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睡眠對女人來講有多重要?堪比任何保養品!

光明網 發佈 2024-03-31T19:31:17.438899+00:00

睡覺對於女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良好的睡眠可以給人帶來很好的精神和氣色,而且良好的睡眠也可以延緩女性衰老。

審稿專家:邵春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

男人靠吃,女人靠睡。睡覺對於女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良好的睡眠可以給人帶來很好的精神和氣色,而且良好的睡眠也可以延緩女性衰老。

但「失眠」更喜歡找上女性。據《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數據顯示,女性患上失眠症的比例是男性的1.4倍,大於45歲的人群中甚至達到了1.7倍。不僅如此,女性失眠症狀的持續率42.7%,也顯著高於男性的28.2%。①

經常失眠,給身體帶來一系列危害

現代社會中女性扮演著諸多角色,也面臨著職場、婚戀、外貌焦慮等諸多挑戰,讓女性隨時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戰鬥」狀態。這種狀態引起女性失眠的高發,帶來一系列問題。

失眠的女性朋友們都會切身感受到,經歷失眠後的第二天通常都會精神不佳,突然心慌、心跳加速,甚至還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失眠還會誘發或加重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給家人、朋友、工作夥伴帶來不利影響。此外,失眠也會帶來煩躁、焦慮等情緒問題,更嚴重者會有心理障礙發生的風險。精神疾病常伴發失眠,數據顯示70%的抑鬱症患者會有失眠症狀,而失眠也是導致多種精神障礙發生的因素之一,兩者相互促進,惡性循環。②

導致女性失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外界環境

工作壓力大,家庭不和睦,夫妻情感問題多,這些不好的生活事件都是可能導致女性情緒低落、緊張焦慮而出現長期失眠的外部因素。

2. 內在因素

年齡因素、既往發生過失眠、遺傳因素、精神障礙、軀體疾病以及自身性格特徵比如神經質、完美主義的人更容易鑽進死胡同,導致失眠。

3. 特殊時期

除此之外,體質虛弱、慢性疾病或者女性處於一些特殊時期如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時,會由於氣血虧虛及情緒問題等導致失眠症狀的發生。中醫中稱失眠為「不寐」,明代張景岳著《景岳全書.不寐》中說到「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廣由營氣之不足而。」描述導致失眠的因素一是由於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另外一個就是由於人體氣血陰陽虧虛③。女性由於其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人生中經歷的特殊時期,因此,與男性相比,具有更高的血虛失眠風險。

此外,不同階段的女性,失眠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年輕女性喜歡熬夜,多以面色蒼白萎黃、眼圈發黑等問題為主;中青年女性面臨更多的生活、工作壓力,多伴有焦慮煩躁、失眠多夢、神疲乏力、月經不調、健忘脫髮等問題;45歲以上中老年女性,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機能逐步下降,同時更年期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引起氣血虧虛,導致失眠更加高發。

可見,無論哪個階段的女性,都可能會因為氣血虧虛而失眠。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做才能積極地改善或預防失眠,從而減輕其對於生活、工作、身心、外在形象的影響呢?

改善失眠,試試這個助眠方案

1. 改善飲食

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適當多進食如紅棗、花生、百合、茯苓、枸杞、紅糖等養血安神類的食物,來幫助改善體質虛弱幫助睡眠,同時睡前要注意避免飲用咖啡、濃茶和酒等興奮神經類的飲品。

2. 增加運動

適宜的體育鍛鍊對於助眠是有積極作用的,但需要注意避免過度劇烈運動,每天進行規律的體育鍛鍊,不僅助眠還可以增強體質。如瑜伽、普拉提、慢跑、簡單的腹式呼吸或肌肉放鬆訓練等都是女性朋友的不錯選擇。

3. 改善生活方式

首先需要找出會導致失眠的不良生活行為,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其次建立關於睡眠的積極和合理的觀念,同時通過睡眠限制來提高睡眠效率。除此之外,配合刺激控制、鬆弛療法及音樂療法等來幫助提高睡眠質量。另外睡前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安靜,光線柔和,也可以幫助更快入睡提高睡眠質量。

4. 藥物干預

西藥:當普通方法無法改善失眠時,需要使用藥物手段進行干預。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苯二氮卓類、褪黑素受體激動劑等藥物幫助快速入睡,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西藥長期服用可能會帶來藥物依賴,甚至引發醫源性疾患風險。

中藥:通過調理人體臟腑氣血陰陽來改善睡眠狀況,且不引起藥物依賴和醫源性疾病,有其獨到之處。不同類型中醫失眠症狀可對症用藥,如:

人參歸脾湯:用於頭蒙欲睡、睡覺不踏實、容易醒、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吃飯不香沒胃口,飯後容易腹脹的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

補血寧神片:用於臉色萎黃暗沉、心煩心悸、舌色淡白、眼睛乾澀、神疲乏力的心肝血虛型失眠患者。

最後,祝廣大婦女朋友女神節快樂,安享每一個好覺!

參考文獻:

①《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②《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 中華神經科雜誌 2020 年8 月第 53 卷第 8 期

③基於個體化的失眠症中醫臨床實踐指南 2016年4月第3卷第2期

來源: 健康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