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補助5億元,成都擬重金砸向集成電路產業

全球半導體觀察 發佈 2024-03-31T21:28:52.053495+00:00

近期,《成都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政策針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特點和現實需求,分為集成電路人才政策、集成電路設計業政策、集成電路製造業政策、完善產業生態環境政策、附則共五個部分12條,主要著眼聚人才、補製造、強設計三個方面。

近期,《成都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印發。政策顯示,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成都將給予最高不超過5億元綜合支持。


政策針對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特點和現實需求,分為集成電路人才政策、集成電路設計業政策、集成電路製造業政策、完善產業生態環境政策、附則共五個部分12條,主要著眼聚人才、補製造、強設計三個方面。


01、聚人才

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成都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但成都市高端架構師等尖端人才非常短缺,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新政策通過政策疊加,頂尖人才除了可獲得每年50萬元和一次性300萬元獎勵外,所在核心團隊還可獲得超過1500萬元獎勵。

02、補製造

成都市缺少先進位程和8英寸以上晶圓代工產能,本地流片率不到4%,嚴重製約了設計產業發展。


新政策加大製造項目招引支持力度,企業最高可獲5億元綜合支持;為企業提供代工流片服務的晶圓製造企業最高可獲1000萬元支持,以補足成都晶圓製造短板。

03、強設計

成都市擁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超180戶,營收過億元設計企業25戶,居全國第七。


新政策加大流片、IP核、EDA工具補貼等設計企業最關注的條款支持力度,對從事IP核和EDA工具研發的企業,最高給予500萬元補助;對購買IP核、EDA工具用於研發的企業,最高給予200萬元補助;對企業流片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


當前,成都正瞄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等產業鏈賽道重點發力。成都擁有電子科大、四川大學,以及中電科10所、29所、30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企業270餘家,既包括英特爾、德州儀器、成都海光、新華三半導體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也培育了嘉納海威、成都華微、銳成芯微等本土骨幹企業,初步形成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據成都市經信局通用電子產業處處長李坦介紹,2022年成都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2022年成都晶片設計業實現銷售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位居全國第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