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從未領兵,劉邦為何拜他為大將軍?

地圖帝 發佈 2024-04-01T01:03:37.193251+00:00

#歷史開講#鴻門宴後,項羽分封二十個諸侯王,韓信知道戰爭只是告一段落,之後免不了烽火連天。此時韓信基本看清了項羽用人之道,就是任人唯親,甚至非項氏不用。韓信感覺永無出頭之日,良禽擇木而棲,作為項羽親衛首領之一的執戟郎中,做出艱難抉擇,離開項羽,跟隨劉邦入漢中。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二十個諸侯王,韓信知道戰爭只是告一段落,之後免不了烽火連天。此時韓信基本看清了項羽用人之道,就是任人唯親,甚至非項氏不用。

韓信感覺永無出頭之日,良禽擇木而棲,作為項羽親衛首領之一的執戟郎中,做出艱難抉擇,離開項羽,跟隨劉邦入漢中。

當時劉邦軍團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一半友軍跑了,忽然來了韓信這麼一個重要人物,當然不會等閒視之。不過劉邦還要試探一下,不知韓信是真降,還是項羽的間諜,很謹慎地授韓信為連敖。

劉邦麾下官職,比較普遍的升遷路徑是:卒-舍人(屯長,軍職十四品)-中涓(百夫長,軍職十品)- 隊將、騎將、郎將(軍侯,軍職八品)-軍司馬(軍職六品)-都尉(軍職四品)-將軍(軍職三品以上)。連敖是楚國特有的軍職,數量比較少,一般作為軍中參謀,軍職介於中涓與隊將之間,可帶兵一兩百人。

劉邦首次授連敖,是在薛縣擊敗泗水太守壯後,以戎賜為連敖。後來拿下豐縣,以革朱為連敖,此時做了漢王,有四個連敖:召歐、周灶、華寄、韓信。

韓信感覺受到侮辱,劉邦還不如項羽,良將擇主而事,便帶著佩劍離開漢軍大營。

此時劉邦軍中思鄉情緒蔓延,逃兵不少,一日就抓了14人,由太僕夏侯嬰監斬。斬了13人,韓信不甘心就這麼死了,仰起頭來,目光如電,射向夏侯嬰道:「漢王不欲得天下乎!為何殺死壯士?」

夏侯嬰當然認得韓信這號人物,自韓信投入漢軍,劉邦便通知幕僚特別關注,只怕韓信是項羽派來的間諜,故意不給高位,讓他探聽不到重要消息,並密切監視。

夏侯嬰本來也沒想殺韓信,他是想讓韓信看到人頭落地的血腥場面,詐出韓信的陰謀。在夏侯嬰看來,一個不敢打架,寧可鑽褲襠的人,這種場合不尿褲子就算好了,為了活命絕不會隱瞞詭計。

夏侯嬰假裝命左右:「鬆綁,免他一死。」接著喚韓信到面前,問了不少關於項羽的事情,夏侯嬰很受用,當即引薦給劉邦。

劉邦龍目掃視眼前這個年輕人,只見他眼神深邃,用神時精光隔空射來,像黑夜裡閃亮的星星,又略帶憂鬱。

韓信一開口,便講了許多劉邦聞所未聞的事情,令劉邦大開眼界。

公元前206年五月,劉邦在漢中拜三公,組建漢王朝廷。拜蕭何為丞相,盧綰為太尉,周苛為御史大夫,拜酈商、周勃、曹參、紀成為將軍。劉邦仍對韓信有所忌憚,便授為治粟都尉(大農令副職,官職四品),韓信仍未進入核心決策層。

除此之外,劉邦拜大舅子呂澤為大司馬,地位與太尉同等,統率本部一萬四千多人馬。不僅如此,還封二舅子呂釋之為建成侯,封遠在沛縣的岳父呂太公為臨泗侯。呂氏其實是騎牆派,一直到彭城大戰劉邦慘敗後,劉邦答應冊封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呂澤才決心和項羽劃清界線。

眼看東方燕、趙、齊三地全都起兵反項羽,漢王劉邦卻還沒理出一個合理的戰略,不知道該從東、南、北哪個方向出兵。劉邦軍中幾乎都是關東人,大致分為兩派。

圖-漢國周邊形勢

第一派是沛縣幫,希望從武關方向出兵,等於沿酈商入漢中的路線原路返回,再回到南陽郡。

秦王子嬰投降後,穰侯王陵迅速攻占宛城,他在南陽傳令三軍,如有妄取民間一物者,即斬首示眾。南陽各城邑望風歸降,換面旗幟,秦軍變楚軍。通過幾個月的努力,王陵基本控制了南陽郡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兵力有三四萬。南陽還有一股勢力,劉邦麾下的張平控制了幾個縣,人馬約三千左右。項羽沒有封王陵為南陽王,而是穰侯,對這個曾經和劉邦稱兄道弟的沛縣人始終還是防了一手。

圖-劉邦與王陵

沛縣幫很多人都與王陵有交情,傾向沿漢水東進,與王陵合兵,雙方兵力約十萬,進可根據中原戰事發動攻擊,退也能退守南陽,再不濟便退回漢中。劉邦曾與王陵稱兄道弟,然而一山不容二虎,一旦劉邦攻擊項羽失敗,是不可能在南陽與王陵共存的,何況一年前兩人就飛奔前程,分道揚鑣了。不過沛縣幫很多人與王陵有著良好的私交,他們是可以投奔王陵的,不失為一條無風險的退路。

第二派是非沛縣幫,人數更多,認為應該先南下四川盆地蜀郡和巴郡,解決後顧之憂。如此以後可仍可兵出南陽,也可以從巴郡攻擊南郡(臨江國),活路也更廣了。當時還沒有劉備建立的蜀漢,不過思路是不謀而合的,如果再加上南陽郡,那就接近蜀漢巔峰時期了。

項羽雖然把漢中郡、蜀郡、巴郡都封給了劉邦,但這三地屬縣都不多,由蜀郡太守兼管。此時的蜀郡太守,早收到章邯秘信,要求對劉邦嚴防死守,不得讓其入川。

蜀郡太守將劉邦派去的使者斬首,此時漢軍不知道巴蜀的實力,卻對蜀道難有所耳聞,沒人認為輕易能打下巴蜀。

劉邦傾向於打巴蜀,而不是南陽郡。漢軍只要進了南陽郡,劉邦就是客,王陵是主,雙方的人馬很多人互相熟悉,一旦缺少物資,誰敢保證麾下沛縣人不會跑去投奔王陵,友軍就更不好說了。曾經背叛劉邦的雍齒、王陵、曹無傷,不都是沛縣人嗎?

劉邦的戰略,首先是南下打巴蜀,然後見機行事打南陽郡或南郡。

沛縣幾大豪族,雍齒早在豐縣就叛變投魏國,王陵在南陽自立,呂澤雖跟隨劉邦入漢中,劉邦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調撥近六千精銳給呂澤,使其膨脹到一萬四千人。

劉邦軍團幾乎沒人想北上打章邯,因為章邯出關中幾個月,張楚王陳勝、假王吳廣、趙王武臣、魏王咎、齊王田儋、楚上將軍項梁都灰飛煙滅。上一個率軍攻入關中與章邯對壘的是陳勝麾下的周文,結果數十萬人在章邯面前化為烏有。

劉邦倒是想占據關中,再稱霸天下。但章邯坐鎮關中,誰敢去捋虎鬚,劉邦、盧綰也不敢。章邯雖然投降項羽,卻不是輸在戰場上,只因朝廷和友軍扯後腿。關中也不只是雍王章邯,還有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內史保和趙賁則盤踞咸陽四周,這幾股勢力步騎十幾萬,至少是劉邦軍團的兩倍。

只有治粟都尉韓信的想法與眾不同,他認為打章邯,是劉邦唯一的選擇。

漢軍中軍大帳,只有劉邦、盧綰、韓信三人,對坐而飲。

韓信直言道:「章邯親口對霸王(項羽)說過,巴蜀頻繁向關中輸送兵員和勞役,不但正卒、更卒抽調一空,連勞役都難得一見,幾乎只有老弱婦孺。而且葭萌關上根本沒有設防,城頭上都長出三尺長的野草了。巴蜀其他城邑也是城門大開,除了老弱衙役,根本沒人防禦。」

項羽和章邯相處了大半年,韓信跟在項羽身邊,對章邯和秦軍的部署,了如指掌。

盧綰疑惑道:「既然如此,我們先以極少的代價拿下巴蜀,儲備糧草,再圖東進或北上,豈不更好?」

韓信道:「巴蜀地方大,少說也要幾個月才能控制全境,到明年春天,恐怕會錯失進入中原的良機。且巴蜀天府之國,地多人少,到時人人都是大地主,誰還願意去拼命。漢王只需派一支偏師,便能拿下巴蜀並鎮守之。」

劉邦不解道:「我派去護送使臣的一隊人馬,受阻於葭萌關前幾里外,對方派出來阻擋入關的軍隊,差不多就有一百人,葭萌關上好歹也有一兩千人吧。」

韓信捧腹大笑,前仰後合說道:「從葭萌關到成都,恐怕就這一百人把守。」

劉邦立即召集呂澤、冷耳、林摯、陳狶、張蒼等友軍商議,得有人率偏師入巴蜀。大家面面相覷,不敢接這個任務,會議不歡而散。

公元前206年六月,亢父的豪族林摯冒險接了這個任務,他的兵力不足千,野心也沒有呂澤、陳狶這些人大。

兩個月後,林摯殺蜀郡太守,逐漸平定巴蜀。劉邦授林摯為蜀郡太守,楚漢戰爭期間一直鎮守四川盆地,劉邦稱天子後封為平棘侯,食邑1000戶,調任燕國擔任燕王盧綰的相國。

韓信緊隨項羽身邊兩年多,不僅熟悉項羽的方方面面,對秦降將章邯等人也了如指掌。整個漢王集團,只有韓信一人,把北上取關中定為首選戰略,也只有韓信一人有如此自信。

劉邦想打章邯,又怕打不過,唯一的希望在韓信,劉邦決定賭一把。

七月,劉邦拜治粟都尉韓信為大將軍,總覽北上三秦全局,太尉盧綰也暫時交出大印和兵符。此時劉邦50歲,項羽26歲,韓信22歲,劉邦此舉可以說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儘管麾下反對聲一片,劉邦仍力排眾議,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我們來看下此時漢王帳下的官職和爵位。三公級別的有:大將軍韓信,丞相蕭何,太尉長安侯(第13級/13級)盧綰,御史大夫周苛;九卿級別的有:中尉周昌、太僕昭平侯(第13級/13級)夏侯嬰、治粟內史襄,中書謁者令昌文君(第12級/13級)灌嬰;將軍有:建成侯(第13級/13級)曹參、信成侯(第13級/13級)酈商、威武侯(第13級/13級)周勃、襄平君(第12級/13級)紀成、執珪(第12級/13級)奚涓、王吸、薛歐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