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想要恢復東羅馬帝國

地緣谷 發佈 2024-03-31T21:49:30.389170+00:00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最終在英、法、俄等國的幫助下,一個新的希臘國家在巴爾幹半島南部建立起來了。



NO.488 作者:潘文肖 製圖:聽風者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最終在英、法、俄等國的幫助下,一個新的希臘國家在巴爾幹半島南部建立起來了。


但希臘獨立之初,僅據有伯羅奔尼撒半島一隅和色薩利以南地區,僅相當於現今面積的1/2左右,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但希臘並不滿足於此,在民族主義的加持下,大希臘主義誕生了,其最終理想是主張恢復拜占庭帝國,建立一個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正教國家,包括當時奧斯曼帝國境內所有的東正教臣民,疆域包括希臘人居住的小亞細亞的所有地區。



拜占庭皇宮遺址。圖源.wiki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小國寡民的希臘卻難以完成這個「偉大理想」,於是乎,希臘又將目光投向歐洲列強,試圖在縱橫捭闔之間實現領土的擴張






希臘獨立以後,便顯示出對外擴張的野心,而歐洲列強對於希臘的「野心」反而是樂見其成,並且各懷鬼胎:對於英國來說,其戰略便是英國肢解奧斯曼帝國,扶植代理人,實現利益最大化;法國同英國的矛盾難以調和,對於英國在近東和地中海的擴張也是如臨大敵;而俄國在近東的擴張則是企圖「團結東正教徒」、「奪回君士坦丁堡」;逐漸完成統一的普魯士對於近東和地中海也是垂涎三尺。


俄國總想抗東正教大旗,來團結希臘等東正教國家。圖為俄東正教堂誦經者神職授任禮。圖源.wiki


因此,英、法、俄、普等國在近東和地中海的擴張,偏偏繞不開希臘,希臘也就成為它們竟想拉攏的對象,希臘也開始在歐洲列強之間左右逢源。


1862年,希臘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唯一一位國王奧托一世因為昏庸無能,被軍事政變推翻,機緣巧合之下,丹麥威廉王子獲得了希臘新任國王頭銜,稱喬治一世。隨著新主登基,為了表示友好,繼而拉攏希臘,英國將愛奧尼亞群島作為賀禮贈予希臘,就這樣希臘開始邁出了對外擴張的第一步


外來的國王喬治一世。圖源.wiki


愛奧尼亞群島中的克基拉島。圖源.wiki


但是希臘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始終對於拜占庭帝國昔日的輝煌念念不忘,妄圖一舉克復小亞細亞,恢復往日的榮耀。但即使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對於希臘來說依然是難以戰勝的存在,因此,希臘在等待一個絕佳的機會。


不久之後,第十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帝國大敗,損失慘重的奧斯曼帝國在德國的調停之下,不得不接受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與黑山的獨立和保加利亞的自治,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則劃歸奧匈帝國管理。除此之外,歐洲列強為了進一步削弱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則一致同意將色薩利地區劃給希臘



希臘擅長在別國戰爭中牟利。圖為俄土戰爭中的馬拉科夫戰役。圖源.wiki


希臘色薩利聖阿喀琉斯大都會教堂。圖源.wiki


希臘兵不血刃占領色薩利地區後,進一步刺激了其野心,希臘逐步開始整軍備戰,試圖對「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訴諸武力,以獲取更多的領土權益。


1896年5月,克里特島上的希臘人為擺脫土耳其的統治以求併入希臘而舉行了起義,同年11月,土耳其向希臘宣戰來作為對此的回答,這正中希臘下懷。但「西亞病夫」的優勢地位希臘依然不能撼動,希軍在色薩利邊境地區向土軍發動的首次進攻很快便遭到失敗,此後戰爭的進程則是希臘一邊倒的慘敗,最終希臘也不得不接受割地賠款的結局


希臘的慘敗讓其不得不將希望投向歐洲列強,事實上歐洲列強顯然對削弱奧斯曼帝國更感興趣。在歐洲列強的壓力下,土軍最後不得不撤離克里特島,該島成為國際保護領地。雖然經歷戰爭的慘敗,但希臘依然依靠歐洲列強卻將占盡優勢的奧斯曼帝國驅逐出了克里特島。


希土戰爭的慘敗讓希臘斷絕了對奧斯曼帝國再次動武的念頭,但俄國的介入卻讓事情再次峰迴路轉。俄國為了實現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積極在此地兜售泛斯拉夫主義。在此影響下,巴爾幹半島諸國逐漸聯合併建立巴爾幹同盟,敏銳的希臘見有利可圖,也很快加入同盟


希臘國王喬治一世在塞薩洛尼基市的保加利亞軍隊總部拜訪了保加利亞沙皇費迪南德。


在俄國的支持下,巴爾幹同盟於1912年10月9日對奧斯曼帝國宣戰,經過激戰,奧斯曼帝國大敗,而希臘順利占領愛琴海諸島嶼。1913年5月30日,雙方在歐洲大國的調停之下在倫敦召開和會,原屬奧斯曼帝國的馬其頓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及希臘瓜分,塞薩洛尼基則被併入希臘,而早已成為國際保護領地的克里特島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希臘的領土



埃利海戰中三艘希臘戰艦像奧斯曼艦船開火。下圖為參戰的希臘Averof巡洋艦。圖源.wiki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巴爾幹同盟因為領土的分配不均迅速瓦解,實力強大的保加利亞在德、奧的支持下試圖對昔日盟國痛下殺手,早已洞悉巴爾幹半島形勢的希臘於1913年6月同塞爾維亞建立反保同盟,羅馬尼亞隨即加入。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悍然發動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但在反保同盟的抵抗之下,保加利亞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被迫求和。


8月10日,保加利亞與塞、希、門、羅四國簽訂《布加勒斯特和約》,希臘則得到了愛琴海與馬其頓。在兩次巴爾幹戰爭動盪的局勢之中,由於希臘站隊正確和歐洲大國的支持,最終其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領土最大化,此時希臘的領土相較於其獨立之初已經翻了一番,這似乎離它的「偉大理想」更進了一步,但奧斯曼帝國雖然開始步入墳墓,但依然是希臘不可逾越的雷池。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但希臘多年來在歐洲大國之間的遊走讓其有著敏銳的國際視野,加之希臘王室與德國的密切關係,使得希臘並沒有冒然加入任何一方,即使如此協約國與同盟國也沒有放鬆對希臘的爭奪。為了使整個希臘儘快置於協約國的控制下,法國主張對希臘國王採取堅決措施,1917年6月,親德的希臘國王康斯坦丁及其家屬被法國武裝人員挾往瑞士並將另一些親德分子驅逐到科西嘉島。此後,希臘政府加入協約國並對同盟國宣戰,希臘在全國緊急動員了25萬人投入了英法主導的薩洛尼卡戰線。


希臘塞薩洛尼基的康斯坦丁雕像。圖源.wiki


雖然希臘被迫加入協約國,但是這對於希臘來說卻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在協約國的進攻下奧斯曼帝國的崩潰不可避免,其「偉大理想」也會水到渠成。


事情剛開始也正如希臘預料的那樣,1918年10月底,奧斯曼帝國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停戰協定,許多領土均被協約國「委託管理」。英國為了鎮壓土耳其人民反抗運動和防止義大利占領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其轉而支持希臘對小亞細亞的領土要求。在英國等國的支持下,1919年5月15日,希臘迅速出兵占領伊茲密爾,7月17日希軍占領屈塔希亞,並企圖攻占安卡拉,對於希臘來說,小亞細亞似乎已經唾手可得,多年以來的夙願即將要實現。



土耳其小亞細亞沿海城市伊茲密爾。圖源.wiki


但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崛起的凱末爾出任土軍國民軍總司令後,戰局卻發生了逆轉。土軍撤退到薩卡里亞河東岸後,連續激戰22天,阻止了希軍進攻。1922年8月26日土軍發動反攻,希軍開始全線潰退,9月9日土軍奪回了伊茲密爾,16日將最後一批希軍趕出小亞細亞,第二次希土戰爭以希臘的慘敗而告終。此後,協約國不得不於1923年7月24日同土耳其重新簽署了《洛桑條約》,希臘被迫將東色雷斯、伊姆雷斯島和特內多斯島歸還土耳其,放棄對伊茲密爾乃至整個小亞細亞的領土要求。


擔任土軍國民軍總司令時的凱末爾。


凱末爾的崛起最終讓希臘的「偉大理想」付之東流,但希臘也並非一無所獲,其得到了保加利亞西色雷斯地區作為補償。一戰和第二次希土戰爭讓希臘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其領土也是穩步推進。


一戰結束之後,巴爾幹半島的各國版圖已基本形成定局,凱末爾改革後的土耳其政局也是十分穩定,加之第二次希土戰爭的失敗,使得希臘的「偉大理想」已經成了過眼雲煙,昔日被希臘寄予厚望的歐洲大國也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至此,希臘對外不得不放棄了占領小亞細亞的大希臘主義,對外擴張的願望已經不再強烈。


改革後,土耳其邁入現代化。圖為凱末爾在伊茲密爾女子高中。


二戰爆發後,戰火很快便波及希臘,在德國、義大利、保加利亞三國攻擊下,希臘戰敗,德軍進入雅典,希臘自此被德、意、保三國瓜分。直到1944年8月,德國軍隊因為戰局的變化方才從希臘北部和西北部撤軍,在1944年10月結束占領希臘。


德軍士兵在雅典衛城升起軍旗。


二戰結束以後,付出慘重代價的希臘依然有新的領土入帳。根據1947年《巴黎五國和約》的規定,義大利疆域需重新調整,而作為義大利主要交戰國的希臘自然得到了補償,義大利在1911年意土戰爭時兼併的多德卡尼斯群島要轉予希臘,希臘也成為少數幾個因為二戰而獲得領土的國家。經過此次調整,希臘完成了其版圖中的最後一塊拼圖。



多德卡尼斯群島中卡爾帕索斯島的海灘。圖源.wiki


希臘自從獨立以來,依靠著在歐洲大國之間的縱橫捭闔,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最終實現了領土成倍的增長。但巨大的代價和國際局勢的變化,也讓其不切實際的幻想破滅,最終結束了對外擴張的野心。


參考資料:淺論希臘獨立時期俄國的近東政策.喬麗萍;19世紀20年代希臘獨立鬥爭獲勝因素探析——以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為視角.楊冰冰;希臘近代史.楊公素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