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首相洪森:會重蹈齊奧塞斯庫的覆轍嗎?

劉白惜 發佈 2024-04-01T01:59:08.282002+00:00

洪森首相就是這樣一位在柬埔寨持續了約30年動盪中出現的風雲人物。這起綁架事件徹底改變了洪森一家的政治立場和經濟狀況,為了贖回爺爺,家裡變賣了不少土地了,自此家境變得貧寒,原本同是伊士拉成員的洪森父親怒然轉而參加了法國人組織的民兵。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洪森首相就是這樣一位在柬埔寨持續了約30年動盪中出現的風雲人物。

圍繞著這位外表溫文爾雅、手段果決強硬的政治強人總有不少爭議,有人說他是柬埔寨真正的鐵腕人物,也有人認為他是一頭「政治怪獸」。

這在一些人眼中,他會成為下一個「齊奧塞斯庫」,那個帶著全家族墮落腐敗,最終被推翻吃槍子的羅馬尼亞前總統。

那麼洪森究竟是否會走上齊奧塞斯庫的老路呢?

洪森的仕途之路

洪森原本出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農家,家裡有15公頃土地,但洪森出生沒幾年,他的爺爺被柬埔寨的抗法組織伊士拉綁架。

這起綁架事件徹底改變了洪森一家的政治立場和經濟狀況,為了贖回爺爺,家裡變賣了不少土地了,自此家境變得貧寒,原本同是伊士拉成員的洪森父親怒然轉而參加了法國人組織的民兵。

跟其他窮人家孩子一樣,洪森住進了不花錢的寺院。

1969-1970年,柬埔寨政局出現動盪,朗諾將軍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以推翻西哈努克為目的的政變,18歲的洪森離開住了5年的寺院,響應西哈努克號召,投身柬埔寨共產黨領導下的抗美救國戰爭,憑本事迅速在亂世中崛起。

1975年4月17日,朗諾政權最終被推翻,成立了民主柬埔寨國家。

洪森的軍旅生涯也在繼續,排長、營長、團長、參謀長......他在軍隊中的職務越來越高。

三年後,越南入侵柬埔寨,洪森在這場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開始進入柬埔寨政壇,從中央委員會委員,一路坐到外交部長。

1985年,33歲的洪森成為柬埔寨乃至全世界最年輕的首相。

但在憑年齡、資歷說話的政壇上,年輕反倒不是一件好事,大多數人都喜歡跟著黨內元老走,所以洪森雖位居總理之位,在黨內卻沒太多發言權和影響力。

洪森的手段和做事風格都很雷厲風行,但思想活躍、幹勁十足的他也總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各種新政策、新思想。

比如上世紀80年代柬埔寨實行市場經濟政、經濟改革、舉行和平談判、恢復君主立憲制度等政策,都是洪森率先提出的。

不得不說,洪森也許天生就是從政的料,他提出這一堆新政策,卻總會強調這不是他個人的成果,而是全黨智慧的結晶,他在提出這些經濟政治主張之前,都會去徵詢黨內其他元老的意見,跟他們充分討論後,再正式提出。

畢竟18歲就參軍,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使得他極擅長處理跟黨內其他人的關係,知道自己資歷淺,所以在旁人面前總是表現得很謙遜,徐徐圖之,逐漸提升自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擴大影響力,讓自己的思想理念逐漸為全黨所接受。

善於提出新主張、新政策,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這便是洪森能夠在人民黨內長期保持領導地位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

四次連任首相,成政壇常青樹

1993年,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柬埔寨舉行了首次大選,人民黨在大選中失利,洪森險些與首相之位失之交臂。

但洪森再一次展現出了鐵腕手段,為自己爭取到了第二總理的職務,而第一總理則是在大選中獲勝的西哈努克親王之子,拉那烈。

柬埔寨迎來了一段歷史上極為少有的「一國兩相」時期。

洪森並不喜歡這位王子,覺得他沒有能力,性格也軟弱無能,根本不適合做領導者,怎能與自己分庭抗禮?

所以雖然屈居人下,但洪森一直默默蟄伏著,等待著奪權時機的到來。

1997年5月5日,洪森的軍隊在柬埔寨首都金邊掀起戰火,向拉那烈軍隊發起進攻,兩人一直不算穩固的合作體系終於分崩離析。

柬埔寨的兩位首相兵戎相見,最終第二首相擊敗了第一首相,洪森的軍隊完全控制了柬埔寨局勢,拉那烈於衝突爆發的3天前飛去法國進行一場私人訪問,也有人說是他提前得知了風聲,自認不是洪森的對手,於是提前離開了。

無論怎樣,這位第一首相迎來了跟父親早期相似的命運,流亡海外,無法回國。

奪權成功後,洪森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讓自己的政權得到承認;

二是取得西哈努克親王的支持,親自飛往北京晉見親王,迎他回國。

畢竟親王的回歸相當於對外界釋放出柬埔寨戰火已經平息,國內形勢趨向穩定的信號。

西哈努克逐漸意識到,在柬埔寨,只有洪森才是真正的鐵腕強人,他雖然年輕,但政治手段絕不容小覷,西哈努克最終放下對洪森的戒備和警惕,和他一起共同治理國家。

後來西哈努克還感慨道,能有洪森這種領導人是柬埔寨之幸,希望能出現更多這樣的人才。

1998年,柬埔寨舉行了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

這次洪森所率的人民黨的對手,是奉辛比克黨和桑蘭西黨。

選舉結果可以說在人民意料之中,洪森大獲全勝,繼續擔任下屆政府首相。

洪森之所以能勝出,一是憑藉著高明的政治手腕,二是人民黨提出的綱領符合柬埔寨人民的願望和根本利益,三是對手奉辛比克黨內部出現分裂,甚至還跟桑蘭西黨發生了衝突,而人民黨始終保持著團結,對手忙著互相扯頭花時,他們在挨家挨戶地爭取選民。

再加上人民黨執政這些年來做出的政績,人民有目共睹,自然希望他們繼續執政。

在2003年、2008年、2013年的大選中,洪森都穩坐首相之位,四次連任的他儼然成為柬埔寨政壇一棵屹立不倒的常青樹。

可以說,柬埔寨的全部權力自1985年起,就集中在掌權的洪森手中,在未來幾年裡,也沒有跡象能夠表明柬埔寨的政權會發生更迭。

有人預言,洪森將成為下一個「齊奧塞斯庫」。

1989年,羅馬尼亞爆發了革命,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他本人也在倒台後被政治清算,和妻子一起被槍決。

那麼洪森究竟會重蹈齊奧塞斯庫的覆轍嗎?日後的他也會落得被政治清算、不得善終的下場嗎?

洪森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齊奧塞斯庫「?

根據目前形勢來看,這種可能性其實不大。

首先,將洪森與齊奧塞斯庫對比,本身就是不妥當的。

對比兩個政治人物,依據前者來預言後者結局,不僅僅是看兩者的政治路線是否類似,更要分析他們各自的國情和國際形勢。

齊奧塞斯庫為什麼會被推翻?

在他的統治下,百姓食不果腹,但他卻忙著給自己修建行宮別墅,全國各縣至少都有一座他的別墅或獵場,他外出時所經過的路段都實行戒嚴,其他車輛別想通行。

不僅他自己享受,他的家族也大肆斂財,家族成員們不僅在羅馬尼亞,在世界各地都有多處豪宅。

當人民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時,齊奧塞斯庫的家人們卻每年要花幾十萬美元購置進口首飾、化妝品、食物等。

就連他們的寵物狗吃的狗糧,打的疫苗,都是國外進口的高級貨,因備受寵愛,他們家的狗還被授予了陸軍上校軍銜,當真是人不如狗。

這樣一個以權謀私、五毒俱全的墮落腐敗家族怎麼還會擁有民心,於是國內很快爆發了激烈的抗議,齊奧塞斯庫連忙下令讓軍隊去鎮壓。

結果國防部長和軍隊都拒絕執行他的命令,冷眼旁觀他是如何自取滅亡。

不到10個小時,齊奧塞斯庫就迅速倒台,夫妻倆坐直升機逃跑未遂,落到軍方手裡,最後雙雙被判處死刑。

那麼再來看洪森。

之所以說拿齊奧塞斯庫跟洪森對比不妥當,是因為他跟下台前的齊奧塞斯庫有三個最大區別。

一是兩國經濟狀況不同,因為齊奧塞斯庫家族的腐敗貪婪,羅馬尼亞當時的經濟已瀕臨崩潰,但柬埔寨的經濟發展水平卻蒸蒸日上,一個穩定向好的國家又怎會無緣無故突然爆發動亂。

二是洪森和齊奧塞斯庫兩者本身的區別。

柬埔寨內戰結束後,洪森立即將全部精力投注在軍隊改革、發展經濟、整頓民生等方面。

在他看來,如今的柬埔寨已經不再戰火連天,比起無用的刀劍,國家和人民更需要的是大批「鐵犁」,來減輕人民的貧困。

他直接辭去柬埔寨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職務,以表示改革軍隊的決心,他精簡軍隊,將軍警人數削減到原本的三分之一。

柬埔寨長期戰亂,社會治安也不怎麼好,樹大招風,身為領導者的洪森是最容易遭到襲擊的對象,但他卻依舊裁走了近一半的警衛人員,表示自己不需要保護,也不害怕恐怖分子的襲擊。

他還呼籲其他政府官員也效仿自己,不要整天被安保人員前呼後擁著招搖過市。

在日常過程中,洪森非常注重體恤民情,經常親自下鄉視察,本就是農民出身的他還會挽起褲腿,赤著腳下地幫農民插秧,這種務實親民的執政風格令洪森深得民心,跟執政時大搞個人崇拜,結果名聲臭到地心人人喊打的齊奧塞斯庫可謂是雲泥之別。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洪森能數十年如一日地穩穩立在水面,也正因如此。

洪森執政的這幾十年來,柬埔寨經濟迅速發展,從一個「幾乎被戰爭摧毀的國家」變成如今在東南亞前列都能擁有一席之地,脫離最不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都給了洪森最充足的底氣,是他多年連任的資本。

三是兩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不同。

羅馬尼亞之所以爆發動亂,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是原因之一,當時冷戰正處於最劍拔弩張的時期,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背後的小動作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而柬埔寨若想動亂,恐怕它的兩個鄰國都不會同意。

首先是中國,洪森上台後延續並發揚了西哈努克時期對華的友好關係,與中國往來密切,經濟文化聯繫緊密,近些年來又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位於東協內部對南海事物也秉持著公正的立場。

所以柬埔寨政局的穩定,是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

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洪森政府的舉措可以說十分明智,有了大國的支持,柬埔寨才得以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跟世界聯繫起來。

然後是越南,洪森早年曾有過一段在越南流亡的經歷,得到越南的政治庇護,因此他對越南也是有著類似將其當成半個恩人一般的情感,跟越南關係也較為穩定,所以從越南的角度來看,也是不希望看到洪森倒台,柬埔寨再次陷入動盪的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