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親美的下場?德國被美國「算計」後,又要被美企「勒索」了

北美槓哥 發佈 2024-04-01T02:14:58.677647+00:00

長久以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將出爾反爾、過河拆橋當作家常便飯就一直是美國的鮮明特點,只要有利可圖,別說滿世界揮舞制裁大棒、挑起地區爭端了,就是「出賣」盟友、對盟友背後「捅刀」,美國也不會有任何猶豫。

長久以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將出爾反爾、過河拆橋當作家常便飯就一直是美國的鮮明特點,只要有利可圖,別說滿世界揮舞制裁大棒、挑起地區爭端了,就是「出賣」盟友、對盟友背後「捅刀」,美國也不會有任何猶豫。

去年,美英澳潛艇事件中,美國便對傳統盟友法國背後「捅刀」,攪黃了法澳之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潛艇協議。

前不久,在向烏提供坦克一事中,美國更是突然「變臉」,將責任全甩給了德國,暗示美國是在「德國的逼迫」下,同意向烏提供坦克的,引發了德國強烈不滿。

更關鍵的是,日前,美國調查記者赫什爆料稱,去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一事是由美國批准實施的,引發局勢動盪,也令美國成了最大「嫌疑人」。

然而,正當德國總理朔爾茨動身訪美,國際社會都在猜測白宮會給一個什麼樣的解釋和交代時,美德突然「統一口徑」了。

8日,美德兩國同時表示,北溪管道是被一個「親烏克蘭團體」炸毀的,並透露了部分細節,但也承認,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也不知道這個「親烏克蘭團體」的具體信息。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美國為了「洗脫嫌疑」而編造的藉口,不僅俄羅斯不信,烏克蘭不承認與此事有關,就連國際社會也對此存疑。

10日,多位德國議員便公開喊話朔爾茨,要求其對北溪事件展開徹查,別再對美國妥協。而德國民眾則認為,所謂「親烏克蘭團體炸毀北溪管道」的說法,可能是朔爾茨政府迫於白宮施壓做出的讓步之舉,凸顯了德國在該事件中的「軟弱」。

得知道,被炸毀的北溪管道,德國也斥巨資建設了,其中「北溪2號」管道更是剛剛建成,還沒使用過就被炸毀了,這不僅讓俄德多年努力付之東流,更加劇了德國的能源危機。

如今,美國三言兩語之下,將「黑鍋」給甩了出去,朔爾茨政府則成了被針對、被批評的對象,局面反轉之快,確實令人咂舌。

這還沒完。德國被美國「算計」一事尚未告一段落,美企也想著來「勒索」德國了。

10日,美國科技巨頭英特爾表示,除非德國政府能向他們提供高達50億歐元的額外補貼,否則他們將拒絕在德國建造晶片廠。

原來,去年3月,英特爾表示要在德國馬格德堡投資建造一個晶片廠,預計2023年上半年開工。但去年底,英特爾以德國正面臨通脹、能源等危機以及建築材料價格飆升,與原定投資預算不符為由,宣布將推遲或取消投資計劃。

今年2月初,英特爾曾要求德國提供大約98億歐元用於落實建造晶片廠項目,但德國政府並未同意。

如今,英特爾顯然是給德國政府打了「五折」,將補貼金額減少到了50億歐元。但不論100億歐元也好,50億歐元也罷,數額都不小,且與原先計劃不相符,不少德國官員便猛烈抨擊稱,這是在趁火打劫、變相「勒索」德國。

此外,雖然明面上導致英特爾在德投資計劃生變的原因有很多,但本質上卻與美國去年提出的「晶片補貼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有很大關係。

原來,趁著歐洲與俄能源脫鉤,陷入嚴峻的能源危機,美國不僅向歐洲高價出口天然氣,賺了個盆滿缽滿,還打算通過各種補貼法案,吸引那些受能源、通脹危機影響,陷入停工停產、甚至是破產的歐洲企業赴美發展。

美國此舉無異於公開「撬牆角」,引發了法德、歐盟強烈不滿,揚言要採取措施嚴厲反制美國的「不當競爭行為」,不過歐盟口號喊得響,但至今卻沒有採取任何實質行動,令美國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

因此,在不少歐洲企業都想著赴美發展的情況下,作為科技巨頭的英特爾,自然就更不會赴德投資建廠了。如今做出公開「勒索」德國之舉,也變得更有恃無恐了。

此外,去年9月,朔爾茨曾表示,將在歐洲安全戰略框架內,推動德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以擺脫對進出口市場的依賴。而因特爾赴德投資建廠,便是朔爾茨計劃中的一部分。

但如今,因特爾坐地起價,朔爾茨政府確實很為難——拒絕妥協吧,因特爾直接取消在德投資,朔爾茨的計劃泡湯;同意給補貼吧,錢包少不了,並且不知道因特爾接下來會不會繼續勒索,其他美企會不會效仿。

不得不說,與白宮「算計」德國一樣,因特爾這回「勒索」德國,同樣令朔爾茨進退兩難。

最後,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作為歐盟主導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在俄烏局勢、與美關係以及經濟發展中先後陷入「被動」處境,確實很出乎意料,也很不應該,這一方面加劇了德國所面臨的危機,另一方面也將影響歐洲的下一步走向。

畢竟,如果德國這個「領頭羊」都迷失了方向,歐盟又該何去何從?

2,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德國先後多次被美國「算計」,也確實該從中吸取教訓了。畢竟,德國如果對美國態度強硬,白宮和美企至於這樣接二連三地向德國施壓嗎?

因此,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是德國確保自身對外政策獨立性的關鍵一環。

3,德國內部危機重重,民眾不滿與抗議情緒與日俱增,這對朔爾茨來說,也是一記巨大的挑戰。

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前朔爾茨的支持率本就不樂觀,若無法有效扭轉局勢,接下來的處境將愈發堪憂。

究竟何去何從,朔爾茨確實得三思了。

關鍵字: