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伏牛山

河南手機報 發佈 2024-03-31T21:58:41.530053+00:00

□周大新地球上最美的地貌,除了江河湖海,就是山了。山,是地球顯得雄美的最主要元素。我們試想一下,若是地球上沒有了山的裝扮,到處都是一馬平川,四面八方都一覽無餘,那它將會變得多麼乏味,會像今天這樣雍容華貴、漂亮誘人?

□周大新

地球上最美的地貌,除了江河湖海,就是山了。山,是地球顯得雄美的最主要元素。我們試想一下,若是地球上沒有了山的裝扮,到處都是一馬平川,四面八方都一覽無餘,那它將會變得多麼乏味,會像今天這樣雍容華貴、漂亮誘人?

地球上的山太多了,亞洲的喜馬拉雅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北美洲的落基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山,我們人類才有了更多的棲居地、繁衍地、文化發源地和旅遊目的地。

綿延八百里的伏牛山,是我故鄉河南省的一座大山。雖然他的個頭在地球上山的大家族中顯小,平時又不愛說話,在他那些兄弟姐妹中不爭什麼名分,很少惹外人注意,但他對於我,對於南陽人,對於中原人,對於中國人,其實是很重要的。他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的進步,是很出過一些力的。

最早,發現伏牛山之好的,是恐龍。在地球的三疊紀晚期至白堊紀中期,一大批鴨嘴龍、禽龍、原角龍和肉食龍最先發現,在伏牛山的一塊斷陷地區——今天的西峽縣境內,有茂密的可供它們食用的松柏、銀杏、蘇鐵、草本植物和大批螞蟻,於是它們用自己獨有的語言,向同類發出了召喚的信息,更多種類的恐龍開始向這兒聚集,把這兒作為了棲居地。以至於六千多萬年之後,西峽縣的人們隨便一挖,就在這兒找到了一千多枚恐龍蛋和不少的恐龍骨架。在已發現的這些恐龍蛋下部地層,至少還存在著16個產蛋層。其中的巨型長形蛋和戈壁稜柱形蛋,在當今的世界罕見。

後來發現伏牛山之好的,是我們人類先祖中的一支——著名的「南召猿人」。當時猿人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是獵殺小動物及採摘樹上的果子,這些,伏牛山都可以滿足。伏牛山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交界處,氣候濕潤,且垂直氣候變化比較明顯,果樹特別多,兔子、山雞、野豬,到處都有。南召猿人在此停下遷徙尋找的腳步。而且他們發現,在伏牛山中列山脈的石灰岩分布地帶,大小溶洞分布廣泛,給他們提供了天然的住所和可解渴的泉水。不知道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們繁衍了多少兒女,更不知道他們何時學會了種植本領,如今能猜測的是他們住煩了山洞,嫌它太潮了,就向山下走,並漸漸學會了刀耕火種。他們,慢慢成了人類的先祖之一,今天的南陽人和中原人,說不定有不少就是他們的後裔。

接下來發現伏牛山之好的,是楚人。《史記·楚世家》中記載:「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這個丹陽,就是伏牛山中的丹陽。其位置就在今天的南陽淅川縣丹江和淅水的交匯處。楚人大概看中了這裡的山光水色風景絕美,看中了這裡的山嶺連綿起伏易守難攻,看中了這裡山珍繁多物產豐富,把其作為了自己的第一個都城。今天,伏牛山中不斷出土楚國的器物,便是為這個楚國故都就在此地作證。隨著楚人的開疆拓土,疆域向南向東不斷擴展,楚人覺得丹陽不在國之中心,才又開始向南向東數次遷都。

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老子,在離開老家苦縣厲鄉曲仁里西行時,看到了伏牛山,於是向山的深處走去。沒有人知道老子西行的確切目的和最終目的地,但根據傳說,老子走至今河南省欒川縣城東南三公里的伏牛山一座高峰——景室山時,停下了腳步,他開始在這兒建茅屋修行。不知道他的《道德經》是不是在這兒寫的,也不知道道教是不是在這兒創立的,但這兒成了道教全真派的聖地卻是真的。唐太宗後來把這座山峰改名為老君山,以紀念老子。至今,老君山上留下了16座大小不一的廟宇,有大大小小179處景點,很多景點相傳都與老子有點關係。

唐代的詩人們自然不會不來伏牛山遊覽。初唐詩人宋之問曾在伏牛山遊歷過很長一段時間,寫過一首名為《適》的長詩,寫他自己遊歷伏牛山的所見所聞。開頭四句是:「晨登歇馬嶺,遙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氣間。」盛唐時,李白大概來過南陽城兩次,只是不知他是由洛陽沿驛道南行,過魯山到南陽的,還是南出長安,經武關道到南陽的。不管他走哪條路,都得翻過伏牛山的山嶺。他第二次到南陽時,想起了已逝的好友,留下了一首催人淚下的《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歿。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戶何時明,長掃狐兔窟。」詩中的獨山是伏牛山的余脈,詩中的菊潭,是伏牛山中的著名景點,能從詩中感受到他對伏牛山的喜歡。晚唐詩人薛能也來過伏牛山遊覽,寫過名為《伏牛山》的詩:「虎蹲峰狀屈名牛,落日連村好望秋。不為時危耕不得,一黎風雨便歸休。」

流經伏牛山的丹江,被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這條江不僅西接秦嶺之水,而且在流經伏牛山的過程中,又匯聚了千峰萬嶺之雨水、泉水,把這條江截住,建一個巨大的水庫,庫水便可以北調京、津。於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很多人開始建設這個宏大的工程。經過幾十年的建設,2014年12月12日下午2點32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因此工程受惠的大、中城市10餘個,有力推動了中國中北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南陽盆地長大的我,雖然很小就知道盆地的西部和北部是伏牛山,但因為家在盆地的底部,那個年代一切行動都靠兩隻腳走,所以直到長至18歲當兵,坐火車沿焦枝鐵路北上去山東時,才第一次看見伏牛山。記得載我們新兵的悶罐軍列停在魯山站時,有人指著車廂大鐵門外叫道:「看,伏牛山!」我聞聲急忙擠到鐵門前去看,果然,遠遠近近都是山頭。那是生長在平地的我第一次看見大山,那逶迤連綿的巨大山體令我震撼。這次見面幾年之後,我坐由洛陽南行的列車回鄉探親,一直坐在車窗前,兩眼貪婪地看著車窗外的大山,想要把他的模樣牢記到心裡。

後來,當我把家安在南陽城後,我有了遊歷伏牛山的方便。記得有一次,我隨著南陽日報的幾位朋友,去了位於伏牛山腹地的寶天曼原始森林,令我大開眼界。山民嚮導告訴我,伏牛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近6萬公頃,保護區內植物種類共有2800餘種,在這片原始森林裡穿行,踏著嚮導用砍刀開闢的道路,我有一種回到南召猿人時期生活的感覺。

小說家喬典運在世的時候,有一年邀請我和一批作家去了伏牛山的主峰老界嶺。老界嶺海拔兩千多米,站在老界嶺上,俯視伏牛山的千嶺萬壑,在流雲和山嵐的作用下,只覺得那是一波一波的海濤,一直鋪向遙遠的天邊。那天在老界嶺上,我們吃的都是山珍,包括西峽香菇、花菇、牛肝菌、姬松茸等幾十種。到了2019年,連歐洲人都喜歡吃用伏牛山香菇做的香菇醬,據說,2018年拉了一火車的香菇醬,通過中歐班列拉到了歐洲。那次在老界嶺,喬典運先生還讓我們每個人都打了獵槍。當然,並沒有打到獵物——伏牛山的野生動物是不讓打的,受國家保護。

伏牛山裡的野生動物很多,在位於欒川縣倉房村深山的伏牛山野生動物園裡,你可以看到幾十隻東北虎,以及非洲獅、白虎和金錢豹等大型貓科動物。密林和溪水裡,還經常可以看到麝和大鯢。生活在南陽盆地里,接受著伏牛山的庇護和恩惠,我對他充滿愛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