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之後洪晃:嫁老外,甩名導,揚言:女人睡5個男人才夠本

有書快看 發佈 2024-03-31T16:21:23.449808+00:00

1998年,洪晃給《三聯生活周刊》寫專欄,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叫《男人分兩截》,文中寫道:「上半截是修養,下半截是本質。」

1998年,洪晃給《三聯生活周刊》寫專欄,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叫《男人分兩截》,文中寫道:「上半截是修養,下半截是本質。」


她得意極了。


誰知,第二天,母親章含之一個電話打過來:「你寫的這叫什麼題目,太丟章家人的臉了!」洪晃對母親的指責只是笑笑,她太知道母親最在乎什麼。


後來,洪晃的著名公式:女人一生睡多少男人算『值』,更是引起轟動。


出身名門的洪晃,為何會如此特立獨行呢?


01


1961年,洪晃出生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史家胡同」。


洪晃的外祖父是中國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母親是毛主席的英語老師,父親是北大教授,繼父是原外交部部長。


洪晃從小由外公外婆撫養,平時極少見到父母。


12歲的一個下午,父親接洪晃放學,送到史家胡同路口,說:「你自己回家吧,我就不回去了。」


小小年紀的她,懵里懵懂地往家走,她時不時地扭頭,爸爸站在原地,注視著她。夕陽下,書生氣質的父親,背影顯得瘦削、孤單。那一刻,洪晃心裡留了個缺口。


晚上,媽媽帶她去看馬戲,偌大的劇場人聲鼎沸,叫好聲不斷,她在黑暗中止不住地流淚,哭泣聲淹沒在大人的喝彩聲中。


三個月後,洪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批到美國學習的公派留學生。洪晃寄宿在一戶美國家庭,懂事的她,包攬了遛狗、清理貓糞等家務。


這個家庭的小女孩與她同歲,非常嫌棄她:「你的爸爸媽媽肯定不愛你,所以,才把你送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真倒霉,我們還要收養你。」


洪晃反唇相譏:「你懂個屁!在我們中國,只有拔尖的人才能被送出來,我長大是要做外交官的,哪像你,長大只是個沒出息的垃圾工人。」


「我即使沒出息,我爸媽依然愛我。你要是再沒出息,你爸媽就更不要你了。」


聞聽此言,洪晃很受傷,關於能夠感知到的來自父母的愛,她記憶中只有一次。


在她三歲時,有一天晚上,媽媽讓她睡到床的中間,她左邊是爸爸,右邊是媽媽,那一時刻,小小年紀的她,無比滿足幸福。


很快,別具一格的開學典禮,沖淡了洪晃內心對愛的憂傷與迷茫。


那天,台上坐著一個穿得酷酷的、頂著一頭亂髮的男人,抱著吉他,陶醉地彈唱,時而吼叫,時而哀鳴。


台下的同學,穿著破破爛爛的褲子,蹦蹦跳跳,尖叫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後來,她得知,台上是搖滾巨星鮑勃迪倫,破爛褲子叫牛仔褲。


在異國文化的薰陶中,洪晃關於思想上的禁錮不知不覺被打開了。


15歲那年,她對父親說:「你和媽媽的離婚,是我很難癒合的傷痛。」


父親告訴她:「這是大人的事,你也可以不去想它,走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一輩子。」


這句話對洪晃影響很大,此時的她,竟然茅塞頓開,她是可以主宰自己人生的。


後來,洪晃就讀亞瑟學院的國際關係專業,在期末考試《歐洲文學史》這門課後,她滿心期待著老師評A,因為她下足了功夫,在圖書館把老師相關的論述背得滾瓜爛熟。


誰知成績下來,她大失所望,得了不及格。


內心不服的她找到老師理論,老師通過模型實驗讓她明白,教育是為了讓被教育者多問為什麼,獨立思考,凡事要有自己的觀點。她恍然大悟。


02


1983年,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處於豆蔻年華的洪晃,正讀大三,美國律師安德魯對洪晃展開追求。


當時洪晃因為繼父病重,急需回國,但是她擔心回不去美國讀書了,這時,她想到了結婚,因為結婚就會獲得綠卡,一切就迎刃而解。


於是,洪晃和安德魯在沒有告知雙方家長的前提下,低調地在美國教堂結了婚。


她興高采烈地把結婚的喜訊告訴母親章含之,誰知那頭沉默了片刻,就掛斷了電話。


兩年後,洪晃回到北京,在外企工作,做翻譯,見客戶,經常在飯桌上觥籌交錯,月薪高達7000美元。


在那個月薪70元左右的80年代,洪晃一年的薪水足可以買下一棟樓。


然而,從小就見過很多世面的洪晃,卻覺得這樣的日子俗不可耐,她迫不及待地要逃離。她曾說,她是個實在人,在這種「假天下」里活著,深深感到絕望,從肚臍眼裡渴望真東西。


這時,她和安德魯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由於兩地分居,本來感情基礎就薄弱的兩人,於1989年離婚。


後來,友人推薦她去看電影《黃土地》,影片中高遠的視野、自由而狂縱的態勢讓洪晃深深陶醉。黃土兒女的縱情吶喊,何嘗不是洪晃在貧瘠且單調的俗世中的深情呼喚。


那時候的洪晃,在商業社會中,掙著大把大把的錢,生活卻無比空虛,是《黃土地》拯救了她,從那以後,她死活要跟藝術沾上邊,藝術太高尚了。


就這樣,洪晃認識了具有詩人氣度的《黃土地》導演——陳凱歌。他帶著洪晃在中國的黃土大地上,頭一回接了地氣,這在洪晃內心,無疑是場地震。


兩人因藝術的惺惺相惜戀上了。為了有利於陳凱歌的發展,助他拿到綠卡,兩人在紐約登記結婚。


1993年,陳凱歌因《霸王別姬》,一躍成為國際一線名導。有一次,在去香港頒獎的路上,主辦方租了一輛加長林肯迎接陳凱歌洪晃。


坐在車裡的陳凱歌,摸著內飾,興奮地說:「從此,我們就是上等人了。」


洪晃聽後,感到內心對於藝術純粹的信仰,瞬間崩塌。她不能忍受丈夫凡夫俗子的一面,開始猶豫要不要離婚。


她回到紐約,正好父母也在紐約,她就特別希望父母能安慰一下此刻脆弱的自己,告訴她,這輩子還可以找到她愛、也愛她的人。


於是,洪晃分別和父母打了電話,約在周末吃飯,他倆都說好。


結果,周末倆人都沒有來。可能,離婚這麼多年的兩個人,突然要在一張桌上吃飯,是很尷尬的場面吧。


洪晃內心漸漸釋然,自己渴望做回小孩,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人,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來呵護滋養內心住的這個小孩吧。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有不完美,自己也有不完美。她要自己掌握命運,她要成為她相信的那個自己。


於是,在陳凱歌最風光的時候,洪晃毅然選擇離婚。


其實,洪晃對婚姻是很嚮往的,她只在意婚姻中,兩人相處舒適就好,而她一直都在尋找。


不久後,洪晃和法國駐中國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彭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場婚禮華麗盛大,洪晃很崇拜他,她說自己的文化修養的自信都是他給予的。


但兩人因生活中的日常瑣事經常產生矛盾,又不願妥協,所以婚姻僅持續了幾年。


說到底,洪晃不願意成為母親那樣的女人。母親在和父親離婚後,嫁給了大她23歲的喬冠華,她在家稱呼「老爺」,為這個崇拜的男人奉獻了一生。


很多人都給予母親極高的讚賞,可洪晃覺得母親的婚姻觀已經過時,母親把男人看得太重了。而她認為,兩人相處,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沒必要勉強。


經歷了三次婚姻的洪晃,曾向友人吐槽,結婚太勞民傷財了,再也不想結婚了。


03


洪晃骨子裡有天生的浪漫情懷,這和她外表呈現的大俗大雅絲毫不違和。在幾個前任都無法駕馭她時,她遇到了楊小平。


楊小平娶過一個法國太太,洪晃嫁過一個法國人,兩人就在一起吐槽婚姻里曾經的壓抑。


誰知,訴著訴著,兩人竟然愛上了。


楊小平高中畢業,燒過鍋爐,做過電焊工,還帶著一個12歲的混血兒子。


他們的戀情,遭到了親戚朋友的反對。


誰知,洪晃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相處這麼舒服的人,我們在一起就是好,連孩子也一起要了。」


偏見是別人的,幸福是自己的。


楊小平說,特喜歡她自信真實坦蕩的那股勁,通透智慧,很通情達理。他們共同領養了一個女兒,名叫平平,一家四口居住在距離北京市幾十公里的郊區。


洪晃猶記得,當她對生活做了決定,從城裡搬到郊區的那天,陽光明媚,春暖花開,他們下高速回鄉村時,看著遠方的山脈,一切煩惱和包袱都呼嘯而過。


人生有時並不是只有得到了才是幸福,其實捨棄也是一種幸福,只有捨棄才有自由,自由的人就肯定能抵達幸福。開啟新生活的洪晃和楊小平,相視一笑。


他們在日常的相處中,互助互補,彼此給予力量,生活過得瀟灑隨性。


母親章含之也經常過來看平平,洪晃和母親之間的隔閡,也逐漸消除。歲月使她們都變得溫潤。


洪晃和楊小平至今攜手十多年,依然恩愛如初。


04


從史家胡同走出來的洪晃,承載了太多的束縛,她一直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誰的「誰」。


她帶著身上那股令人望塵莫及的勇敢,驚世駭俗的言論,混不吝的狀態,終於活成了茂盛茁壯生動的大女人。


洪晃曾經發表的文章《男人分兩截》、《睡多少男人才算值》,在那個民風保守的年代,掀起了千層浪。文中寫道,大部分女人只看男人上半截,覺得體面就滿意了。殊不知,男人的下半截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在她看來,女性早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具有獨立能力的女性已經覺醒,擇偶標準也不再因循守舊,她們更欣賞的是,從骨子裡尊重女性的男人。


女人尊重自己,就要尊重自己的欲望。性是人類正常的欲望,男人有,女人也有,這不丟人。女人要相信自己值得一段好的關係,而不是被幾千年的封建道德束縛,而失去選擇的自由。


洪晃的話總是驚世駭俗又無比精準,她曾說,男權主導的社會對中國女性實在不友好,被尊重的女性稱「先生」,年齡大的沒嫁人的叫「剩女」,能幹的叫「女孩子」。


你可以說她太痞,也可以說太爽。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書中,落魄女詩人也發表了靈與肉的高論:「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之下。」同樣表達了女人要真實面對自己,綻放自在、快活、無所顧忌肆意生活的生命力。


05


洪晃用幾十年的時間證明自己沒有給母親丟臉,也證明了自己能夠走好自己的路。


一個世紀前,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這本書里寫道,一千年來,婦女始終坐在屋內,時間對她們的獎賞就是,創造力早已浸透了房間四壁。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透過文字,思考女性處境、女性命運等。


女性在婚姻家庭中,被賦予母親、妻子、女兒角色,但千萬不要被瑣屑的日常磨滅了對自我的認知,要加強自我滋養的內在強韌度,只有這樣,才會收穫一段好的關係。


洪晃的四段婚姻,不論得失,她從未放棄過自我的成長蛻變,她對自己做了周密的分析、拆解、思考,最後發現,永遠有一泓無法觸及的淚水,那就是帶著覺知動態,成為自己。


作者:麥子

編輯:青青

參考資料:

湖北日報2005《一個率性幽默的女人》

羊城晚報《章士釗外孫女洪晃:陳凱歌讓我「嫉妒」》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1-1出版《我的非正常生活》洪晃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