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偽裝者》:才懂明台選擇程錦雲放棄於曼麗的真實隱情

凡姐情感小屋 發佈 2024-03-31T14:36:11.560851+00:00

文/小凡於曼麗死後,明台把那張婚紗合照給明鏡看,向她介紹於曼麗,還對著於曼麗的照片說:「曼麗,這是大姐,我答應要讓你跟我家裡人見面的。」那一刻,明鏡猜到了於曼麗和明台之間的情愫,但她什麼也沒說,只誇讚於曼麗一看就是個好孩子。

文/小凡

於曼麗死後,明台把那張婚紗合照給明鏡看,向她介紹於曼麗,還對著於曼麗的照片說:「曼麗,這是大姐,我答應要讓你跟我家裡人見面的。」

那一刻,明鏡猜到了於曼麗和明台之間的情愫,但她什麼也沒說,只誇讚於曼麗一看就是個好孩子。

從明台跟明鏡的這個細節中,我們能看出明台早就知道於曼麗喜歡他,可他卻裝作不知。直到於曼麗死後,才跟明鏡介紹她。

他早就知道於曼麗喜歡他,如果他想得到於曼麗的感情,會非常容易,但他沒有。很多人說程錦雲生生從於曼麗身邊奪走了明台。

重溫原著,看到一系列細節,才知即便沒有程錦雲的出現,明台跟於曼麗也沒有結果。大結局中,於曼麗去世,明台跟程錦麗走到一起,才知相比較於曼麗,為何程錦雲才是明台的良配?

程錦雲長在明台的審美上。於曼麗不是明台喜歡的類型

電視劇中,明台第一次跟於曼麗相見是在澡堂里,兩人為此打了一架。但是在原著中,明台第一次見到於曼麗是在花溪中,陽光下的於曼麗水珠拂面,分外美麗。明台眼前是一片明媚的春陽。

不管在劇中還是在原著中,明台對於曼麗的第一印象都很不錯,那時的他還沒有正式跟於曼麗見面。按說有了第一印象的美好,接下來的事情也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只可惜,王天風拿給他那張於曼麗的照片,讓一切都化為烏有。

王天風給明台介紹於曼麗時,給了他於曼麗的檔案袋,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明台接過文件,剛翻開第一頁,一張女子的黑白照落了下來,照片上的女子穿著黑色的旗袍,短髮,細眉眼,瘦弱,一副工愁善病的模樣。明台嚷嚷起來:「糟了,糟了。這可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你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兒?」「長頭髮,大眼睛,眼睛會說話的那一種。」明台只顧看著文件,也不抬頭。

從明台這段下意識的話中我們不難分析出,明台不喜歡於曼麗這樣相貌的女子,他喜歡長頭髮,眼睛會說話的那種。原著中的於曼麗是短髮,一副多愁善感的模樣。這樣的女孩跟明台心中未來另一半的模樣相差甚遠。於曼麗到死都不知道,就是她檔案而上的這張照片,徹底在明台心中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也隔絕了她跟明台之間的一切可能。

明台和於曼麗第一次出任務時,王天風讓他們假扮夫妻,郭騎雲給他們拿來兩個結婚戒指。當時於曼麗直接拿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明台也拿起戒指,但他看了一會,又放在了桌子上。撇著嘴說他不喜歡戒指的款式。

郭騎雲不明所以,急忙解釋說這戒指的款式是很流行的,但明台還是以不喜歡為由拒絕。此時的於曼麗接了一句,她說:「假的,你別當真!」

明台被於曼麗的話戳中心窩,這才不自在地帶上戒指。

明台出身富豪,在他的觀念中,只有和未婚妻才可以佩戴戒指,雖然他跟於曼麗是去出任務,但他還是本能地排斥,這說明他害怕跟於曼麗有交集,更恐懼跟於曼麗有未來,所以就連執行任務都不願意跟她假扮夫妻。

而接下來於曼麗的行為,則讓他傻眼。

曼麗當著三個男人的面,脫了軍裝,換上旗袍。見於曼麗如此舉動,明台也就解開風紀扣,開始換衣服。

於曼麗當著三個男人的面去換旗袍,對於民風還未開化的民國來說挺新潮的,對於從小受傳統教育理念長大的明台來說,他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會允許自己未來的愛人如此不拘小節。所以,拋開之前他對曼麗容貌的失望因素,單單從這一刻起,就註定他跟於曼麗不會有未來。

明台拒絕戴戒指時,程錦雲尚且沒有出現,那時他根本不知道於曼麗的真實底細。此時的他對於曼麗只有相貌上最直觀的感受。他便拒絕跟她戴情侶戒指。也因此,即便程錦雲不出現,他也不會跟於曼麗在一起。

原著中王天風曾經問明台是不是愛上於曼麗了?明台幾乎是斬釘截鐵地說不會。

王天風詫異:「什麼叫不會?愛就是愛,不愛就不愛,不會是怎麼個意思。」「我家……」「你家?怎麼了?」「我大姐說,結婚這種事,自己不能擅自做主。」「明白了,就像是政治婚姻。不是,你們叫經濟聯姻。撇開家裡的因素,你會愛她嗎?」明台遲疑了一下,答非所問道:「……我喜歡陽光型的。」王天風明白了:「長頭髮的。」明台點點頭。


但凡一個男人,在他心裡不確定時,他不會回答的那麼乾脆利落,明台面對王天風的提問,幾乎是沒有猶豫就給出了答案。為了迴避問題,他又把一切都推到明鏡身上,說結婚這種事,自己不能擅自做主,這已經是不露痕跡地推辭了。然後他又給王天風一個答案,他喜歡陽光型的。

原著中關於曼麗還有一個細節描寫,當初她誤以為看到養父,臉上出現了復仇的欲望,剛好被明台看到。

於曼麗的臉霎時扭曲起來,明台清晰地看到她最為恐怖、猙獰的神態,她氣息不均、凶相畢露。

曼麗從外貌到身世,再到她行事的作風,都不是明台喜歡的款。

而程錦雲呢?她跟明台第一次相遇是在櫻花號上,當時明樓為了炸毀櫻花號做的雙保險,地下小組和軍統雙雙出手。

原著中明台對程錦雲的印象是這樣的:

明台拎著皮箱出現在月台上,程錦雲神態自若地從日本憲兵的眼前走過,明台感到面前的這個女人身上裹挾著一股豪氣,緊跟她的步伐,堅定向前。

明台對於曼麗的印象是細眉眼,瘦弱。對程錦雲的印象則是豪氣,堅定。單從第一印象來看,於曼麗就已經輸掉了

婚戀關係中,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另一半有最基本的要求,有人喜歡瘦弱,有人喜歡強壯,有人喜歡小鳥依人,有人喜歡心志堅定。雖然我們都很喜歡於曼麗,但我們必須得承認,程錦雲的容貌剛好長在了明台的審美觀上。這是她的幸運,也是於曼麗的不幸。

事實上,明台喜歡程錦雲遠不止這些。

程錦雲不斷帶給明台新奇感。於曼麗則是一本很容易就了解的書

明鏡為了阻止汪曼春對明樓的覬覦。曾經把汪曼春比喻為一本書:說汪曼春不過是明樓翻過的一本書,即便明樓一時興起想再翻一番,只要她明鏡不死,汪曼春這本書就永遠也落不到明樓的床頭上。

雖然明鏡只是一個比喻,但如果把程錦雲和於曼麗也比作書的話,她們兩個也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我們經常去看一本書,大概因為這書中的知識點每一次都讓你感到新穎。如果一本書還沒有翻開,你就已經知道裡面的內容,很大機率上是不會再去翻看的。

於曼麗和程錦雲,就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書。

自從明台為了於曼麗返回來受罰時,於曼麗就哭喊著以後她的命就是明台的,從那以後,她就時刻遵循著這個準則去生活。

她出身不好,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只有於老闆和明台是真心待她,明台為她受罰,為她撒謊,她感同身受。她和明台成為生死搭檔後,她曾經對郭騎雲說:她不想做事業,更不想當英雄,她只想跟明台坦誠相待,沒有秘密,沒有髒話 ,沒有欺騙。她不想污染一片淨土,僅此而已。

曼麗對明台,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是為了明台可以犧牲自己的壯烈。是看著他幸福,自己也快樂的暗戀。可她忘記了,感情的世界中,從來都是雙向奔赴的愛情才會有好的結果。

程錦雲第一次跟明台執行任務時,她的腿受傷了。明台背著程錦雲在暗夜中行走。

山野中,明台背著程錦雲快速行進,腳步在風聲中迴蕩。明台邊走邊想著自己此時的樣子,背著一個不知真實姓名的女子穿梭在寒冷的夜底,一副敗歸形狀,不覺好笑。即便如此,腳步雖然沉重,心卻異常輕鬆,就這樣在茫茫曠野中漸行漸遠。

一個人無法欺騙自己的感覺,明台第一次見到程錦雲就對她有著莫名的好感。不管是程錦雲長在了他的審美上,還是程錦雲在執行任務時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都是明台欣賞並喜歡的。甚至他背著程錦雲,都會有那種美好的心情。

真正讓明台對程錦雲刮目相看的,是程錦雲對黎叔的救治。當時黎叔受傷,明台慌亂中沒了主意,他把求救的目光看向曼麗,誰料曼麗冷冷地說,她只會殺人, 不會救人。

而程錦雲則手腳麻利地幫忙取出黎叔的子彈頭。這無疑讓明台對她的敬佩又增加一分。

一個是只會殺人的美女殺手,一個是會救人的女孩,換做任何一個男子,大概都會選擇程錦雲吧!

尤其是經歷了電影事件之後。

那天晚上,明台邂逅買板栗的程錦雲,兩人聊天,他問程錦雲喜歡看什麼電影?

程錦雲沒有回答,反而讓他猜。

於是明台毫不猶豫地說《花木蘭》,他認為程錦雲身上有花木蘭的豪氣,但程錦雲卻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回答他。她給明台留下一個懸念,直到要離開時,她才告訴明台,她喜歡《白蛇傳》,因為白素貞肯為了許仙去移山倒海,她也要做那樣的人。

程錦雲的話,再次顛覆了明台的認知,幾乎每一次,程錦雲的回答都出乎他的意料。後來明台想套取程錦雲的消息,被拒絕,這反而讓他對她再生好感。

於曼麗對明台,是千依百順的服從,明台不用思考,就知道於曼麗在想什麼。而程錦雲對明台,則是自我為先的掌控。明台永遠猜不透她的心思。

程錦雲於明台,是一本常翻常新的書。於曼麗於明台,是一本早已經熟透的書。面對 一個對自己盲從的女子,和一個有高度自我感的女子,明台會選誰?答案不言而喻。

明台在程錦雲跟前,更多的是自卑和惶恐。於曼麗在明台面前,也是自卑和討好,他們的關係,原本就不是正常的戀人關係。只有程錦雲,在明台眼中是那麼美好。

於曼麗可以為明台去死,她的人生為明台一個人而活。她的愛雖偉大,卻也渺小。而程錦雲則是為更多的人去奮鬥,她的格局更大。這也是她們兩個的不同之處。

程錦雲能為明台提供能量滋養,曼麗不能

原著中明台和於曼麗都是二十歲,二十歲對普通人來說,基本上心智尚未成熟。再加上明台的家庭環境,他自小失去母親,明鏡對他百般呵護,明樓為他操持一切。在明台的人生規劃中,他幾乎沒有獨立做過任何事,他的所有事宜,都是大哥和大姐為他安排好的。

正因為如此,明台更喜歡獨立有主見的女子,於曼麗顯然做不到這一點,她凡事以明台為主,而程錦雲的性子則很好地契合了明台的喜好,從她和明台幾次相聚來看,程錦雲是一個心性堅定,自信陽光的人。

原著中明台和程錦雲邂逅那晚,有一段關於程錦雲的描寫:

明台和程錦雲漫步大街,一股沁人心扉的梅花香氣飄來,仿佛進入了幻想中的香雪海。一株梅花樹在巷口綻放著花朵和清香,程錦雲站在梅花樹下,大衣擺在風雪中飄揚,就像溫良含蓄的典型東方淑女,鳳儀溫雅。

程錦雲帶給明台的美好感覺,是於曼麗從未有過的。明台看到這樣的程錦雲,甚至有放棄自己所有身份的衝動,他不想失去這個女孩,他想跟她在人生路上一直走下去。

一個男人願意為了一個僅僅見過幾次面的女人,就衝動地想要放棄一切,雖然明台的這份愛不成熟,但足以證明他的愛是真誠熱烈的。有人說過,真愛一個人,會在她面前有自卑的感覺,明台對程錦雲就是如此。

他跟程錦雲合作偷文件,得知程錦雲沒有提到他,明台頓時就患得患失。

他跟程錦雲一起去偷第二戰區兵力部署,跳進湖中,明台被草纏住,他說「有沒有人告訴你,你的頭髮很漂亮,我喜歡。」

明台微弱地開著最後的玩笑:「就算你一直讓我仰視你,我也算盡力仰視了。」「我要你活著!」程錦雲陷入絕望,「我要你活著,愛我。」


明台對程錦雲一直是仰視的,都說男人對女人的感情來自於征服欲,正因為程錦雲讓他感覺看不透,也因為程錦雲能夠帶給他能量,所以他對她的愛是不尋常的。跟程錦雲在一起,明台感受到美好和被滋養,甚至是超強的能量場。

原著中關于于曼麗和程錦雲有過一段非常清楚的描述:

程錦雲抿著嘴笑得自然、開心、純甜。她不設防地嫻雅微笑,就像一面透明鏡子,直照到明台軟軟的心窩裡去。明台的心跳得厲害,在於曼麗優美線條的誘惑下,自己的心也曾有過赤裸裸的激盪。可是,這一次,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生理上的需求被精神上的享受給取代了。他在精神上獲取到一種寧靜的美,淡淡地像空中的雪花漫天釋放,含著清雅、幽香、純淨、潔白,她才是天使一樣的情人。

面對黑暗,人們下意識地都會選擇有光的地方。 程錦雲帶給明台的,是精神上的愉悅和能量上的滋養。程錦雲自信,堅定,可以帶他走出黑暗。而於曼麗顯然沒有這個能力。就算於曼麗有這個能力,她也不是明台喜歡的類型。雖說愛情分先來後到,但即便沒有程錦雲的出現,明台跟於曼麗之間也沒有一點可能。因為他們中間差別太大,更多的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擇偶觀影響有多大

在明台那個年代,還沒有心理學的書,更沒有關於原生家庭的一切課件。可是,如果我們學了心理學,就會發現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他的擇偶觀影響有多大。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戀愛是人的童年關係的一次輪迴。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曾有過戀父情結或者是戀母情結,所以很多人在為自己挑選對象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父母的影響,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對自己另一半的理想模樣,這個理想伴侶身上所具有的特點大部分是為了彌補他小時候自己的缺陷。

有的人可能在童年時候經歷過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是原生家庭不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傷害,一旦他們在後才成年之後遇上一個只能在愛自己的人,對方就會變成他心目中的一束光,能夠治療他心中的傷痕。

明台對程錦雲就是如此。當年,明台媽媽為了救明鏡姐弟倆,被車子撞飛,這一幕慘景一直留藏在明台心中。他心中一直都有傷痕,當初明鏡去香港看他,他做噩夢,後來明鏡安慰他,他追著明鏡的車哭著跑了好久。都說明了這一點。

對一個親眼看到母親去世的小孩來說,這一幕將永遠是他心中的痛。雖然他後來被明鏡姐弟救下並視若己出,明台也學會在外人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在他內心深處,他一直需要被救贖。

明台在書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動不動就愛哭。這跟他成長環境有關。明鏡對他嬌生慣養,他從未受過一點苦。所以,明台需要的,是一個能為他撐起一切的媳婦。他需要從這個媳婦身上獲取更多的能量和愛。

於曼麗出身貧寒,被養父賣給妓院,後來她殺掉那三個人為於老闆報仇,自己又被判處死刑,她的人生幾度沉浮。於曼麗生活在黑暗中,她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她遇到明台後,以為明台就是她的光。可她不知道的是,明台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

程錦雲雖然是家中的庶女,但程家家大業大,她的父親也保障她讀書,上學,受良好的教育。後來她加入共產黨。更是學到很多東西。相比較明台和於曼麗來說,程錦雲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她不需要任何人的救贖。所以,她是自信的,陽光的,堅定的。因此她一下子就吸引了明台。

這也是為何明台選擇程錦雲放棄於曼麗的真相,任何一個男人,在遇到一個能帶給他光芒和黑暗的女子中間做選擇,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程錦雲會是明台的良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更是現實的人性。

或許,在那個到處都是戰亂的民國時代,於曼麗這樣的底層女子,愛上明台這樣的富豪少爺,只能是埋藏在內心的苛求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