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共和國

歷史就是這麼回事兒 發佈 2024-03-31T19:36:58.617540+00:00

,亦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是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據羅馬史,羅馬王政時期最後一任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的兒子強暴了一位貴族婦女盧克麗霞,並造成此婦女自殺,其親戚布魯圖斯因此起兵推翻國王。

羅馬共和國拉丁語:Res publica Romana 拉丁語發音:[ˈreːs ˈpuːblika roːˈmaːna]),亦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是前509年前27年之間的政體。前44年尤利烏斯·愷撒擔任終身獨裁官時,共和國面積達到鼎盛。

政治史

成立

據羅馬史,羅馬王政時期最後一任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的兒子強暴了一位貴族婦女盧克麗霞,並造成此婦女自殺,其親戚布魯圖斯因此起兵推翻國王。前509年盧修斯兵敗下野並被流放,羅馬王政時代自此結束,羅馬共和國正式成立,國家由執政官、元老院及人民大會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議會領袖稱首席元老,七年為一期,一人至終身為止最多做三期,由平民大會選出。

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前494年,當時羅馬同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利不受貴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會獲得特里布斯會議稱號,但其決議僅對平民有效。

前454年羅馬成立一個由貴族和平民構成的十人立法委員會。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員會頒布了一部法典,並刻在12個銅表上,被稱為十二銅表法。銅表法禁止貴族與平民通婚,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公元前367年李奇尼亞·塞克斯提亞法規定每年必須有一位執政官由平民擔任。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共和國的憲法能夠被分成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公元前509年推翻君主政治開始。最後一個階段到公元前27年,真正將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的改變發生時為止。在共和國的歷史中,法規的改革大多是由貴族和平常的公民的衝突而引起。

後凱撒時期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軍事擴張史

羅馬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大國。羅馬軍隊的基本單位是方陣,由八千名步兵組成,他們以幾個行列深的長橫隊進入戰場,方陣又分為百人團,一個百人團號稱有一百個人。只有一些百人團能裝備前線所需昂貴的盔甲和武器;他們就成為方陣的最前幾列。其他裝備較差的人則墊後。羅馬人在戰爭方面的早期經驗,導致他們軍隊在結構戰術方面有所變動。後來採用三千六百人組成的兵團[注 1]取代較大的方陣。除了保有方陣的傳統裝備——盔、盾、矛、劍之外,還有鐵製桿頭的標槍,因此使得標槍在可以遠距離擲出。這個新的組織使軍隊在戰場上有了更大的彈性。

從共和開始,幾乎所有羅馬公民都必須從軍,而且施以嚴格的訓練。另外,羅馬公民握有土地,役齡在二十七歲至六十五歲,應執政之徵召而入伍。這種徵召稱為「克拉西斯」(classis),最後演變為「階級」。第一種徵召令是下達給有能力購置全套金屬盔甲的人,有的可買兩匹馬成為重騎兵,其他種徵召令給予較貧窮的人。

公元前509-公元前315時的羅馬士兵似乎一直模仿本身就在模仿希臘軍隊的伊特拉斯坎人。一般認為,把方陣隊形的引進軍隊的是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根據記載,第一列是由最富裕的市民組成的,他們能購買最好的裝備。接下來越靠後面就是越貧窮裝備越差的。這種方陣的一個缺點就是它只在平坦寬闊的地形中發揮較強的作用,而在義大利半島的中部的丘陵地區,羅馬軍隊就會陷入不利之中。在公元前四世紀,羅馬人放棄了這種編隊,改由了更為靈活的支隊組成的陣型。有人認為是馬庫斯·福利烏斯·卡米盧斯改革的,於390BC高盧人入侵後採用,但更多時候被認為是從撒姆尼人學習過來的,可能是在第二次撒姆尼戰爭(公元前326-304)中出現的。

前315至107年這段時期,一個五千人的包括重裝和輕裝步兵的軍事編隊為一個軍團。軍隊的編制是在社會階級、年齡和參戰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小隊由一百二十人同一種類的步兵組成。小隊們一般會根據這三種重步兵類型部署到三個分開的隊列:每個第一列的小隊都是皮革裝甲士兵組成的,他們穿著青銅胸甲和插著三根長約三十厘米的矛,並且拿著包裹著鐵皮的木盾。他們的武器是一把劍和兩根矛。第二個步兵縱列防具和武器都和第一列基本一樣,但穿的是比第一列更輕的鎖子甲。第三個縱列是在羅馬軍隊中最後的希臘重裝步兵風格的一組。他們的武器和防具和第二列差不多但他們的矛更輕。這三種分級雖然仍有一定的社會階級的影響但是,但實際上來講年齡和參戰經驗的影響更重。

年輕,沒有作戰經驗的被分在第一列,老一點的有些經驗的在第二隊,年老經驗呢豐富的會分配在第三列。重裝步兵團會被許多的輕裝步兵和騎兵部隊支援,一般一個兵團有三百個騎兵。騎兵部隊是由最富裕的騎馬者組成的。還有一個附加的沒有任何特殊戰爭角色的團隊,他們跟隨在第三列的後面,他們被用於填補戰爭中可能導致的人員空缺。輕步兵軍隊由1200個沒有護甲的士兵組成,他們最年輕並且來自較低的社會階級,他們配備了一把劍和一隻小盾以及一些輕標槍。

內亂

前2世紀30年代至前1世紀三十年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在前133年至前123年實行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共和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在前100年羅馬統治下的人口達到1430萬人。前90年,為了擺脫羅馬的控制,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憲制系統

羅馬元老院

元老院的最終權威來自於元老院議員的尊敬和威望。這種尊重和威望是基於先例和習慣,以及元老院議員的素質和聲譽。元老院通過法令,這些法令被稱為senatus consulta。這些法令是元老院向地方官提出的正式建議。但在實踐中,這些法令通常都是由地方官來執行的。羅馬元老院的重點通常是針對外交政策的。雖然從技術上講,它在管理軍事衝突方面沒有正式的作用,但元老院最終是監督這些事務的力量。這是因為元老院在國家預算和軍事事務中擁有明確的權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國民大會權力的衰落,元老院的權力不斷擴大,元老院在普通法律制定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其成員通常由羅馬參議院任命,參議院成員通常由羅馬參議院選拔新當選的裁判官,使參議院成為一個部分選舉的機構。在軍事緊急時期,如1世紀的內戰,這種做法變得不那麼普遍,因為羅馬獨裁者、凱旋門或元老院本身會選擇其成員。到了共和國末期,元老院可以在緊急情況下頒布「元老院緊急決定」(Senatus consultus ultimum),而不是任命獨裁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