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光」是什麼意思?寺廟開過光的東西,真的靈嗎?

秋梧風華 發佈 2024-03-31T21:53:58.598210+00:00

如此宏大的開光場面,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並不會感到驚訝,尤其是喜歡祭拜的朋友,寺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喜歡多多分享一下,點讚收藏評論加「關注」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感謝您的支持。

佛像前的桌子上擺放一塊玉石,寺廟內老老小小的和尚集體坐在佛前為這塊玉石「誦經」。

這就是寺廟舉行的「開光」儀式。

如此宏大的開光場面,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並不會感到驚訝,尤其是喜歡祭拜的朋友,寺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很多到寺廟參拜的人都願意拿出自己的玉石掛件,找到寺廟的和尚進行簡單的開光。

更有甚者,像是鋼筆、硬幣這些「奇怪」的物件,也拿出來開光,雖然很荒謬,但人們這樣的行為也能夠理解。

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平安和幸福,而開光恰恰就能給人帶來這樣的心理安慰。

有人說開過光的物品能為主人帶來幸運,所以這些人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讓自己獲得「佛光加持」。

那麼到寺廟開過光的東西真的能為人祈福嗎?

何為「開光」?

「開光」即為「開光點睛」。

所謂開光,就是宗教以特定的宗教儀式,將一些祈願的東西加持到這件開光的物品上,讓這件物品變得有「靈性」,進而能夠起到保佑平安,祈求幸福的作用。

其實開光兩字並沒有權威的宗教解釋。

尤其是開光的具體流程,並沒有統一的形式,各個寺廟大都是以其獨有的方式為物件進行開光。

佛教的開光儀式倒是較為統一,基本都是一個類型。

寺廟內大大小小的和尚坐在佛像前為需要開光的物件虔誠祈禱,將所有的祈願和祝福都加持在這個物件之上。

祈禱的內容也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念誦本寺的經文,並沒有絕對的統一格式。

一些寺廟還有較為正式的開光儀式,會藉助一些工具。

寺廟的開光和尚對需要開光的物件塗抹茶油,這樣不僅能夠讓物件變得光亮,還會留有淡淡香味。

但道教的開光卻是另一種方式,而且比佛教更為細緻。

道家認為,開光就是把世上無形的東西以「信念」的方式注入到這個東西中去。

道教開光,更多的是為神像開光。因為為神像開光,可以讓神像更有靈性,保佑一方黎民百姓。

道家開光流程也很繁瑣,要求十分嚴格。

首先開光的人必須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道家高人,而且開光的日子還不能胡亂選擇。

開光的時候還要有較為隆重的開光儀式。

開光過後,還需要很多的時間讓這個物件吸取天地的「靈氣」。

也就是讓這個物件能夠真正的得到眾人信念的加持,讓它真正具備一定的「靈性」。

有些道家的學者也說,開光並不一定需要到寺廟去開,只要虔誠祈禱,自己就可以做這個物件的「開光之人」。

「開光」起源,各有定論

有人說,開光儀式最早源自我國傳統道教,還有說佛教與道教的開光儀式並不相同。對此,兩教派一直爭論不休。

但大多數人認為,「開光」最早源於我國的本土道教,而且道教的開光方式也更令人信服,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了解「道教開光」,首先要了解道教文化。

道教是一個結合多種元素為一身的集合型教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學說。

道教傳承中,有祈願做法類型的「巫術」,還有像是拳法、劍法一類的體術,還有許多道士對醫藥和人體經脈有深厚的了解。

「開光點睛」即是道家開光方式的解釋。

許多人說,這個「點睛」就取自於「畫龍點睛」這個成語。

而這個成語典故中,又暗含著道家學說的內容。

相傳在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畫家十分有名,就連皇帝都對他的名聲有所耳聞,所以宣他進宮,為自己畫條金龍。

這個畫家很厲害,不過幾天就把這條龍畫好了,但是人們發現,這條龍並沒有眼睛,很多人都希望畫家把龍的眼睛畫上。

但是他卻說,如果給龍畫上眼睛,龍就要飛走了。

所有人都不相信,畫家為了印證自己所說的話,隨即為這條龍點上了眼睛。

這時天色大變,烏雲密布,牆上的龍就真的飛出了牆壁,衝上了天空,所有人都嚇得張大了嘴巴,不知所措。

「畫龍點睛」這個故事大多數人都聽書過,但今天我們著重講其中的道教元素,尤其是這個「龍」字。

龍是華夏同胞的圖騰,而龍同時也是道教的主要元素之一。

道教天師的十個兒子稱為「張氏十龍」,而龍又是道教的出行「三轎」之一。

總之,龍被大多數的宗教人士公認為是道教的象徵之物。

所以「開光點睛」被認為起源自道家,確實有一定的說服力。

然而,現在的一些開光儀式卻變得十分「套路」,不僅缺少了必備的虔誠,甚至連儀式都被省略掉了。

「開光」逐漸變了味道

曾經就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個銷售集團組團去寺院開光。

然而他們的開光物件十分有趣,是他們每個人手中的「工牌」

這家銷售集團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的企業文化變得更有說服力,進而讓獲得更多的客戶,讓客戶更信任他們的話。

顯然,僅靠開光並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很多人還吐槽開光根本不靈,但其實這些人都忘記了開光的初衷。

為這些物件開光並不是為了索取什麼,更不是向誰許下願望、要誰來「還願」。

這些人對開光傾注了太多的個人感情色彩,太注重得失,反而忘記了開光的本來目的。

有些家長會在孩子考試之前,拿著孩子的筆去寺院為孩子的筆開光。

家長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這些筆變得更有靈氣,讓孩子考一個更好的成績。

顯然,這樣的開光目的就不是純潔的,甚至可以說是貪婪的索取。

孩子考出了好成績,這些家長就說這支筆有靈性。

孩子沒有得到好的成績,這些家長又會說,開光並沒用,都是騙人的把戲。

但其實,開光與否並不能決定一件事的走向,更多的是讓人獲得心理上的安慰。

許多人為開光這件事添加更多的目的性,反而會讓自己心理的負擔加重,讓原本能夠做好的事情變得糟糕。

商業化「開光」

說到底,開光就是給人一個心理上的安慰,讓自己心神安定,最重要的還是虔誠。

因為虔誠,所以有信念;因為這份信念,所以會讓開光之人做事更有信心,也就更容易接近成功。這才是開光的根本意義。

然而,現在的開光卻趨向於商業化。

開光變得十分套路,甚至出現了固定的流程,就像是生產車間一般,一個一個為物品「開光」。

他們會把這些需要開光的東西集體放到一個位置,僱傭一些人在那裡祈禱,最後這些東西就被定義為「開光」了。

實際它真的「被開光」了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有一些無良導遊,會故意帶領遊客到他們口中的「靈寺」去求開光的物件。

嘴上說著是為了這些遊客能夠得到平安,實際是為了他們口袋中的鈔票。

還有一些網絡賣家,大肆宣傳他們有多少開過光的寶貝,只要有錢就可以買,要多少就有多少。

這樣批量生產的開光物件,就連最基本的祈願都不存在。

因為它被生產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這樣的東西怎麼能夠起到祈福的作用呢?

開光儀式本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如果連自己都不信任這個開光的物件,甚至覺得不可信,覺得只是一個小擺件,那麼自然也就失去了開光的意義。

「心誠則靈」

其實不只是開光這件事情,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這個道理,那就是「心誠則靈」,信則有,不信則無。

信仰雖然虛無縹緲,但是卻有無窮大的力量。

因為信仰能夠讓人變得堅定,變得安穩,在獲得力量的同時,還能夠從信仰之中得到源源不斷的信念支撐,所以也會更容易變得成功。

有些成功的人說:自己因為身邊這個開光的物件才變得如此幸運。

實際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有了這個開光物件,內心才會有了信念的支撐,才會有不斷的力量去克服曾經無法克服的困難。

如果沒有這個開光的物件,或許在面對無法克服的困難時會輕言放棄;但正因為有了這個東西,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克服,才會咬緊牙關一直堅持。

有了堅持的信念顯然更容易成功。

獲得了成功,卻歸功給了這個開光的物件,這是不對的。

實際成功的關鍵還是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所以說,因為這個開光的物件,努力的人才會更加努力,讓原本不能實現的事情變成現實。

歸根結底還是信念的力量,開光的東西只是提供了一個具象化的形象,給了人堅持信念的力量。

所以,開光這件事就像是一把扳手,把人們的堅持牢牢擰住,讓人們更加努力的克服困難,進而會更加容易得到成功。

開光的目的正是如此。

開光物件並不一定會讓人變得幸福,但它卻能讓人堅定信念,不斷努力。

「開光」的目的本來很簡單,希望能為主人帶來平安和幸運。

但如果帶著複雜的目的,甚至是以索取的態度去面對開光這件事情,那就失去了開光原本存在的價值。

結語

若是以索取的目的進行開光儀式,最終獲得的也只能是煩躁和焦慮。

若是以坦然虔誠的心態面對開光,最終將獲得信仰的力量,同時也會獲得堅定地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每個人的角度不同,要求不同,所得的結果也不同,「靈驗」與否的關鍵就在於此。

有人因為開光了物件,心裡更有「底氣」,做事也變得踏實,這就實現了開光的目的。

而一些人卻以許願的方式看待開光,整日期待「夢想成真」,希望開光之物能夠顯靈,那麼這樣的開光則毫無意義。

開光能夠給人們帶來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改變,本就努力的人更容易成功,一味索取的人自然一無所獲。

你見過哪些奇怪的開光物件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