目前有兩種最常見的方案:火山口和剪刀腳。

原理都差不多。凸起的橡膠帽按壓受力,會接觸底部的觸點,實現訊號觸發。幾年前蘋果的macbook為了更輕薄,還強推過另一種蝶式。(現在已經換回來了)

(薄膜鍵盤)

薄膜興起後,機械式的鍵盤就逐漸沒落了,很長一段時間裡軸體幾乎只剩Cherry一家在做。

一直到電競行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玩家開始注重自己的高端外設體驗,機械鍵盤這東西才開始復興,重新進入大眾視野。

後來大家經常說的Cherry軸(櫻桃軸、MX軸、原廠軸),指的就是Cherry出品的MX結構軸體。

爽脆的敲擊聲和段落分明的觸感,真是一旦用上就回不去了。大概七八年前,貼吧論壇一提到鍵盤就是FILCO斐爾可,提到軸體就是德國的Cherry櫻桃軸。

大家生活好了,兜里有錢了。想以前一副39塊包郵的雙飛燕鍵鼠都能玩得飛起,後來大幾千的東西隨便買,沒個999元的機械鍵盤都不好意思在網上對線。

國產軸這時候也開始追趕。

類似國產製造崛起的故事我們已經聊過好多次了。之前內存、固態硬碟價格暴跌的時候,BB姬也提到過長鑫、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國產顆粒對市場的影響。國產機械軸逆襲的過程其實也差不多。

像凱華、TTC、佳達隆之類做國產軸的電子廠,基本坐落在廣東的東莞、惠州那一帶。很多原本是給滑鼠做微動開關的,鍵盤軸這種機械結構的東西本來就是他們強項。再加上Cherry的專利過期,各家開始做各家的東西……

他們先是趁著大眾消費升級,特別是網吧轉型網咖的那一波,靠著價格優勢快速普及機械鍵盤。然後慢慢從質量方面趕超,卷到最後根據消費需求不斷創新,開始滿足防塵防水、雙彈簧之類的特殊需求。

三年前左右,BB姬曾經辦過一個「BB聊機」的小欄目。我不是什麼專業數碼博主,就隨便瞎聊聊資深韭菜的經驗之談,權當是娛樂。

當時聊到機械鍵盤的話題,支持者已經有個三七開了。原教旨主義者堅持要用Cherry軸,更多的人覺得國產軸便宜又好用,完全可以取代原廠軸的。

從國產軸垃圾→能跟原廠軸掰手腕→國產軸遍地開花,也就不到十年的時間。

一轉眼,現在這個時間點你再讓我去推薦,那肯定不會推薦原廠軸的鍵盤了。國產軸的鍵盤又便宜又好用,花樣繁多,幾百塊錢也能有不錯體驗。

很多人不滿足於既有的量產貨,為了追求理想中的鍵盤,開始不惜花費重金購買小眾批量的配件來改造。

也就是所謂的客制化鍵盤——客制化,是英文customize「定製化」的意思,客制化鍵盤在英文裡叫custom keyboard。

這個說法應該起源於港台,稍稍跟內地的用語習慣不太一樣,導致讓人聽著有些不明覺厲,甚至高大上的陌生感覺,後來慢慢成為了固定用法。

客制化的核心是自己改造,就和配電腦一樣,有品牌整機和組裝機的區別。他們把網上現成的套件、軸體、鍵帽等等買回來自己組裝。

PC組裝機有價格優勢,鍵圈的玩家們卻並不是為了省錢,反倒非常燒錢。客制化出來的鍵盤,往往比市面上買到的量產鍵盤還要貴,單純只是圖個好玩。

(網站 裝備前線,裡面講究很多)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比如以前有一種叫聖熊貓軸(Holy Panda)的客制化產物,很長時間裡備受鍵圈玩家的追捧。

它的原理是通過軸體「縫合」,將不同的機械軸心、外殼的部件拆分開來,重新拼接組合,然後得到手感完全不同的軸體。

聖熊貓軸的基底是一種叫「Panda軸」的線性軸(黑色軸心+白色外殼,所以叫Panda軸),據說由國外玩家Invyr和Mech27在2016年眾籌,設計初衷是為了得到一款非常順滑的線性軸體。

(黑白配色的熊貓軸)

結果2017年批量生產後表現拉胯,手感不一致,反響不太行。好在這東西外殼非常緊湊穩定,於是有人用段落軸Zealio V1的軸心縫合到了Panda軸的外殼裡,取名叫Zenda軸,效果不錯。

受此啟發,後來有個叫Quakemz的國外玩家用當時剛推出的另一種段落軸Halo的軸心,縫合了一下,取名叫Holy Panda,聖熊貓軸應運而生——不過這個來源說法我也是道聽途說,不一定準確。

(聖熊貓軸)

有關聖熊貓軸的手感,也很難用文字描述。據說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段落感非常靠前,稍稍按下去一點就會觸發開關的段落感,接著是線性軸手感。

清脆且反饋感極強,類似老式打字機的按鍵回饋。被稱為段落軸的巔峰,完美結合段落與線性的特性,組一把就能退燒——反正吹得很玄乎。

熊貓軸比較便宜,幾年前我看的時候某寶上還是4塊錢左右一顆。而縫合素材之一的Halo軸,原本是凱華在國外產的,專門賣給外國人的。轉個手又回到玩客制化的國人手裡,當時十幾塊錢一顆。

這麼一算,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原先一把中高端客制化鍵盤都要兩三千起步了……當然,現在軸的種類選擇多了,客制化的成本可能沒以前那麼大。

不過能講究的地方依然不少。

比如有個叫「潤軸」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人覺得原廠軸雜音(彈簧音、彈片音、觸頂音)比較大,於是把軸體拆開了,用潤滑油進行塗抹,再自己裝回去。

記得我小學那會兒《火力少年王》很火,班級里流行玩悠悠球。有人把悠悠球的軸承拆了,浸泡在摩托車的汽油桶里,美其名曰「洗軸」,來延長睡眠(一種把悠悠球甩出去長時間不收回來的技巧)的時間。

塗「凡士林」來潤滑彈簧的潤軸做法,固然很有小學生般天然的執著,但也不是國內特有,國外油管不乏上百萬、上千萬播放的潤軸教程視頻。

(給金屬接觸部分上油)

更有甚者還會用消音棉在軸體與PCB間進行填充,避免摩擦發出雜音。前面的聖熊貓軸屬於觸覺的領域,潤軸則是聲學HiFi的需求。

像以前聽ASMR都是聽篝火、雨天、氣泡音之類的白噪音,自從有了鍵盤大坑,大家開始研究敲擊鍵盤的聲音。

(BV1UB4y1D7tr。其實吧,套件就基本決定了聲音的80%)

像什麼蘇打水氣泡的聲音,大米落在桌面的聲音,筷子敲打木桌的聲音,還有像打了別人一耳光的聲音……聽著就各種玄學。

有段時間,國內鍵圈非常流行的一個叫「麻將音」的說法,研究怎麼打字敲擊鍵盤發出類似麻將般清脆的聲音。

(潤過軸的麻將音HiFi,能讓鍵圈老燒爽到「高潮」麼?)

聽說最近達爾優要出一種「麻將音」噱頭的鍵盤,看完我只能感嘆一句,跟風追熱點炒作玄學還是國內廠商厲害。

原本鍵盤手感、敲擊聲音只不過是使用工具時的一種觸覺聽覺反饋,一種中間產物,現在已經慢慢變成商家/自媒體的噱頭。

(更進階的鞭炮音,令人昏厥)

然而要說起玄學,鍵圈還有一種更神奇的「物理潤軸」方法。就跟HiFi的煲機差不多,新耳機買來老燒總得煲個上百小時,然後「嗯,這個聲音講究,爽。」

幾百萬的生產線,幾十萬的模具,無塵車間組裝出來的一副鍵盤,有些人買回來不願意直接用,講究先磨合一下,鍛鍊一下軸的體質。

一邊電腦放著片子消遣,一邊對著鍵盤瘋狂按壓,跟個禿驢敲木魚一樣,一敲就是一個下午。也不知道誰發明的人肉煲機方法,簡直就是廠妹體驗卡。

一頓操作下來腰酸背痛,手疼眼睛累,堪比吳簽坐流水線踩縫紉機。很想吐槽一句玩鍵盤HiFi的都太強了,老燒們總是樂此不疲地折磨自己,令人折服。

但是仔細想想,這種做法又有一定道理,煲鍵盤比起煲耳機,至少效果更立竿見影。

你想啊,鍵盤軸的內部畢竟是機械結構,軸體軸心和外殼有摩擦,出現沙沙的彈簧聲,要靠後天的長期使用來進行磨合。

使用多了接觸面的材料磨損,空隙變大,確實會更順手一些。

(煲軸器其實有不少人做過)

我在油管上搜索了一下,真的會有玩鍵盤的發燒友自己做這種煲軸機。還有人用手磨機拋光,或者用鑽石研磨膏來煲鍵盤,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你說有用嘛,確實有用。有必要嘛,也沒啥必要。就圖個自己喜歡,讓鍵盤達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狀態。

現在甚至能直接買,比如說出廠自帶60萬次和120萬次撞擊版本的軸,省去了人肉煲軸。

以前我也研究過客制化機械鍵盤,看過很多相關的B站教程,做過一些筆記,搞明白了一些相關名詞,了解能改裝的部分有哪些,後來很乾脆退燒了。

怎麼說呢……最開始有一種簡單的快樂,自己動手的樂趣——雖然這東西可能還沒有勞動技術課的技術含量高,完全就是瞎折騰,但很有成就感。

鍵盤一旦超出兩三把,就不再是剛需的工具,而是滿足心理需求的玩具了,也就無所謂性價比和玄學。愛好這玩意,旁人能理解就理解,不能就算了。

網上像這樣的外設愛好者很多。最開始的客制化就是單獨自己玩,後來覺得別人玩得好,想讓人幫忙也做一個,慢慢就演變成開團買成品。

漸漸的性質就完全變了。本來已經工業化了的鍵盤生產,生產利潤近乎透明,結果搖身一變轉型成服務業,附加值蹭蹭就漲上去。

當然,這東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旁人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路過默默吐槽一句:媽呀,也太牛逼了。

參考資料: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軸體也要鍛鍊?|煲軸器介紹|HG黑打字音|摩斯電碼80|qk60》

《【鍵圈整活】麻將音雨滴音?「就是個營銷的名詞而已」》

《人生建議別碰客制化,68顆軸潤了快兩個小時,人已經傻了》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