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出現大幅減產,1天減產1億顆歷史最低!釋放出什麼信號?

北齋財經 發佈 2024-04-01T02:13:04.826380+00:00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公布了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單月的國產晶片產量為284.1億顆,全年累計總共生產的晶片達到3241.9億顆。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我國加緊自主研發晶片的道路已經過去三年的時間,隨著華為屢遭西方發達國家的制裁和約束,讓國人看到了晶片實現國產化的重要性。

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公布了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單月的國產晶片產量為284.1億顆,全年累計總共生產的晶片達到3241.9億顆。

單從這些數字來看確實顯得非常龐大和耀眼,殊不知我國晶片產量同比二〇二一年累計下滑了11.6%,十二月單月同比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單月下滑達到7.1%。

平均每天減產達到1億顆左右是歷史最低,造成大幅減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其中又釋放了哪些信號?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國自主研發晶片之路絕不像大家肉眼看到的那麼簡單容易,這條道路註定是無比艱辛和漫長的。

二〇二〇年至二〇二一年是我國晶片事業發展的熱潮,國內先後誕生的晶片企業數不勝數。

然而僅僅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國內就有5746家晶片企業沒能挺進二〇二三年的到來,最終選擇了放棄。

或許有人會說,任何行業都有著優勝劣汰的晉級和淘汰制度,更何況是具備高科技研發領域的晶片企業呢?話是不假,但幾千家企業在同一時間階段走向了失敗,

真的僅僅只是優勝劣汰四個字能夠解釋的嗎?說到底這條路還是太過艱難。那麼問題來了,國內晶片的大規模減產究竟釋放了怎樣的信號,背後的具體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國內晶片減產的原因,第一點就是全球智能商品消費能力明顯下降。

晶片是智能設備的核心組成部件,縱然晶片有多麼的重要,但它依然只是一個智能設備的重要輔助,其銷量的高低也取決於智能設備的銷售規模。

根據二〇二二年相關媒體統計數據顯示,二〇二二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2.1億台。

同比二〇二一年下跌11.3%,消費者對智能設備需求的下降,是影響國內晶片產量減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第二點是國內同行「內卷」嚴重,國產自主化晶片的研發和製造,需要凝聚全國範圍的同行業共同努力。

只有這樣才能把發展效率提升至最高,但事實結果是什麼呢?我國晶片企業之間的「內卷」過於嚴重。

想在國內生存下去,就必須要保證自家的企業排在這個領域的第一檔位,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國內企業之間產生的問題愈演愈烈,自然會影響產能的降低。

還有就是疫情的影響,我國三年疫情防控對很多行業領域都造成了影響,晶片製造領域同樣不例外。

疫情對晶片產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無論是隔離政策還是工作的效率都影響到國內晶片的量產。

也正是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晶片領域的發展必須要做到全方位的提升。

除了技術層面實現突破外,也必須要考慮思維和戰略層面的轉變,這正是當前現狀給我們釋放的「信號」。

很多人對於晶片的研發始終停留在踏實肯乾的思維,認為只要我們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收穫成功,但結果顯然不是我們預料的那樣簡單。

想實現晶片核心技術的突破,我們必須要考慮晶片發展的市場格局,在前端工廠和供應鏈以及消費端層面做出完整產業鏈的部署。

讓國產晶片行業的發展具備槓桿的特質,最終帶動高效率的發展。

其次是尖端科研人才的培養,晶片的製造不是靠力氣就能得到的,而是需要尖端科研人才頭腦里的專業知識,通過不斷地研發和實驗轉化成技術。

我國在晶片領域會落後西方發達國家,說到底或許是一個原因是不注重頂尖科研領域人才的保留。

要知道美方取得先進科研技術成就的人才當中,有不少都來自於我們國家。

我國晶片事業顯然已經走入「寒冬期」,在尋找新一輪熱潮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學會和「寒冬」實現共同生存,從而謀求更好地機遇和發展。

機會往往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只要我們加以反思和調整,晶片的道路或許不會那麼漫長。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