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手公然開掛!《DOTA2》為何沒落?

17173遊戲網 發佈 2024-03-31T22:16:02.903218+00:00

前陣子,國內電競圈瓜最多的遊戲DOTA2,又出了個大新聞—— 今年新躋身一線的戰隊,在爭奪TI積分的官方S級聯賽中,被質疑開掛和假賽。

哈嘍大家好,我是X博士。

前陣子,國內電競圈瓜最多的遊戲DOTA2,又出了個大新聞—— 今年新躋身一線的戰隊,在爭奪TI積分的官方S級聯賽中,被質疑開掛和假賽。

這次的錘相當有說服力。圈內知名up分析了比賽錄像,發現選手十幾個不合理的行為,明顯就像開了掛。70萬觀眾看了後,也基本沒什麼反駁的聲音。

消息一出,立刻轟動了整個DOTA2圈子。既有認真老哥氣炸,也有樂子人吃瓜,玩家們擠爆了各個直播間,求主播驗證、打探消息。也有社區大佬,立刻把情況反饋給了國內運營商完美世界。

然而過了一個多月,這事依然沒結果。運營商完美把鍋扔給了開發商V社,而V社依舊老樣子裝死,突出一個冷漠。

事實上,這正是DOTA2一直以來的奇景。玩家社區瘋狂用愛發電,廠商卻冷漠得像個局外人。那麼,玩家們為什麼會這麼熱愛DOTA2?這樣一款幾十萬在線的遊戲,廠商為什麼又天天擺爛?

特殊的DOTA2玩家

DOTA2玩家的特殊,可以說根植在基因里。

遊戲的前身DOTA,是一張將近20年前誕生的WAR3(魔獸爭霸3)自定義地圖。類比的話,就跟《我的世界》中的玩家地圖差不多。

誕生後的很多年裡,遊戲都是靠著社區反饋,才能不斷進化。地圖的作者冰蛙,還會在騰訊微博上和中國玩家分享最新情況。

毫不誇張地說,是玩家創造並養大了Dota,自然感情也就特別深。

此外,對於很多老玩家來說,DOTA就是青春的代名詞。老X我以前就連放學路上,都在和同學討論SF(影魔)風騷的走路姿勢,以及ZXC三炮怎麼才能壓准。

而當年中國Dota碾壓全世界的實力,更讓玩家充滿了自豪與熱愛。當時流行一句話,CN刀塔,best 刀塔。

後來到DOTA2也是一樣,6屆TI世界比賽,中國三次冠軍,三次亞軍。Wings TI6奪冠的視頻,光小破站加起來就有千萬播放。舉盾的那一刻,彈幕密密麻麻的都是淚目。

隨著年紀變大,很多玩家雖然DOTA2玩得越來越少,但看到相關的東西還是很high。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 除了客戶端,任何地方都有「刀友」。各種DOTA2江湖黑話成了玩家們接頭的暗號,橘外人看了只能一臉懵逼。

典型的例子,每當我女友冰冰提起胖頭魚,彈幕上就是滿屏的FGNB(楓哥牛逼),因為DOTA2主播YYF的外號之一就是胖頭魚。

還有煙火聲的梗。2018年國際邀請賽上,中國隊LGD惜敗外國隊OG。比賽結束時,OG勝利的煙火映襯著LGD選手Fy失魂落魄的神情。

憑藉絕佳的構圖,這個特寫成為了電競圈的世界名畫,以及代表「功虧一簣」通用梗,哪怕P個派蒙上去也沒有絲毫違和感。

就連遊戲廠商里,也都有帶頭整活兒的DOTA2玩家。像明日方舟一個關卡的背景圖,被玩家發現,就是18年 LGD輸OG那場比賽的比分。

不僅到處給遊戲貢獻熱度,Dota2玩家更是干實事的行動派。

遊戲社區的活化石HOHO哥,從12年起十年如一日的為國內玩家無償帶來DOTA2資訊,甚至讓很多人誤以為他才是官方。

還有這兩年,有主播牽頭舉辦了DOTA2網際網路杯賽,知名網際網路和遊戲廠商都來了,只能說哪裡都有DOTA2玩家。

參賽隊伍們也各種玩梗,B站隊名叫老乾杯(致敬LGD),疊紙隊名叫嫩爹,散爆隊名叫ymfm(雲母飛媽),字節隊名叫嘉心糖,阿里隊名叫小福豹(福報),網易名叫黑豚;

騰訊的Logo致敬了Fy的煙火聲名畫,《碧藍航線》開發商蠻啾網絡的Logo意思是「來點澀圖」。總之,空氣中都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由於DOTA2上手難度大,玩家們也一直在用愛發電想辦法。

像UP主就是銳,就想了各種點子用類比做趣味教學,教王者榮耀和原神玩家怎麼上手dota2的英雄。DOTA2的大主播如YYF等,雖然經常播其他遊戲,但一直堅持的,還是刀塔。

最近DOTA2圈主播又整了個好活,就是找職業選手來當導師,教完全不會的女主播打。妹子們有時候英雄物品都分不清楚,節目效果非常歡樂。

擺爛的廠商

既然玩家這麼努力,DOTA2肯定變得越來越好了吧?完全不是,即便玩家拼了命的付出,這些年Dota2依然問題不斷,江河日下。

首先是愈演愈烈的假賽、菠菜與開掛問題。有多猖獗呢?曾經的TI4 冠軍隊伍newbee,20年因為假賽被官方除名,選手終生禁賽;

21年的時候,國服中充斥著用菠菜網站當名字的廣告哥,最後主播忍不了曝光,表示巴不得遊戲停服整改;前陣子第二屆網際網路杯,華為戰隊的選手公然開掛被查出來,直接導致賽事可能沒下一屆了;

而上個月,S級聯賽上更是出現了選手疑似開掛、假賽的問題。反眼有如神助,一反一個準,場均數據是老牌強隊LGD的兩倍之多。就算被舉報,依然進了前三。

更直觀的,是TI獎金總數的下滑。歷年TI獎金,都和玩家在TI期間的消費掛鈎。

而去年的總獎金數,甚至只有21年獎金的一半,少了一個億。雖然周期短,但還是說明了,願意花錢的玩家變得越來越少。

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廠商太坑爹。

DOTA2開發商是做Steam的Valve,國內運營是完美世界。他們的關係有點像網易和暴雪,不同的是,完美的權利比網易還小,基本都是V社說了算。

而DOTA2的掙錢能力,肯定不如暴雪全家桶。又不能發財,又沒啥權利,完美對DOTA2的態度,就越來越隨便了。

典型的像是19年,DOTA2遊廊里的自走棋爆火後,玩家大量湧入,在線直接從70萬拉到了100萬。而完美因為掙不了錢,就沒擴充伺服器,導致玩家經常斷網流失,白白錯過了熱度。最後反而被騰訊撿漏,做出了金鏟鏟。

以小見大,DOTA2國服的這10年,完美運營也是風波不斷,失誤頻頻。

從最早的提前開服,南北權利鬥爭;到16年高層貪腐搞出的「毒氣對戰房」事件;再到後來TI9的大麥網黃牛賣票等等。總體來說,完美對DOTA2的運營是功過參半。

但畢竟,完美只是個後媽,背刺玩家更深的,還得是DOTA2的親爹V社。

有一說一,V社一開始確實對DOTA2做出了兩個大貢獻。一是用祖傳的起源引擎,把DOTA從一張地圖變成了一款優秀的遊戲;二是建立了百萬美元獎金起步的TI賽事,改變了當時貧瘠的電競格局。

但問題是,作為一家躺在Steam平台上掙錢的公司,V社實在是太懶了。

在其它MOBA遊戲兩三個月一個新英雄,做活動搶新玩家,砸錢搞電競生態的情況下,DOTA2呢?遊戲上線10年後,官方終於出了個新手教程。

如今距離TI11結束已經四個月,新的大版本卻遲遲沒更新,遊戲環境幾乎是一潭死水。

運營方面,V社和玩家社區的溝通也是基本沒有。據爆料,玩家最認可的冰蛙也已經離開了項目組。

隨著刀牌和刀塔霸業的失利,V社對於DOTA2的興趣正越來越低。老闆G胖一邊在紐西蘭度著假,一邊教大家怎麼做牛排,偶爾當快遞員送一下Steam的新掌機。DOTA2早就給拋到腦後了。

親爹不管,後媽不愛的情況下,DOTA2作為一款電競遊戲,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是戰隊沒錢掙。TI的杯賽制度,註定了只有極少數戰隊可以拿獎金盈利。問題是其它戰隊怎麼辦,是面對現實打假賽,吃菠菜吃到爽?還是拼盡全力追逐夢想,最後可能輸的更慘?

而且這兩年電競熱潮退去後,熱錢更少了。除了LGD等少數戰隊,其它戰隊都虧得不行。去年RNG一輪游後,直接原地解散把席位賣了。去年TI第四名的茶隊,還拖欠工資和獎金,搞得選手撕破臉微博催款。

越沒錢賺,走灰色路線的戰隊就越多。以前大家是在東南亞的冷門賽事吃菜,現在可能國內S級聯賽都在演。

每況愈下的局勢,以及端游沒落的大背景,也進一步造成DOTA2的選手斷代。

去年TI結束,被譽為最後的天才少年的Maybe,七次錯過夢想後,也黯然離開了刀塔的舞台,開始搞直播。另一個高人氣選手AME,開始直播打起了農藥,沒事就去女僕店。

可以說,被廠商一次又一次背刺後,中國玩家們對DOTA2唯一的念想,最後的安慰,就只剩下中國隊還有實力奪得TI冠軍。

然而遺憾的是,自2016年之後,中國隊再也沒能舉起不朽盾。17年newbee大戰液體,被打了個三比零,液體的奇蹟哥秀翻全場。

18年LGD大戰OG。沒想到臨時組建的OG,卻以弱勝強打敗了如日中天的LGD,誕生了煙火聲的名場面。

19年TI第一次來到中國,但LGD卻未能進入決賽。我當年正好在現場,敗決LGD敲出GG的那一刻,全場都安靜了。

而21年,全村希望LGD又一次成為了奇蹟的背景板,「為什麼不ban猛獁」出圈上了熱搜。直到真視界出來後,玩家們才最終理解了下面8。

至於剛過去的TI11,中國隊甚至都沒有進前三。這也是繼TI3之後,又一次TI前三沒有中國隊。

該怎麼講呢?電子競技本來就有偶然,這也正是其最大的魅力。雖然是技不如人,甘拜下風,但遺憾總是在所難免。

屬於時代的DOTA2

某種意義上,DOTA2玩家就像是希臘神話里被打入地獄的西西弗斯。不斷地推著石頭,想把Dota2捧起來,迎來的卻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徒勞與失敗。

然而,現實終究不是神話。失望太多必然就會絕望。靠著熱愛硬抗,總會有扛不住的一天。像最近,前面提到的社區代表人物HOHO哥,就發了篇告別文,基本相當於「退圈聲明」。

文中寫到,「思來想去,感覺應該放手了。如果官方都不在意,不努力了,你作為一個普通愛好者,為何總是想著努力讓DOTA2變得更好呢?」

那麼,DOTA2未來會走向何方?

最近國外有傳言說,玩家們最認可的設計師冰蛙,會重新歸來帶領遊戲。但這種救世主一樣的盼望,更像是一種念想。

作為一個十多年的DOTA玩家,老X我覺得,或許還是要看開一點吧。

我相信很多年內,DOTA2肯定不會關服,TI或許也會照常舉辦。

但我們也必須得承認,每個遊戲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就像人的一生,有充滿朝氣的青年,有精力最旺盛的中年,也有逐漸落寞的老年。

無論在什麼階段,都能堅持當一個普通玩家去陪伴,或許就是我們最大的熱愛了。

最後,我還是想說:V社,別擺爛了。玩家的熱愛,不應該被辜負。就像《流浪地球2》裡那句話的延伸——沒有玩家的DOTA2,將毫無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